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0年底,因一名失业大学生自焚引发的街头革命使享有"和平绿洲"之称的北非国家突尼斯政局突变。2011年1月14日,执政23年的总统本·阿里仓皇出逃沙特。随后突尼斯"革命"效应迅速外溢,埃及、也门、利比亚政权相继更迭,西亚北非地区陷入动荡。作为"阿拉伯之春"首发国,突尼斯政治过渡进程历时四年,期间经历五届过渡政府、两次政治暗杀事件,多轮大规模社会风潮。2014年10月以来,突尼斯先后举行议会和总统选  相似文献   

2.
2011年年初以来,一场从突尼斯政局突变开始,迅速波及埃及和利比亚的阿拉伯政治危机风暴,正剧烈冲击和改变着北非中东的政治图谱。北非中东政局对近邻欧洲而言是巨大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并出现一些新变化:埃及军方废黜总统穆尔西;叙利亚化武危机"软着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重启和谈;伊美关系松动,伊核谈判取得初步成果。形势变化表明:阿拉伯国家转型艰难;美国主导中东能力下降;伊斯兰势力崛起受挫。埃及政局突变,穆兄会遭受严重挫折2013年6月,具有穆兄会背景的穆尔西总统执政一周年之际,埃及世俗派势力发动3000万人游行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3日,国防部长塞西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  相似文献   

4.
坐标点     
(2月15日~3月14日)2月16日,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骚乱迅速蔓延全国,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拉锯战不断升级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面临执政41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春天,发端于突尼斯的民众反政府运动像潮水般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十几个中东国家受到波及,掌权多年的中东强人本·阿里、穆巴拉克、萨利赫接连倒台,卡扎菲更是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相似文献   

6.
李金霞 《当代世界》2011,(5):48-49,53
突尼斯政局动荡以来,其示范效应不断扩散,继埃及成为地区局势的风向标之后,利比亚又成"风暴中心"。此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来势迅猛、波及面宽、政治诉求明确、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奥巴马上台后,忙于两场战争、国内改革和重返亚洲,中东并不是其施力重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中东、阿拉伯世界和非洲最重要的大国之一,埃及的政治继承及民主化问题备受关注。迫于国内反政府力量的逐渐扩大及美国的民主化压力,穆巴拉克从2005年开始启动以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未能在短时期得到根本解决,穆巴拉克最终没有在埃及建立起民主化制度,其政权在2011年初被大规模群众性抗议所推翻。在未来的过渡时期,军方能否顺利还政于民,穆斯林兄弟会能否乘势而上,埃及政局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1年前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被迫下台后,也门政局一直险象环生,全国和解对话裹足不前,所谓"也门模式"[1]始终面临巨大考验。2014年7月,政府燃油补贴改革引发新一轮抗议潮后,胡塞反政府武装乘机发动"人民革命",先是进入首都萨那,随后全面夺权。萨利赫之后上台的哈迪总统逃离萨那另立政权,造成当前也门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胡塞武装的异军突起严重冲击也门传统政治生态和国家稳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埃及举行了第二次总统大选。埃及总统候选人、前军方领导人塞西在大选中毫无悬念地胜出,成为了埃及新一任总统。塞西的当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埃及政局在新时期重新回到了由前将军主政的模式。埃及是西亚北非地区,尤其是阿拉伯世  相似文献   

10.
津巴布韦政局变化以前总统穆加贝辞职和姆南加古瓦继任执政津民盟党主席和津巴布韦总统而落下帷幕。姆南加古瓦担任党主席后,津民盟通过吸取政局变化教训,从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调整。从当前来看,这些改革举措已经初步得到津巴布韦人民的认可。这些举措都能顺利贯彻实施将有助于津巴布韦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前津民盟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此次津巴布韦政局变化并未对中津友好合作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