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最后直至回收,如果接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来看待今天中国社会的节日“送礼经济”,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活经济学家,也会对节假日礼物形成的“送礼经济”莫衷一是。固然有需要就有满足,但是一旦在市场化框架下被任其发展而不对“送礼经济”进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那么势必在整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制度的藐视和道德的颠覆,这就是今天“送礼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18):22-23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刹节日送礼风,但是,官场送礼歪风却在向更隐蔽、更高科技化发展。“送礼新趋向”是公款送节礼已穿上从地上转入地下的“隐身衣”,这背后是一些经销商对公款消费等畸形商业形式还抱有幻想,一些党员干部对纠正“四风”还存有观望之念、侥幸之心。官场送礼风难除,根本上是因权力而生的利益输送中,不行贿就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位从教的友人讲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竟有20多名学生向班长送礼,为的是和“权力很大”的班长搞好关系。背不出课文、完不成作业的同学,给班长送过文具、玩具、水果,甚至还有数额在百元以上的红包。老师发现后,对这些送礼的同学提出了批评,可孩子们却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的大人办事,不也都是送礼走后门吗?”听罢此等怪事,着实令人深思。眼下,十多岁的小学生,也深知办事要“送礼走后门”,甚至在同学之间,“游戏”起这套“关系学”,这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孩子们不以为然的反问,难道不是对成人世界种…  相似文献   

4.
吴作明 《新长征》2007,(4):64-64
看了这个标题。或许会让“送礼”之人不满,甚至会拿自古以来“官不打送礼”的古训来反驳。请不要误会,这里指的“送礼”不是普通正常的礼尚往来,是指给“行贿”的行为,涉及法律范畴。你说不打行吗?不但要打,而且要痛打。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1,(4):55-56
文辉在1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中国作为最讲究礼仪的国度,大约是举世公认的,由来已久的礼仪之邦之说便是明证。眼下正值牟关,国人的“礼性”行动正在规模空前地展开。晚辈要给长辈送礼,孩子(家长)要给教师送礼,企业要给关联单位关键人物送礼,方方面面要给官员送礼,同在官场,下级更是挖空心思忙着给上级送礼。政府及相关部门呢,大约也没有闲着,正在本地、异地大肆举行各类答谢宴会、联谊活动,大量派发礼品礼金。  相似文献   

6.
毋保良案发前任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他任职期间,当地官场送礼成风--县级领导、科级干部逢年过节都“争先恐后”甚至“成群结队”地给他送礼;而毋保良则从“半推半就”到“习以为常”,十年间收礼800多次。他的落马造成了当地官场的人事“地震”--80余名送礼干部因此被免职,其中包括全县23个乡镇中的近20名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7.
星移斗转,不知不觉又要过年了!虽然“破旧立新迎新年”的呼声一年比一年强烈,但年关送礼依然是一股挡不住的潮水。年关送礼忙尽管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火爆的年关送礼“大行动”已经拉开序幕,人们从年关送礼的忙碌中已经感受到“年”的脚步的逼迫。年关送礼涉及千家万户。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对年关就情有独钟。为了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诚挚情感,增进相互之间的深厚情谊,人们便借助年关岁底互送年礼,给亲情友情更增添了脉脉温情,这是中国人注重伦理之情的一种文化情结。即便是平常有点龃龉的邻里乡亲,平时有些纠葛,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9,(9):76-76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自宣德初至正统末,由御史转兵部右侍郎升任尚书,为官廉洁,不奉承权贵。他调任进京时,纳贿送礼之风盛行,有人劝他也带些土特产去送礼,他举两袖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云:“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喻清贫廉洁、身无长物的“两袖清风”就典出此诗。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中的各种风尚也随之流行了起来。流行的风尚又叫时尚,它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在流行的风尚中,某些腐败行为也裹挟其间。在人们领略时尚,感受生活时,混杂其间的腐败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像品尝美味时,突然瞅见了里面的一只苍蝇。本来很愉悦的心境,会徒生出几分腻歪。那么,“时尚腐败”是怎样表现的,又是如何火起来的呢?假以时尚,追逐潮流填充私欲有人说腐败见缝就钻,这绝不是夸张之语。“今年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今年不收礼,要…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中央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而且送礼与收礼互不见面。  相似文献   

11.
年关的送礼活动已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经济链条。从造礼者的刻意为之,到送礼者的有所求,再到受礼者的越发坦然,最后到中间环节上的各种人等,“送礼经济”以一种一年以一个台阶的气热在腐败楼房中越爬越高。  相似文献   

12.
违规送礼出现“新神器” 【互联网+】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利用微信红包、物流快递、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券等方式收送礼金、礼品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习惯把接受送礼称为“润滑油”,因为送礼能办成许多无法想象的事情;把杜绝送礼称为“防锈漆”,因为涂上“防锈漆”,成了清高孤傲、没有作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党建视窗     
《当代贵州》2013,(28):9-9
中纪委和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通知:刹住“两节”公款送礼歪风 9月3日,中其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2,(12):61-61
付小为在9月28日的《长江日报》上撰文指出:前段时间,因适逢中秋、国庆“双节”,北京进入“全年最堵周”。据分析,外地进京送礼的公车增多是造成拥堵局面的主要原因。受如此困扰的不只是北京。有数据显示,大多数省会城市在中秋前的一个星期,因日均数万辆外地车增量,陷入不同程度的拥堵。尽管各部门各种形式的送礼禁令一再出台,但发展到今天,送礼大军的规模,却已成“添堵”之势。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姬建民 《党课》2014,(3):109-110
不时听到一些官员讲“要敬畏群众、敬畏法纪”,等等。也确实,在中央反腐倡俭、暗访巡视的高压态势下,大吃大喝少见了,作风有所转变了,吃拿卡要收敛了,公款送礼不敢了。群众对此称赞与拥护,但也担心“一阵风”,风头一过便回潮。  相似文献   

17.
谢文龙 《党建文汇》2014,(10):31-31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职工胡剑兵,近日向南京市纪委和媒体曝出该单位南京项目部“送礼清单”,被单位同事骂作“叛徒”。  相似文献   

18.
送礼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普遍的现象,美国人也送礼大多在圣诞节的时候,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之间也会送些小礼物,但美国政府对公务员在这方面的道德规定和要求很严。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语录》是毛泽东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选编本,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圣经》)。因为最流行的版本用红色封面包装,又是红色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普遍称为“红宝书”。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无不知晓“红宝书”。那时,人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红宝书”不可不带,连结婚送礼也必少不了一本“红宝书”。  相似文献   

20.
总公司纪委干事小王工作以来第一次对纪委张书记的行为感到不解。他刚从外地查案回来一上班,便被纪委张书记“召见”。他匆匆到了张书记办公室,张书记开门见山:“王干事,你赶快去收拾一下,我们今天去送礼。”走出办公室,小王心里犯起了嘀咕:张书记可是远近闻名的“铁脸”书记,对社会上流行的请客送礼之风深恶痛绝,怎么几日不见,也学会了送礼?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不过,纪委书记也生活在社会之中,这上下左右的关系润滑润滑也好,省得别人再说张书记有点“那个”,我们当“兵”的今后工作也好开展。匆匆收拾了一下,小王就跑下楼。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