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眼下,有一个新潮,做父母开始“喜欢”让自己的子女经商,这里也包括不少身为国家干部的父母。中国人自古就有望子成龙的“传统”。从前在众人眼里,作官自然是成“龙”的最佳途径。于是为官者也十分想让自己的子女承继父业。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有了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干部当公仆,选拔制度的完善,德才方面的要求等等,总不能让每个做父亲的都心想事成。再加上某些为官者子女不争气的大有人在,或是生性愚顽,学业不成;或是违法乱纪,品行不端;或是能力低下,办本稀松,当官自然是没有什么指望了。按照我们的原则.当官其实是多负一…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领导干部在老百姓那里有许多别称,最普遍的,就是挂个“官”字招牌,尸位素餐的被称为“庸官”;专干蠢字的被称为“昏官”;以权谋私的叫“贪官”;造福民众的就叫“父母官”。显然,当官当多IJ了王。义士。母的份上,肯定是个好干部,于是言者喷喷,听者恰恰,似乎得着了莫大的荣誉一般。然而,凑近(党章),捧起马列主义的本本,看看想想,便觉这夸奖里包含着批评。“父母官”,其实是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标榜,形式上,他要求各级官吏视民如予,骨子里却是封建等级制的典型体现。(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  相似文献   

3.
年轻的于学忠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坐上宕昌县卫生局副局长的交椅,他说:“在候选人中,我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按过去的机制,自己当上这官的可能性太小了。”马文采是宕昌的一位外科大夫,在宕昌县的机构改革中当选为县中医院副院长,他说,自己喜欢搞业务,从未想过当官,也未推荐自己当官,却被群众选举和上级部门任命为副院长。 甘肃省宕昌县一年来在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办事的大前提下,结合县级机构改革和乡镇班子换届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和公开考核考察相结合的“三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制度,平稳精简了…  相似文献   

4.
“公仆”顾名思义,指公众(人民)的勤务员。公仆精神实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然而,有些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淡薄,他们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当起了威风凛凛的官老爷。“父母官”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当官者有‘暖民如子”这一说,老百姓也敬佩清官,仰之如父母,于是乎,“父母官”成了当官者的美誉。然而封建时代的“父母官”毕竟跟共产党的干部格格不入,一个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老爷,一个是勤勤恳恳,平等待人的服务员;在与群众的关系上,前者带有施舍含义,后者则提倡奉献精神。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看成…  相似文献   

5.
时上下,群众对一些“三拍”干部颇有微词。其中有“一拍”就是脑袋一拍,一个决策很快就出来了,却不管这个决策是否正确。特别是有的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为了尽快出成绩,以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舍不得下功夫认真细致地去做调查研究工作,心中无数,就急于”点火”,结果常常是决策失误,指挥失灵,事与愿违。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一名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固然要有开拓精神和创业干劲,但更重要的是要多调查、多研究、多分析,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摸准致富的门路在哪里,致富…  相似文献   

6.
刘健  陆欢  林嵬 《瞭望》1999,(46)
“负担不能重,厂部不能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农村基层工作一而再、再而三提出的要求。然而,在农村些地区,至今仍有少数害群之马,对中央要求置若罔闻,将群众视为对立面,动辄拳脚相向,严重违犯法纪,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10月20日发生在河南省演川县的起、人震惊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黄寺岗乡乌大塘村的干部勾结黑势力,带行火枪、棍棒、匕首等凶器件一此曾反映当地农民负担过重的群众大打出手,造成20多人轻伤,9人重伤农民告状影响干部“政绩”干部心怀不满在心报复10月20日下午2点左右,马大塘村的讨会计李明岸带着家住黄奇…  相似文献   

7.
柳彧的气节     
云中君 《各界》2013,(7):50-53
北周太建四年(572年)的一天,长安城中,一位年轻人来到皇宫门口,平静地告诉门卫,请皇帝对他进行面试。那个时代,这种事几乎闻所未闻,门卫飞报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也忍不住好奇,叫来人进宫面谈,果然很有学问,于是很痛快地给了他个司武中士的职务。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隋朝名臣柳彧。  相似文献   

8.
刚过去的2000年,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但令我最难忘的镜头,还是这一年的反腐工作。有人说,2000年是“破纪录”的一年。虽然,反腐败不同于体育比赛,但用“破纪录”三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人们议论的最热门的反腐话题有三个。一个是人称文盲、法盲加流氓的“三盲院长”姚晓红;一个是以“盯梢”著名并借以把浙江瑞安市委书记、市长等多名干部拉下水的“阿太”陈仕松;再一个就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福建政和县“红包书记”丁仰宁。这三个人,虽然腐败的表现都很有“特色”,但毕竟“身份”太低,…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有消息说:近5年,全国共有9743名处 级干部和366名厅局级干部因不称职、不胜 任现职被调“下”。 过去很长时期,对干部基本上是一“包”二“保”:到了某一级别,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有人这样形容,只要政治上不犯错误,经济上不装错兜,生活上不上错床,差不多就能“把当官进行到底”了。结果,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不堪重负。现在,“不犯错误不调整,不到年龄不下岗”的传统终于被打破,干部不再“只进不出”,确实是个好现象。 不过,与干部的“进口”相比,其“出口”未免过小了。以长沙市为例,两年“下”了6…  相似文献   

10.
陈阳辉  席墨君 《学理论》2010,(5):113-116
本文借鉴当代金庸小说研究成果,对其文化层面的一项内容——琴棋书画作了条分缕析式的审美观照,对它们的特征及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金庸如此融文入武,不仅源于他自小开始的文化浸染及培养的兴趣爱好,也源于他对武侠小说社会功能的科学认定。金庸小说写的是武,可注重武中的“艺”、武中的“文”,这也是他的武侠小说雅俗共赏、历久弥香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要把阳光播洒到别人心里去,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句话很值得寻味。  什么是“阳光”?“阳光”就是科学理论,就是理想和信念,就是美德和知识。对干部和党员,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阳光”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群众的带头人,是要经常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教育者。如果他们的心中“阳光”不多,是很难尽到自己的责任的。大凡有作为、并能发挥带头和教育他人作用的干部、党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心中的“阳光”是十分充足的,如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他们不仅懂得多,而且做得好。所以,他…  相似文献   

12.
金满楼 《各界》2013,(9):31-34
一 武昌起义中,张振武是湖北少有的“骨灰级”元老,他曾于1905年赴日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后于1909年加入“共进会”并成为会中重要干部。武昌起义前夕,孙武负伤入院,蒋翊武仓皇出逃,革命机关相继被破坏,危急形势下,张振武主动站了出来,并联络各方提前发动起义。  相似文献   

13.
赵化南 《民主》2006,(9):46-46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羡腐心态”,所谓“羡腐心态”,就是从心眼里,在思想感情上不是“痛恨腐败”,而是“羡慕腐败”,即对腐败发自内心的认同、嫉妒、羡慕和期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形色色:认为当官发财理所当然,贪污受贿心安理得,视能捞会贪为“有能力”,把清正廉洁的干部当成“没本事”、“假正经”;崇拜当官者、崇拜有权者、崇拜以权谋私者,看别人吃香喝辣流三尺长的涎水,“你看人家多风光、多气派,不枉来世一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认为别人贪自己不贪太吃亏,有一种从众…  相似文献   

14.
黄平在《党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目前的干部考察工作存在“四难”,即:真实情况了解难、考察对象把握难、考察内容量化难及考察不全定论难。要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首先,突出一个“深”字,用好集中考察。一要深入分析干部的述职报告;二要细心甄别民主测评结果;三要重视研究座谈了解的信息。其次,突出一个“细”字,做好日常考察。一要经常观察干部在工作状态下的表现;二要利用特殊机会考察干部的能力水平;三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情况。第三,突出一个“实”字,完善配套制度。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除继续落实好《干部任用条例》和已有的相关制度外,还应探索建立和实行以下四项制度:一是制定考察工作实施细则;二是实行差额考察制;三是建立考察举报和申诉制度;四是建立尊重考察成果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最 近见到两条新闻,一条是“领 导干部不下基层就上报纸”。 说某市把干部下基层作为转变作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每个书记、县长每月下基层多少天,都要在本市的报纸上公布;下得多的就是“作风扎实”,下得少的就是“作风漂浮”。另一条是“一看到车子开进厂门就紧张”。说目前一些企业非常害怕领导下基层,有一家食品公司,半天就来了三投省市的“下基层”者。结果本公司的工作计划被打乱,6个领导全得出面接待。所以这家公司的一位经理说:“我们最苦恼的就是接待各级政府官员,一看到车子进门就紧张!” 一个想下基层,一个怕下基层…  相似文献   

16.
如此“权力观”害莫大焉●北京姚玉成据载,广东省佛冈县原县长廖添财在一次中学开学典礼上大肆宣扬:“你们(指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就是为当官发财。当官就要当大官,当个科长有什么意思,要当县长、市长、省长,发财就要发大财!”就是在这样的权力观指导下,廖...  相似文献   

17.
有句名言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愚则认为,用人固应不疑,但“疑人”不用恐非上策。所谓“疑人”,无非一是疑其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其职;二是疑其心地不纯,对事业不忠诚。能力不强者固然不能重用,但也不必一下子打入“冷宫”,不妨给他以一显身手的机会。而对“心地不纯”者,则更应辩证分析,只要对事业有利,就应大胆启用,充分发挥其长。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观历史,大凡高明的领导者都是善用疑人的人,且不说诸葛亮任用“脑后有反骨”的魏延,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启用了象庞德、张…  相似文献   

18.
实话实说崔永元:张口就是责任 实话实说的小崔无疑是今年“两会”上最受关注的言者。他准确理解了“政协委员”四字的内涵——责任,而非荣誉。开幕前,他就严肃表态:不能抱着走亲串友,开同学会或文艺晚会的心情来开会:会议中,他不断“开炮”,批部分提案回复敷衍了事,批电信高收费、高油价、高房价,还批高地价,称政府也应查查道德的血液够不够:闭幕时,他给自己四年来的履职情况打了个分——58分。  相似文献   

19.
张顺  李春 《瞭望》2001,(15)
近来,在基层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一些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对周围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志存在的问题却置若罔闻:召开民主生活会时不能开诚布公地进行批评;组织上了解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的情况总是想办法替他人“捂盖子”,甚至有的干部违法乱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一些干部仍然极力为其开脱。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条重要理由是:领导之间,朋友一场,总是要讲点“义气”。 这些人所讲的“义气”,并不是所谓的“朋友义气”,“追其根源, 实质上是封建社会的“江湖义气”的残渣。这种“义气”对党的建设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性。其一,“…  相似文献   

20.
不凑合     
教育家张伯苓常说:“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越是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觉,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他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勤梳头勤洗脸,就是倒霉也不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