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中 《南风窗》2011,(8):68-70
根据历史经验,2011年上半年日本GDP将出现负增长。当日本灾后重建工作大面积展开后,日本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将触底反弹。2011年全年日本GDP将很可能是一个微弱的正增长。日本灾后重建所创造的巨大需求效应,将可能持续4~5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在中日关系领域已成为一个标志性问题 ,并引起中国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 2 0 0 1年“第三次教科书事件”的发生情况、特别是右翼文人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活动的考察 ,提出 :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并非单纯历史认识领域的问题 ,它反映出战后以来日本政治和社会发展当中的诸多重要问题 ,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视角 ,用以透视整个战后日本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因此本文呼吁更多的中国学者进一步关注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深层 ,将这一问题放在整个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发展和民族主义思潮演变的格局当中进行研究 ,以期对全面认识日本、把握日本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出现了严重"安全化"态势,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嵌入中日关系结构,从身份—本体安全、国家战略与威胁认知等方面对中日安全关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受害者身份认同与日本的自我优越认同和受害者身份认同存在裂痕,导致双方互将对方视为最大的"他者";中国以御辱图强的抗战精神来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中国梦,而日本新保守派则利用中日间的"恶性联动回路",通过"摆脱历史""利用历史"来实现其修宪、强军的"正常大国"梦;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的泛滥使中国担心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则担心中国重新复兴后的对日复仇情绪和清算意愿。在"历史战"风险巨大而近期难以走向真正和解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应相向而行,努力降低"历史问题"的"安全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吴怀中 《当代世界》2013,(12):40-43
2013年10月3日,安倍自民党联合政权成立后的首次日美"2+2"会议在东京举行,日方外相岸田文雄及防相小野寺五典、美方国务卿克里和国防部长哈格尔出席了会议,这也是日美两国外交及防务负责人首次齐聚日本召开此种会议。会议以应对所谓的21世纪"新的威胁"为口号,声言要"基于日益严峻的亚太安全环境"和"日本周边安全环境","协商中长期的日美安全合作和驻日美军整编等议题",  相似文献   

5.
陈言 《南风窗》2014,(16):80-81
<正>一个曾获日本民众热烈支持的政权,在集体自卫权问题、历史问题、经济振兴问题上,渐渐地与民众的期望疏远了起来。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跌破了50%。"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就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日本首相府前,连日来不少国民打着"不安倍增"这个双关的口号游行。安倍上台一年零7个月后,日本不仅经济上失落依然,还因为安倍内阁过分强调集体自卫权,过度追求强化军力,让  相似文献   

6.
40年前,也就是日本投降27年之后,中国掩埋了历史的巨痛和伤害,和日本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和日本结束不正常状态,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一段无比艰辛的路,中日都走得磕磕绊绊。和德国将纳粹历史解释为一段歧途不同,日本文化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回旋空间,日本整个近代国家认同始于明治维新,并没有把二战后和平发展的日本与此前侵略亚洲的日本割裂开来。这注定了中日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袁瑒 《国际展望》2011,(6):18-31
本文旨在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用新自由主义学者约瑟夫·奈所提出的复合型相互依存为理论框架,来探讨信息时代世界全球化与宗教普世化的关系。笔者尝试运用"网络封建主义"、"散居共同体政治"、"散""合"同步性、从"广播"到"窄播"、"丰富的悖论"等概念对影响国际关系的网络宗教现象加以剖析,从而认为单纯的"技术决定论"无法解释复杂的宗教、政治、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界需要运用多元方法论视角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所构成的学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普列汉诺夫研究院、普列汉诺夫社会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基金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了一次以"苏联:历史的绝境抑或历史发展的前景"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从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不同角度对苏联存在的历史及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有代表性的观点总结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9.
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悍然参拜了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虽然从进门到退场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可是它所引起的抗议声浪却久久地在日本列岛上空回荡。小泉作为21年来第一个胆敢在日本战败日跨进靖国神社大门参拜的首相,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备受人们的唾骂和谴责。  相似文献   

10.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中日两国签署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居住在台湾的人民被视为日本臣民。许多台湾居民因此移居大陆,被称为“台湾籍民”或“日籍台民”。“台湾籍民”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加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日本投降后,“台湾籍民”成为历史名词。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大批移居福建,对福建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少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闽台关系增加了特殊的内容。本文就日据台湾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类型、职业与政治状况,以及日本当局对他们的态度等,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1.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蔡放波(一)“皇民化运动”的背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次年4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诸岛割让予日本。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后,面对异族残酷的殖民统治,台...  相似文献   

12.
学界普遍认为,税费征收过程中乡村干部因为相互需要形成的利益群体将在农业税取消后因缺少必要的利益纽带而瓦解。然而,对乡村干部利益群体的理论溯源表明,这一"应然"性判断在不少乡村并不能够为实践所印证,理论推演与社会实践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凸显出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即对乡村非正式制度及其资源配置模式在乡村实践层...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有核历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核电站爆炸与核泄漏事故。此次核事故暴露了日本长期以来在核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家和民众正在为之付出沉重代价,日本也因此陷入核困境。一、日本发展核电的战略考量(一)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俞天任 《南风窗》2011,(20):54-57
外交所反映的是一种实力对比的关系,从2005年中国发生反日示威,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起了相当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变化,中日"摩擦"的增多对日本来说是一个正在被强邻赶超的国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日本少年司法制度因为流变有序、体系完整,往往被我国学者视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应然模版。但相对于跳脱具体国情、文化传统与法律规定等必要前提的简单制度移植,深入反思日本青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的内部规律,不仅能够避免“南橘北枳”的风险,更能从少年司法制度“循环发展模式”这一普适分析模型出发,通过考察其在日本少年司法制度建构方面的历史经验,更好地反思我国目前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现状,更理性地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进程中寻找到更为精准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方面,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和日本国际关系学界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日两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皆具有"进口学术"的特点,主要以引进西方(主要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为主,但在寻求创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中国学者的自觉意识比日本学者明显地要强烈得多。以历史研究为主的传统方法一直在中国和日本国际关系学界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日本学者在对历史原始材料的重视程度及对历史事实论述的细致程度方面总体上比中国学者要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7.
2018年9月4日,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落下帷幕,为新时代中非合作谋划了新蓝图,开启了新篇章。事实证明,中非确实是"天然同盟军"。这种"天然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中非都经历过黑暗的西方殖民统治,也都经历过反帝、反霸、反殖民的艰苦卓绝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深重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陈慧敏 《南风窗》2011,(7):32-34
日本福岛电厂核灾重新唤起全球社会对核电产业的质疑和批判,让原本要迈开核电发展步伐的各国,又停下脚步。日本关东东北地区3月11日发生前所未见的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随后并发福岛第一核电厂6个机组和福岛第二核电厂在灾难后冷却系统失灵,历经数日抢救,情况已然失控,辐射严重外泄,已被国际原子能总署列为仅次于俄国切尔诺贝利核灾事件的第六级危机。日本核灾爆发,唤醒各国已蒙尘的上世纪核灾记忆,重掀全球反核浪潮。  相似文献   

19.
雷墨 《南风窗》2014,(13):21-21
在6月11日的防长和外长“2+2会议”上.澳大利亚与日本达成共同研发防卫装备的协议。该协议被认为将为日本向澳出售潜艇技术铺平道路,从而为日本实质性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打开方便之门。但更值得关注的足,澳总理阿博特为何在中日对抗升级时大幅提升对日防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13)
<正>在6月11日的防长和外长"2+2会议"上,澳大利亚与日本达成共同研发防卫装备的协议。该协议被认为将为日本向澳出售潜艇技术铺平道路,从而为日本实质性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打开方便之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澳总理阿博特为何在中日对抗升级时大幅提升对日防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