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3月4-6日,金砖国家第四次智库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来自金砖五国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印度观察家基金会主办,以"稳定、安全和增长"为主题,围绕金砖国家2020年愿景;危机应对协调框架的制度化建设;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与水资源;教育部门的技能培训和直接投资;技术分享、创新和产业合作;健康医疗服务的普及;城镇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影响力投资基金八个分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取得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2.
<正>金砖国家的概念最初来自高盛公司经济师吉姆·奥尼尔,表达了对未来50年金砖国家发展前景的看好,这一信息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两年里,金砖国家经济表现良好,曾一度引发金砖国家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存在"脱钩"的论调。在金砖国家峰会连续召开之后,国际社会认为金砖国家试图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政治影响力。与中国、巴西、印度和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6月9日,由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的2018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一届万寿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以"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政府引导与民间互动"为主题,来自金砖五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其他从事人文交流的行业人士等100余人与会。与会嘉宾围绕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意义、机制创新、促进民心相通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金砖国家加强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4.
2013年3月26—27日,第五次金厶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此次会议重点探讨了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事宜,以南非为中心的非洲国家对此充满期待。目前,金砖和非洲国家共占全球人口的57%、全球产出的21.7%以及世界贸易总额的17.1%。未来两个新兴群体若能开展全方位更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5.
羊蕾  邹国煜  整理 《当代世界》2012,(11):65-69
2012年9月26-28日,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和重庆市外侨办共同主办的2012年金砖国家智库论坛在重庆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调整、创新、合作",来自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和中国的40多位专家就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金砖国家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当代世界》2023,(9):2+81-82
<正>2023年8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会议宣布,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这是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创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领域逐渐拓展,逐步形成了政治安全、经济贸易、人文交流"三轮驱动"的合作架构。其中,人文交流作为金砖国家合作发展的铺路石,有助于增进金砖国家民间交往和理解,促进金砖国家间民心相通,为国家间良性互动提供有力支撑。目前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成效显著,已实现了交流机制化和行为体多元化,项目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同时面临基础薄弱、差异明显、机制建设滞后、参与主体和资源不足等挑战。展望未来,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可通过塑造共识、建设机制、扩大参与,发挥"金砖+"人文交流平台作用等路径促进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金砖国家各领域合作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金砖国家合作第二个十年开启之际,中国正式接任2017年金砖国家主席国,中国"金砖年"拉开帷幕。十年风雨同行,金砖国家合作的各方面都在进步成长,其中,智库合作成为金砖国家合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砖智库合作必将为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新兴经济体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金砖国家合作的宗旨、精神和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砖国家合作的宗旨与精神一、金砖国家自身合作的特点金砖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代国际力量对比的量变和质变进程,顺应了当代国际潮流的趋势,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金砖国家正成为当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徐秀军 《当代世界》2015,(11):43-45
<正>自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至今,金砖国家领导人已举行七次会晤。七年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围绕五国乃至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交换看法,不断推进金砖国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在此过程中,金砖国家逐渐从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开创新兴国家相互合作和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些新理念、新方式和新做法,并为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具体来说,金砖国家对完善和创新全球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