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梁平县纪委监察局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和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据统计,近3年时间里,该县就在《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制日报》、《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党风廉政》等报刊杂志用稿158篇,重庆卫视、重庆有线电视用稿27篇,其它省市级、国家级报刊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09,(8):F0002-F0002
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要求:“继续办好《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我社总编会认为,《决定》明确要求继续办好三本党刊,这是市委对重庆党刊群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全社干部职工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精益求精地办好三本党刊。为把重庆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和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7,(1):29-29
2004年以来,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会根据形势发展和受众的需要,提出了“市场第一、读者优先”的理念及用生动、鲜活、有思想的新闻产品适应读者需求等重要办刊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日益提高,已成为宣传重庆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当代党员》已有32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知音》、《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其中《邓书记受委屈之后》、《酒家为何”坚决不接待乡干部”》被《人民日报》转载,《让农民版画“叫好又叫座”》被《中国文化报》头版转载。  相似文献   

4.
《党员文摘》2006,(12):26-26
11月7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在阅读了2006年第11期《当代党员》后,在这一期的扉页上方欣然批示:“《当代党员》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办刊组稿.真正履行了‘喉舌’的职责。应当继续坚持和发扬.努力把刊物办成广大党员喜爱的有重庆特色的思想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5.
塞上三月,春意盎然。《共产党人》创刊100期座谈会在美丽的湖城银川召开。来自近邻的兄弟党刊《当代陕西》、内蒙古《实践》、山西《前进》、甘肃《党的建设》、重庆《当代党员》、新疆《兵团建设》的领导;自治区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6.
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出台,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月27日,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吃透《意见》精神,《当代党员》特约请市政府研究室的同志对《意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打工青年,工余勤奋笔耕,迄今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认识《当代党员》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上周我到厂里办事,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当代党员》,精致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吸引了我,出于好奇,我向办公室领导借阅了这本杂志。回家细细一读,我觉得“当代论坛”、“特别策划”、“助您成功”、“巴山夜雨”这几个栏目很亲切,很耐读。但令人遗憾的是,刊物没有一个专门为打工者倾诉心声的栏目。打工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在都市谋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人文关怀。所以,作为一个打工者,我建议《当代党员》能否为打工者开辟一个倾诉心声的栏目,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振兴重庆。  相似文献   

8.
我读《当代党员》已经有20多年了。1981年的一天,我在一个党员朋友家里玩,偶尔看到了一本《重庆支部生活》杂志,我一读就被吸引了。从此,我每月都要到单位找这本杂志看。就是这本只有32开本的杂志,成为我的人生伴侣,使我从一个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党员,又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20多年来,我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这本杂志的指引、教育分不开。1989年,我在梁平县工作期间,一位编辑到县委宣传部约稿,我写了一篇题目为《赤诚送迎万家客》的通讯稿,刊登在1989年第3期《重庆支部生活》上,从此以后,我对这本杂志的感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家民营企业的普通工人。我们这个企业建立了党支部,所以我有幸能接触到《当代党员》,并在她的感召下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读《当代党员》时,心中总有许多感动。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体现在本职工作中的,所以我以《当代党员》为老师,像她所介绍的许许多多先进党员那样,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我也因此多次受到了公司和部门领导的表扬。我目前正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希望能够继续得到老朋友《当代党员》的帮助与支持,使我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0.
苟渊 《当代党员》2010,(12):72-73
作为一名长期阅读《当代党员》的老读者、老作者,我对《当代党员》充满感情。这些年来,《当代党员》给我的总体印象有三:首先是“快”,紧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报道;其次是“精”,选题精辟、稿件精炼;再次是“活”,语言生动,表达活泼。  相似文献   

11.
拿到2005年第12期《当代党员》,我一下子就被封面上朴实厚道的刘安模的形象吸引住了。《让信念之声传遍仙女山》一文,我读了三遍,一个对党赤胆忠心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屹立在我面前。当读到刘安模常对乡亲们说“思想要老来红”时,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说出了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心里话,闪耀着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 《当代党员》2011,(3):F0002-F0002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喜迎建党90周年之际,重庆党刊再获喜讯: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煕来作出批示:“希望《当代党员》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当代党员》的忠实读者。我觉得《当代党员》越办越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代论坛”、“特别报道”、“特别策划”、“当代风采”等栏目,我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4.
王晓莉 《当代党员》2006,(12):61-61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2006年10月24日下午,在南岸区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社机关党委书记宋愚,副总编辑李学光和《当代党员》编辑部全体同志来到南岸区南山街道真武山社区,和南岸区13位读者代表一起,参加了《当代党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恳谈会暨2007年办刊调研会。  相似文献   

15.
陈正权 《当代党员》2007,(12):45-45
前几天,听到一位朋友说起他的同事不喜欢看《当代党员》,我就像好朋友被冤枉了一样,忍不住向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当代党员》的好来:  相似文献   

16.
夏思扬 《当代党员》2006,(12):51-51
作为《当代党员》的一名忠实读者,这些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当代党员》,我觉得它权威、实用、通俗。它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份值得收藏的珍品。今年第9期的“特别策划”——《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组稿件立意新。质量高,可读性强,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春风拂面的感觉,我也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一口气读完这组文章时,心情像彩虹一般绚丽。我希望各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少抽一包烟,也要把《当代党员》带回家。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2):49-49
一、1月7日至14日,全市“两会”胜利召开,“幸福”成为“两会”热词。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刊登了《幸福像花儿绽放》,并在“当代论坛”栏目刊发评论《听,幸福在敲门》。各级党组织要参考这些文章。组织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推动重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位72岁的农民党员,近日,学习了《当代党员》刊登的《“提问栏”里故事多》,党员和群众都说,文章报道的村干部是好样的,值得村干部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我读《当代党员》一年多了,它最打动我的是不乏思想品味且语言鲜活、故事性强。我常把里面的文章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看,可以说,在我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爱上《当代党员》了。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18日,是设立重庆直辖市10周年纪念日。《党员文摘》在第6期“神州潮”栏目中刊登的《直辖长歌:重庆演绎10年之变》一文.是献给读者认识新重庆的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