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军阀盛世才从1933年4月到1944年8月统治新疆达11年零5个月之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疆王".出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他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共、苏联有过一段密切交往.他还曾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后又密赴莫斯科,说服斯大林同意他加入苏联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孟昭庚 《党史纵横》2011,(11):36-38,52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6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是北宋著名词宗秦观的第三十二代孙。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lLj大学学习。留苏期间,按照当时苏联当局的要求,必须取一个俄文的名字,秦邦宪的俄文名字的中文译音是“博古诺夫”。于是,秦邦宪干脆就用“博古”作了笔名,以后便也以博古名世。  相似文献   

3.
周燕 《湘潮》2011,(7):50-56
1939年初夏,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前往苏联学习、治病。这一年,他43岁,时任新疆省财政厅代厅长,又是新疆“八办”的主要负责人。他持有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批准入境的批件。毛泽民在苏联境内仅停留了8个月,他的莫斯科之行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到苏联去”,“到列宁的故乡去”,“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去!”1921年夏,年方23岁的刘少奇经杨明斋介绍,与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十几人,经日本长崎、苏俄海参崴、伯力、海兰泡、赤塔、伊尔库茨克前往莫斯科,这是刘少奇第一次远离故国之行.由于苏联受战争创伤严重,交通十分不便,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颠簸3个月才到达目的地.到莫斯科后,刘少奇进入了专门为培养苏联少数民族和东方各国培养政治干部而创办的特殊学校——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在这所学校里,刘少  相似文献   

5.
周霜梅 《党史天地》2007,(12):42-45
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首倡“以苏联为首”,经毛泽东的努力,获各国党的支持,这一观点写进了《莫斯科宣言》。然而,因中苏矛盾的激化,到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以苏联为首”就再没有出现在《莫斯科声明》之中。这一政治术语成了过眼云烟。  相似文献   

6.
正朱瑞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24年他就读广东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寻求革命真理,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加入苏联少年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0年回国,曾先后担任中共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军政委、军团政委、方面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3,(12):27-27
1947年12月,毛泽东根据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形势,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为了及时向苏联通报中国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必胜信念和建立人民政权的构想,争取苏联的理解与支持,毛泽东曾多次考虑去莫斯科,“就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重要问题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商量和请教”。但由于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毛泽东一直不能脱身成行,中共中央遂决定由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于1949年5月秘密访问莫斯科。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相识,同遭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排挤,携手农村调查,合写《怎样分析阶级》,结下患难之交王观澜是浙江临海人,1925年在当地学校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在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他反对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积  相似文献   

9.
新疆军阀盛世才从1933年4月到1944年8月统治新疆达11年零5个月之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疆王”。出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他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共、苏联有过一段密切交往。他还曾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后又密赴莫斯科,说服斯大林同意他加入苏联共产党。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蒋介石的极力拉拢下,盛世才抛弃大人林,投入蒋介石的怀抱,转而实施亲蒋反苏政策。1944年盛世才一度又想亲苏反蒋,斯大林恨其反复无常,不予理踩。后盛世才被革去新疆本兼各职,转任农林部长,成为蒋介石的笼中鸟,新疆则名副其实成为中国一个省区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览》2010,(10):56-56
1947年至1948年间,毛泽东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之间就其访苏问题多次交换过意见。毛泽东从来没有到过莫斯科,但苏联对毛泽东的邀请还在1947年6月就已经送达他本人,并表示愿意接待他共同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以及军事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要遇到的课题.其中包括中苏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九年冬周恩来去苏联就医这是他在此期间与邓颖超到国际儿童院看望中国学生时的合影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3,(2):27-29
1939年8月,延安。周恩来伤臂缠着绷带,正在办公桌前与邓颖超、孙维世谈论去苏联莫斯科的事。孙维世说:“爸爸、妈妈,毛主席批准我跟你们一起去苏联了,可以见到斯大林,去莫斯科红场,瞻仰列宁墓,还要去莫斯科小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学校,可看好多好多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红色丝绸之路”前往莫斯科 1928年5月,周恩来装扮成古董商人,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经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前往莫斯科,参加将要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  相似文献   

14.
李德三问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00年9月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城郊的伊斯玛宁镇.早年曾参加德国工人起义,19岁时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多次被捕入狱,又多次成功越狱,后被送往苏联.到莫斯科后,他按照共产国际的安排,参加了苏联红军,曾任红军某骑兵师参谋长,并被选送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2年春,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以优秀学员资格被分配到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工作.李德到苏联后能平步青云,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殊背景,而是靠自己作战勇敢.他既富有实战经验,又具备很高的军事理论素养.所谓李德不懂军事指挥,只会照搬军事操典的说法,其实不足信.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党内有5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徐特立、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被人们敬称为“五老”。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这些知名老同志无法在国内坚持斗争,党决定派他们到苏联去学习。“五老”中的徐老、董老、吴老、林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先后到苏联,进入苏联和共产国际专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著名学校莫斯科中山大学的。 他们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时候都已四五十岁了。然而,他们并不因年事已高而在学习中有丝毫松懈。相反,由于在国内斗争时过忙而无暇学习,他们深深感到能聚集在莫斯科学习实在难得,特别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格外刻苦学习和钻研革命理论,给青年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徐老:不怕学得少,就怕不坚持 徐老是1928年6月抵达莫斯科的。他进入莫斯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11,(6):51-51
1956年,王明以“到苏联治病”为由到达莫斯科后再也没有回国,并陆续在国外发表一系列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他在1971年写的《中共五十年》一书第二编第五节《蓄意毒害王明并摧残他的健康》中大肆造谣污蔑,对延安整风时期的所谓“王明中毒事件”进行恶意歪曲,攻击毛泽东强迫他住院治病,“然后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指示主治医生金茂岳用含汞的药物逐渐毒害他”。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与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色丝绸之路”前往莫斯科1928年5月,周恩来装扮成古董商人,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经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前往莫斯科,参加将要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于1928  相似文献   

18.
胡适与中共     
胡适曾称赞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 毛泽东希望胡适能成为连接美国朝野与中国共产党的桥梁与中介。 胡适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共“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党”。 1949年,胡适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往纽约。 1956年,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说,“胡适这个人真顽固,我们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夏,金正日访问莫斯科时,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前全权代表康斯坦丁·普利科夫斯基曾连续3周陪同金正日乘坐他的专列。他在回忆录里介绍称,金正日的专列是当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送给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的礼物,后来朝鲜对其进行了改造,在专用车厢的地板上铺了防弹装甲,让它成为了一个“带轮子的完美要塞”。  相似文献   

20.
20年代中前期,中国军阀割据,苏联支持其中的两支武装力量:一是“西北王”冯玉祥,二是南方国民党的孙中山、蒋介石。就实力而言,孙、蒋远不如冯。因此,他们一方面拉拢冯玉祥,一方面创办黄埔军校。1925年,冯玉祥加入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这个大背景下,苏联接纳国民党要员的子女去莫斯科孙逸仙大学留学。1925年10月,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冯玉祥之女冯弗能等20人从海参成坐火车进入莫斯科。当年,蒋经国16岁,冯弗能15岁。那时时尚早婚。1926年,蒋经国、冯弗能喜结连理。苏共以蒋介石为友,认为他实行三民主义之后必将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