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985年5~8月,金湖地区雏鸭群中爆发一种死亡率高,以肝脏变性和出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鸡胚接种和高免血清中和试验,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一)流行病学 金湖县复兴圩农场副业队5月10日从本场炕坊购回康贝尔雏鸭1500只,16日发现有6只鸭突然发病死亡,随后死亡逐日增加,8~12日龄死亡达高峰,每日死亡约15只,以后死亡逐渐减少,至20日龄后死亡基本停止。前后共死亡1059只,死亡率达70.6%。该队5月25日又购回康贝尔鸭800只,6月1日又发生类似病症,到6月9日用灭活苗防治前,共死亡621只,死亡率达77.6%。全县共有18个乡155个村组211户养的雏鸭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近20个县、市鸭肝炎(DH)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免疫防制现状.从本调查的结果可见,该地区DH多发区的雏鸭以7~21日龄发病最多,最早的2~3日龄,最迟的在樱桃谷鸭及其改良品种可见于35日龄,在番鸭可见于60~70日龄,个别番鸭在200日龄还有零星发病.3~14日龄发病的雏鸭死亡率在60%~95%,15~35日龄发病的死亡率在15%~40%,35~70日龄发病的死亡率在5%~15%,更大日龄发病的死亡率在5%以下.根据防治效果,许多用标准DHV-Ⅰ型弱毒疫苗免疫的鸭群,或在发病初期注射标准DHV-Ⅰ型超免疫卵黄抗体的鸭群,其疫情还不能控制,往往需在发病初期用本地病鸭分离的DHV作疫苗,进而制备超免疫卵黄抗体及时治疗,才能将鸭群的死亡率控制在2%~8%.提示该地区原来流行的DHV-Ⅰ型野毒株有可能发生抗原毒力变异或已传入DHV-Ⅱ型或DHV-Ⅲ型.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江苏省某种鸭有限公司从外地引进3000余只父母代番鸭,分别于1日龄和7日龄接种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生产的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及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疫苗.至9日龄时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12日龄发病率达70%以上,致死率为10%.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病原为鼠伤寒沙门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采取对症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东省的茂名、湛江、中山、番禺等市县鸭场的雏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30%~100%,死亡率最高可达80%,耐过的雏鸭生长不良,经诊断为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induckling)。1 诊断方法1.1 流行病学与病理剖检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3~10月份多见;7~90日龄鸭易发病,以12~20日龄鸭最常见。麻鸭易感,番鸭、樱桃谷鸭极易感。营养状态、卫生条件差的鸭场,又受应激因素影响,在潮湿多雨、气温炎热的季节尤其多发。如治疗不及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很高…  相似文献   

5.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呼吸器官为主的真菌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在肺等部位形成肉芽肿结节。各种禽类均可感染发病 ,雏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1999年 5月 ,河南省光山县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樱桃谷肉雏鸭陆续发病并大批死亡。根据其流行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等 ,确诊为雏鸭曲霉菌病。1 发病情况某养鸭专业户于 1999年 5月 11日自本地一家孵化场购进1日龄樱桃谷肉雏鸭 80 0只 ,6日龄开始发病 ,当天死亡 4只 ,继之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11日龄时达高峰。截至 14日龄时共发病 3 2 6只 ,发病率达 40 % ,死亡 17…  相似文献   

6.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李玉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0)某肉鸭养殖场饲养35日龄肉雏鸭1900只,于1996年6月21日开始发病,初期每日死亡2~3只,场方用磺胺嘧啶饮水未见效果,每天死亡增至20~30只,前后共死亡246只,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 (一)流行情况 据县兽医站统计,全县有40多群雏鸭发病,死亡15000余只。如广洋乡兰亭村养鸭专业户王某1985年4月18日购回1030只雏鸭,7日龄时开始发病,仅3日共死亡700余只。鸭主未消毒场地,又购进1600只雏鸭,3日龄发病,最后基本死光。调查在鲁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9月 17日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镇前于村一农户饲养的 2 0 0 0只 30日龄雏番鸭突然发病 ,并有死亡。主诉 :8月17日从外地购入雏鸭 2 0 0 0只 ,前期生长良好 ,成活率达 99%,一直饲喂某厂生产的颗粒鸭饲料 ,每日在鸭棚前不远的小溪内放养 ;9月 12日以来 ,每日有近 10只雏鸭死亡 ,并逐日增多。雏鸭精神较差 ,部分废食 ,群体采食量不到以前的一半。临床检查 所用饲料标签齐全 ,没有过期和变质情况 ,气味正常 ,可排除饲料中毒 ;观察小溪长约 5 0m ,是死水 ;该群鸭大部分生长发育不良 ,精神萎顿 ,羽毛松乱 ,体瘦 ,部分鸭排稀粪 ,有的喜饮…  相似文献   

9.
1999年 7月间 ,江苏省镇江某养鸭场肉鸭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鸭疫巴氏杆菌病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该鸭场在 1997年秋对原鸡场改造消毒后开始饲养肉鸭。 6月下旬曾将近百只菜鹅寄养在该场催肥 ,同期购进苗鸭 70 0 0只 ,7月上旬开始陆续发病 ,中旬达到高峰。每日死亡近百只 ,至 7月 15日共有 5 783只发病 ,死亡 3 2 17只 ,发病率为 82 .6%,死亡率为 5 5 .7%。发病死亡的主要是 10 2 0日龄的雏鸭 ,1周龄以内和 3 0日龄以上的鸭没有发病。2 临床表现发病初…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用纯化的抗番鸭呼肠孤病毒(DRV)抗体致敏乳胶检测DRV抗原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抗体致敏乳胶的最佳浓度为1∶10(IgG蛋白浓度为0.424 2 mg/mL),最佳致敏温度为37℃,最佳致敏时间为120 min。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的1 日龄雏番鸭30 只进行粪便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第3 d粪便中即可检测到病毒,直至人工感染鸭全部死亡都可从粪便中检出病毒抗原;对同样人工感染的30只1日龄雏番鸭的心、肝、脾病料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第4 d,2/3番鸭脾病料检出阳性;感染后第5 d,2 只死亡鸭中有1 只肝病料检出阳性,脾病料2只都呈阳性;此后的病死鸭脾和肝病料均为阳性,而心则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我们在开展鸭病毒性肝炎(DH)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在江阴市青阳镇、郊区扬名乡发现两起临床症状和DH相似,但用特异性抗血清治疗无效的病例,后经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鸭嗜水气单胞菌病。1 发病情况和主要症状1997年5月,郊区扬名养鸭场一群23日龄的雏鸭(共496只)发病,第1d死亡26只,即用DH超免疫血清治疗,第2d死亡14只,以后每天死亡5~20只。经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疫情得到控制。至40日龄共死亡鸭184只,死亡率为37.1%。1997年9月江阴市青阳镇某养鸭专业户的5…  相似文献   

12.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 2株病毒 ,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 ,病毒大小约 40nm ,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 ,与 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 ,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可引起典型的鸭肝炎病变 ,但死亡率随雏鸭日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 ;B株病毒不能致死正常雏鸭 ,但雏鸭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 ,感染B株病毒可引起雏鸭死亡 ,死亡鸭肝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对南宁市郊的一些鸭场和养鸭专业户进行过调查,以20日龄前的小鸭发病和死亡最多,有些鸭群死亡率高达80%。为此,我们测定了10~20日龄健康北京鸭的血液及肝功能生理常值,旨在为诊断小鸭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中毒等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嗜眼吸虫主要寄生于家禽眼结膜囊和瞬膜内,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分泌毒素的影响,使患禽发生结膜—角膜炎。该病对幼鸭危害严重。1984年11月我们对江苏省的吴江、昆山县爆发鸭嗜眼吸虫病作了调查,现将其结果总结如后。 (一)流行情况 吴江县个体养鸭户,1984年饲养雏鸭1900只,鸭群30日龄时,死亡824只,死亡率为43.36%。鸭群50日龄时,对1100只幼鸭作了检查,阳性1090只,感染率为99.09%,感染强度1~30条。同时对该县和昆山县的9个养鸭群进行了抽检,共检查77只鸭,阳性46只,每群均有感染。  相似文献   

15.
1998— 1999年湖北省武汉、孝感、潜江市等地免疫鸭肝炎 (DH)疫苗的雏鸭发生以肝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通过对病死鸭病理剖检及病原分离 ,确诊为DH ;对部分鸭群用DH超免蛋黄液进行预防性治疗 ,获得理想效果。1 发病情况病鸭多为免疫DH疫苗的 7— 14日龄雏鸭 ,无品种间差异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 ,病鸭呆滞、腹泻 ,死前出现运动失调、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在调查的 9群雏鸭中 ,其中 1群于 7日龄发病 ,死亡率为 70 .0 % (35 0 /5 0 0 ) ;鸭群出现病鸭后一般3— 5d全群鸭即被感染 ,免疫过DH疫苗鸭群多在 3— 7d发病 ,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16.
从广西患花肝病的雏番鸭肝、脾分离到 3株病毒 ,定名为NM1、NM2 、NM3。这 3株病毒能在番鸭胚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 ,并产生细胞病变。人工感染 1日龄番鸭致死率达 10 0 % ,但对鸡、康贝尔鸭和鹅不致病。分离毒对氯仿不敏感 ,耐热、耐酸 ,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分离毒的细胞培养物经超薄切片 ,磷钨酸负染 ,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球形、实心 (少量空心 )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 6 6~ 70nm ,无囊膜 ,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以来,四川省一些地区的3~30日龄雏鹅发生一种传染病,死亡高峰期10~18日龄,发病率30%~100%,死亡率25%~75%,有时可高达100%,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蚀斑克隆技术从不同地区分离到10株病毒,分离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无囊膜,直径70~90nm,不凝集鸡、鸭、鹅、鸽、黄牛、水牛及猪的红细胞,对氯仿不敏感,56℃作用3~5h不影响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核酸类型为DNA。10株病毒的抗原性一致,但与鸭瘟病毒(DPV)和小鹅瘟病毒(GPV)没有中和抗原相关性。分离的病毒通过人工感染鹅可以复制出病例。根据分离病毒的部分特性,初步将其归为腺病毒,暂定病名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利用生物学技术获得1株对雏鹅不致病而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CN40),对种鹅开产前进行免疫,可使下一代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5~6个月)。利用分离毒制备的超免疫血清对雏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导致山东某地区种鸭发病的病原,从病鸭肝、心、肺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及PCR鉴定,确定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3×109CFU/m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感染20日龄健康雏鸡和1日龄健康雏鸭,该分离菌对20日龄健康雏鸡和1日龄健康雏鸭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4.5CFU/mL、10-5.3CFU/mL;死亡雏鸡(鸭)的剖检病变与发病鸭类似并分离出与感染菌株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市某养鸭专业户分9栏饲养29日龄雏鸭1600只,1998年4月11日晚,在65kg雏鸭饲料中拌喹乙醇125g,饲喂7栏共1300只雏鸭,另2栏300只由于喹乙醇不够而只喂普通雏鸭料。次日上午发现,饲喂喹乙醇的7栏鸭死亡300多只,倒地抽搐、濒死的...  相似文献   

20.
雏鸭胸腺生长指标的动态观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 )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 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 ANAE 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 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