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保留着大量的女神形象,不仅再现了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样态,更展现了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女神信仰及原始母神想象体系。从创世神话中的大母神原型意象群,到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始祖传说,再到传统节日、祭祀中的女神崇拜,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呈现出一体多元的发展特征,承担着民族始祖神、保护神、自然神、生育神等多重功能。与此同时,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女神信仰在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吸收,丰富完善了中国神话系统。  相似文献   

2.
高福进 《思想战线》2001,27(5):111-115
日月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主要包括日月(神)的诞生、日月(神)性别关系、日蚀与月蚀的神话形成三大系统.日月(神)诞生的传说寓意着人定胜天、自然崇拜、自我牺牲的精神内涵,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日月(神)性别关系的神话寓意远古时期内婚制下的进步与改革,反映着人类的信仰和世俗;日蚀与月蚀的神话形成寓意人类的朴素与直观的思维方式及发展变化,反映着不同地域及其民族性格及文明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月亮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的形成及其内涵的延异,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在长期的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同时融入了多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最终形成了神话原型的月亮意象、人类伴侣的精神依托意象和热恋中的护情使者意象等固定的意象内涵。对于西方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的探究,可以揭示出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文化根基。西方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是西方文化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二妃"作为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意象,其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二妃故事在形成初期,道德因素远远大于文学因素。在《湘君》、《湘夫人》中,二妃文学形象开始形成,也奠定了意象的悲剧基调。但在屈原之后,李唐之前,二妃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到了唐代,随着民族政策的改变,大量贬谪文人进入湖湘地区,他们饱受艰辛,内心痛苦,这一切与二妃悲剧意蕴相契合,文人于是有意识地利用二妃意象表达自己情感。另外,由于本土文人大量出现,二妃意象也开始发生新变。  相似文献   

5.
水家原始宗教鬼神观念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家是个典型的泛神民族,信仰的鬼神竟有七八百个之多。因此,相邻的布依、侗、苗、瑶、汉等民族称:“水家的鬼多。” 在水家的鬼神观念中,其显著特点是:鬼与神不分,神与仙不分。鬼,水语称为“忙”  相似文献   

6.
法国学者乔治·杜梅齐尔提出的神话三机能理论是在功能体系上对神话的重构,并已在印欧文明中获得了验证。日本学者大林太良、吉田敦彦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日本神话分析中,得出了日本神话符合三机能体系的结论。这种三机能体系提供了一种比较的标准,可以用于中国神话与日本神话的比较研究中。从《山海经》与《古事记》这两部中日两国最早形成神话体系的经典来看,天照大神与黄帝这两个主权机能神在谱系、与其他机能神的关系上显现出有别于印欧神话的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源于两种神话形成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形成和更迭,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有着内在的必然规律。文学的源头是歌谣,歌谣之后是神话。同样内容的神话,有的用韵文吟诵,有的用散文讲述。不同形式的神话在流传中形成两条不同的渠道。散文体这条渠道接着形成的文学体裁是传说和幻想故事,然后是生活故事。韵文体渠道接着形成的体裁是史诗,然后是民间叙事诗。每一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种孤立现象,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人类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所达到的程  相似文献   

8.
中西神话的历史差异与文学的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神话的历史差异与文学的进步●杨绍华毫无疑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任何民族都曾经经历过创造神话的历史阶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神话。任何神话都以想象为基本特征,以低下的生产力为社会背景。作为历史沉积物,又都会对日后文学的发展,乃至民族性格的形...  相似文献   

9.
刘曼 《求索》2014,(1):149-154
在史密斯将神话与仪式进行了初步联系的基础上,弗雷泽在《金枝》中对神话与仪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以植物神观念、“神王”理论和“杀王”仪式为基础,弗雷泽松散地阐述了以王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两种神话-仪式理论,同时也流露出神话与仪式相互说明、神话解释仪式、仪式表演神话等关于神话与仪式之间关系不确定性的看法。弗雷泽对神话与仪式关系这种松散多样的阐释,为后来仪式论者的探索和超越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启示和参照,并为神话-仪式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原型批评是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和加拿大文化批评家弗莱密不可分的。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详细探究了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的神话和仪式所体现的原型意义,他所提出的金枝国王原型模式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荣格则将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原型研究,突出了原型意象的心理能量。弗莱在继承弗雷泽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手法的地位,并着力考察了一些反复出现在不同文学背景中的原型的原始意义和它们在形成共同文学经验中所起的作用。总而言之,原型是从原始到现代的不同民族的人们的智慧的积存,原型批评的价值就在于利用人类学和心理学所构建的横向、纵向的坐标系,来阐述世界文学的象征体系的普遍性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与苗族两民族的起源神话的萌芽均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形成于农耕社会,因而两个民族的神话都具有解释自然、改造自然等特点;但由于历史、地理发展的差异及民族性的不同,苗族神话的伦理性明显强于日本神话,重道德及职责,轻个人性格;而日本神话中的个性扩张与希腊神话等相似,人情味更浓.  相似文献   

12.
鸟意象是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经常出现的神话意象,尤其在关于旱灾、火灾、水灾的神话中出现的几率极高,这是因为鸟意象具有太阳神鸟的神话属性,并呈现出火鸟(阳鸟)和水鸟(雨鸟)两种性质,而灾难神话中的许多抗灾英雄的形象,实际上是神鸟意象的人化变形,鸟意象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由认识到战胜自然灾难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13.
贾雯鹤 《求索》2015,(3):148-152
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来看,黄帝与嫘祖所在的轩辕之国和轩辕之丘与岷山关系密切。嫘祖作为蚕神,后来又兼为道路之神,是由于她的名字中含有"祖"字的原因所致。蚕女神话最初不是产生在蜀地,后来,蚕女神话和蜀地发生了粘连,并传播到了蜀地而为蜀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爱尔兰文学对"原乡神话"的追逐起源于叶芝,然而希尼却看到了它的局限性.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怀疑和反思,希尼有意识地创造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化的乡土意象来摆脱对"原乡神话"的乌托邦式寄托,并将这些意象与文化价值的相互指涉和冲击相关联.这一极具个人气质的表达方式使得北爱尔兰的乡土经验最终达到了普泛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苗族始祖神话与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祖神话是苗族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远古时代产生以来,一直在苗族人民的口头中流传,它同宗教、习俗融为一体,影响着该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苗族神话、宗教、族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土著少数民族的口传文学,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神话到射日神话、洪水传说乃至蛇郎故事等等,都与祖国大陆民族、特别是西南、华南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却与日本、印度等地的对等故事有较大差别,显然处于中华故事圈的范畴之内。由此可说明台湾土著少数民族与祖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7.
潘稔 《当代广西》2010,(15):54-54
壮族古代文化遗产中,布洛陀神话是一个具有创世史诗价值的珍宝,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洛陀是壮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历史上为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作出重大贡献的最早祖先。据专家考证,布洛陀神话在广西红水河、右江、左江、邕江流域广为流传,各地壮族民众都把布洛陀当做始祖神、创世神和宗教神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18.
苻坚感生神话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则神话不是当时落后民族自身的产物,而是熟谙儒家文化的前秦统治者为达到“自神其祖,以取威于人”的政治目的,将众多传统汉文化因素加以整合的结果。十六国时期包括苻坚神话在内的众多政治神话的出现,不仅揭示出古代神话产生的一条独特途径,也表明少数民族在胡汉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文化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古神话中精卫与夸父、女娲与伏羲、嫦娥与后羿、黄帝与嫘祖嫫母、大禹与涂山氏以及湘妃、简狄、刑天等女神与男神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女神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早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抗争和悲剧性。从上古神话中女神形象身上,不仅能看出女性在上古历史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同时还能预见出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就刘征献整个艺术创作而言,他的油画作品里渗透出来的对“土地”与“文化”的非理性情思,满溢出来的是无所不在的“大地情愫”与“文化自觉”。在众多艺术意象中,“大地”往往被赋予一种“母”的文化原型与文化意象。古希腊神话中大地之神常常被视为母亲女神;人类的创世纪神话,我们的先人们往往是取之于泥的,泥土成了我们的生命的符号和肉体的象征,故有“地之不存,人将焉附”之说;法国油画家华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