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以芬 《理论学刊》2005,(12):43-44
何谓后现代?利奥塔拒绝从线性的角度来理解后现代,认为后现代不是继现代之后的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即有别于体现在近代哲学中对理性、主体和总体性等启蒙理想追求的思维方式。在《非人》一书中,利奥塔谈到,他所曾使用的“后现代”一词,仅仅是一种略带挑衅的关于阐明知识的辩论方法。“而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并不指谓一个新时代,而是对现代性所要求的某些特点的重写”[。1](P37)首先是对建立以科学技术解放全人类计划的企图的合法性的重写。这种重写是随着对科学知识地位的变化而成为可能的。随着社会进入被称为后…  相似文献   

2.
柴焰 《理论学刊》2012,(11):112-115
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探讨被后现代主义所遮蔽的理论问题和宏大叙事的建构,将后现代主义看作是西方左翼政治失败的直接产物,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拒绝与后现代主义调和。他认为,后现代条件下文化与资本的结盟亵渎了文化,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造成了政治和社会的危机。伊格尔顿在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中捍卫着社会主义信念,重新树立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作为“外论摘译”栏目的编辑。在组编介绍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文章时,我曾经向有关人士咨询,他们一致推荐我务必要看一看《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这部书,此书获“朱光潜美学奖”等多种奖项,作者也被邀请到澳门参加“后现代对话学术讨论会”,作品、作者都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新年伊始,我受命采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有幸见到了这位《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一书的作者。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位好学的书生,书房里俯拾即是书和学生的贺年卡。王岳川1955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3岁下乡放牛,后回县城做工人、教师,1977…  相似文献   

4.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一尽管后现代主义最初(大约是五十年代)在美国主要表现为一种新的、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美学思想及建筑风格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 ,当它逐渐演化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时 ,它的中心不但从美国转移到了欧洲 ,特别是法、德两国 ,而且 ,它“同样也冲击着社会学、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沃·威尔什《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文见利奥塔等著《后现代主义》一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不但如此 ,在今天 ,当人们谈及后现代主义时 ,所想到的似乎主要已不再是文化的及社会生活的那些…  相似文献   

5.
怎样认识后现代主义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化思潮,广泛存在于艺术、美、文学、语言、历史学、政治学、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意识形态诸多领域。它以否定、超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术状况在观念上的反映。几十来,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一词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成了一个时髦的用语;后现代用的一些词汇,如“话语”、“文”、“叙事”、“解构”、“颠覆”等,成了好些人的口头禅。“人人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的《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下简称《后》)一书近期由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当代科学实在论》一书之后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前沿领域——科学实在论领域中不断开拓的又一力作。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越来越远离经验的发展,科学理论的构造、解释和评价问题在科学哲学研究中愈来愈具有了突出的地位。人们对逻辑经验主义“统治”的拒弃及其衰落,使得科学实在论作为当代科学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逐渐成为西方科学哲学运动中最有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影响巨太,涉及范围极为广阔的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无论在西方还是我国哲学界,都引起越来越大的兴趣和重视,下面将有关问题做一简述。 一、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有的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也不是一种外延分明、内涵具体的当代时潮,更不是20世纪的西方学者苦思出来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一些存异求同的学者从当代芜然庞杂的理论观点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思想倾向。这些共同倾向在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和其他领域主要表现为:对主体主义传统的批判,对工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撰著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在全球热销,引发人们对国际金融危机以至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反思。其实,不独皮凯蒂,一批西方左翼经济学家、思想家也在反思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提出了与所谓"历史终结论"针锋相对的"资本主义终结论"。对于来自西方国家内部的"资本主义终结论",网上网下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两极,莫衷一是。对此加以理性辨析,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赵光武 《新视野》2000,(1):61-6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涉及艺术、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它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由国家垄断走向国际间的跨国垄断阶段 ,即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 ,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的观念反映 ,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世界的诸多矛盾冲突。它产生以后30年多年来 ,广为流传 ,虽由势盛逐渐走向势衰 ,但其影响几乎波及全球。“后现代”一词在…  相似文献   

10.
沈静 《学习月刊》2010,(14):12-13
詹姆逊是西方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也是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者。在他的后现代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将后现代现象置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中,对这一当代社会的特殊历史现象作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提出以先锋艺术的"非人"来抵抗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这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深刻关注.但是利奥塔想仅凭先锋艺术的"心灵的震撼"来与资本主义抗衡,无法在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和利益原则,只能沦为对资本主义的抽象批判.  相似文献   

12.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是其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前提。与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了哪些新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矛盾、异化和危机表现在哪里?其变革前景如何?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再认识所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本文试图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一)…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之一,在他的批判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哈贝马斯一系列的批判研究作品,即《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社会科学的逻辑》、《知识和人类旨趣》、《合法性危机》、《改造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交往行动理论》等的考察,作者发现从这些研究中所浮现出的"公共领域"图景深刻地影响了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动理论"的论述。同时,哈贝马斯的社会学著述始终关注两个基本问题,即对于重组公共领域可能性的探寻,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人最终获得解放的关切。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后理论时代”坚持探索被扭曲和逃避的宏大叙事问题.他的新作《生命的意义》通过解析“意义”与“生命”的内涵,尖锐地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一切深层的、整体性的、人的生命等这些崇高课题的贬抑所造成的“意义的消蚀”,指出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是“以某种方式活着”,并从后现代主义所回避的伦理道德那里给出了他所认为生命意义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裴传永 《理论学刊》2003,4(4):131-134
康有为是一位生活在封建制度趋于解体的晚清时期、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受过严格而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家。在康有为所处的时代 ,统治阶级已极端腐败 ,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竞相实施其殖民战略 ,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严重的生存危机。内忧外患 ,使素有报国济世之志的康有为心急如焚 ,他大声疾呼变法维新 ,同时也满怀激情地用他手中的如椽之笔勾画着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大同书》便是这一蓝图的文字再现。一、《大同书》对中国封建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大同书》初稿名叫《人类公理》 ,写于…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们对现代性的批判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阐述和态度尽管有片面和过激的部分,但其彻底的批判精神和不断的自我超越的精神值得借鉴。后现代性主义的部分理论和观点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逐渐形成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中国模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黎庶乐 《理论导报》2023,(4):46-47+56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国际劳动分工危机、全球性投资疲软以及地缘政治斗争等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变革——资本主义从依赖外部殖民扩张克服生产过剩危机和追逐新的剩余价值,转向通过内部殖民化实现资本的空间转移与空间生产方式的建构。伴随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转向”,西方左翼学者从城市—空间、生产—空间、社会—空间、身体—空间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  相似文献   

18.
杨焕章 《新视野》2006,38(6):4-7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部优秀的哲学著作,书中对于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都有杰出的论述,马克思对其进行了批判改造,并把它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写出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给我们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文化形态,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使文化由高雅走向世俗,趋向商品化,使文化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科技的非理性应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坚持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科技非理性批判三个维度的结合,回应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本质上是要匡正现代主义理性的迷误。本文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即非中心化和平面化。随后考察了它们在政治、文化、语言、历史和电影创作中的表现,从中揭示出后现代主义内在的矛盾:本质与现象的对立。最后,文章指出了对后现代主义的应有态度: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灵活、多元的思维方法,在吸收的基础上重建理性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