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林霞 《党史博采》2005,(6):110-114
美国的对华总战略是“接触战略“.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美国制定了各种具体战略,其中人权战略是最重要的次战略.美国的人权战略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安全.如果美国的人权战略得逞,中国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将会解体,政治、社会将陷入严重动乱,国家结构也将因此走向解体.因此,要充分认识美国人权战略对中国的危害性,制定相应的对策,粉碎美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已无力也不可能直接对抗中国。间接战略路线成为其重要战略,手段之一就是在WTO框架下向中国大量输入有计划、有目的并精心制作的好莱坞电影,力争在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层面上树立美国霸主地位,通过影响普通民众的思维结构,透过社会发展过程,规制中国的发展路径,达到美国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建 《唯实》2016,(4):81-84
2015年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导弹驱逐舰在不顾中国多次告诫情况下,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附近海域,致使南海局势骤然升温。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虽经美国反复游说,此次明确表态不会参加美国极力鼓动的联合巡航南海计划,澳"不打算卷入美国和中国海军在南海的潜在冲突"。联想到2013年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澳大利亚紧随美国表态,妄称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对区域稳定无益",并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战略模糊政策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它经历了中美敌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冷战结束以来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模糊政策的内容都有变化,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美国利用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利益。由于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基础正在受到动摇,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在走向战略清晰。但只要美国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无论美国对台政策是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都将最终归于失政。  相似文献   

5.
吕宁青 《唯实》2013,(7):88-90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既加大了推动战略重心东移的力度,也加快了推进战略重心东移的速度。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是对美战略重点东移和未来十年亚太战略的重要阐述和全面宣示。无论从政策原则还是实际运作看,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意图已基本清晰,即"主导亚太、应对中国、重振美国、维持霸权"。如何正确看待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对发挥中国优势、树立中国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东亚,中国安全形势面临着重大威胁,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东亚困境"。美国因素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面临东亚困境的重要根源。近年来,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对中国经济、外交和军事领域都形成了严峻挑战,并使周边国家敢于挑衅中国或者鼓励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挑衅,导致中国在处理与之相关联的周边事态方面面临更多的羁绊。在美国"再平衡"中国的时期,中国必须寻求新观念和新战略,"平衡"和化解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所带来的威胁,以便破解当前中国面临的东亚困境,并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美国全球战略不断调整,政治经济外交重心全方位向亚太地区转移,矛头直指中国。本文根据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权力转移视角,对美国战略调整,世界权势的转移做出自己的解读,并做出预测。认为战略东移的原因在于世界权力的中心的东移,进程受到世界权势东移进程的影响,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权势霸权地位。亚太地区的崛起是其经济发展一种必然,中国作为其中心,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挑战国,中国必须承受住当前美国的最坏战略判读。不过中美之间不会发生大战,双方的权势转移更大可能通过局部摩擦或者区域冲突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苏江丽 《探索》2012,(2):80-86
近五年来,兰德公司从"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应对"、"中国崛起新形势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国与印度"等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应对策略,对美国亚太转向战略的形成发挥了很大作用。借鉴兰德公司的经验,可以对我国思想库建设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翁淮南  刘文韬 《党建》2012,(1):63-64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已经到位,正在全面展开和完善。这给冷战结束以来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带来重大冲击。○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后,重塑了国际战略格局,中国战略安全环境面临新的情况。○从国际和国内大局上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目前应对国际复杂局面、确保中国有个安全环境的战略基点仍然在内部,而不是在外部。我们要练好内功。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霸权,它以柔性的手段,披着合法性的外衣,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利益.中国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高度警惕并积极反对美国文化产业中所蕴含的文化霸权,提升中国的文化力量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1.
2022年3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递交了《2022年国防战略报告》。美国新版国防战略以中国为主要对手,提出所谓“一体化威慑”概念,以此作为国防战略指导思想。“一体化威慑”战略强调整合常规领域与核领域的作战能力,依托外交、经济、司法等国家战略力量,并借助其合作伙伴和盟国实力,强化所有战争领域威慑能力,进而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真正的不对称优势”。在美国不断加大对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将成为美国实施大国竞争、强化对华打压、维护全球霸权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6 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实施 ,始终与中国的对内政策由温和走向急进、由正确走向错误的时期相伴随 ,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在考察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战略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美国的因素而完全归咎于“左”倾错误 ;这个战略使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地位 ,并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 ,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韦民 《学习月刊》2011,(17):41-42
南海争端已然延宕了30多年,正逐步演化为东亚的外交角逐场与中美关系新的碰触点。它不是中国与当事方之间的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中国外交战略的大问题。美国因素是这个问题日趋复杂化、危险化之根源所在,也是中国解决南海争端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变数。一、干预南海争端是美国制衡中国的战略筹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伊拉克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美国面临世界领导力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强劲崛起,带动亚洲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的地区,美国的地区战略体系面临被冲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从战略崛起的轨迹和效应来看,中国将进一 步缩小与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差距,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强国。通过对自身国际地位、世界形势和战略利 益的把握,中国的战略理念走向积极的变革,从而推动了对中国战略利益的重新判定。进入新世纪,中国总体 战略开始由主要为发展自身利益服务的和平环境战略,转向与世界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更以扩大开 放、积极参与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金灿荣  刘丹阳 《前线》2021,(1):40-43
无论美国选举结果如何,至少有3个不可能改变: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发展趋势、美国两党都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的认识、美国社会短期内对华态度。拜登胜选后,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仍以竞争为主,但政策的可预期性、连贯性和双边关系稳定性将会增加。中美双边对话可能部分恢复,但不可能扭转中美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立足自身发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自身实力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战略具有变革性:通过对东盟组织的参与提升东南亚在美国战略议程中的地位;以接触缅甸为突破口全面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平衡原有战略的厚此薄彼现象;以发展为特征塑造美国形象和扩展影响力。间接对华是美国政府谋划东南亚战略的意图,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也影响着美国的战略调整。在新的背景下中美在东南亚地区形成反应型甚或模仿型的战略互动。中国的地区战略谋划需要新思维与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在纷繁复杂的"冷战"历史中,就中苏关系而言,美国无疑是作用力和影响力最大的外部因素.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关系走向友好并结盟,而美国在这一时期出台了以分裂中苏关系为目的的"楔子战略".美国的"楔子战略"没能阻止中苏结盟,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是反苏反共,它并未冷静客观地分析当时的新中国及中苏关系,且这一战略本身也是自相矛盾、充满悖论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电子政务的战略目标是“以公民为中心”,指出其核心是促进政府改革、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其次论述了美国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统一协调的组织领导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保证;然后分析了美国在法律、政策和实施项目方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措施;最后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指出了美国的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初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保筠 《新视野》2012,(3):115-120
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大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奥巴马总统宣布将把美国战略重点东移至亚太地区的决定,以及日本对此的积极呼应,使中美日三国关系更加复杂。中美、中日之间的战略互疑以及日本难以接受中国的迅速崛起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作为大国,三国又必须构建彼此之间和平、稳定的关系架构,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三国间的正常关系,而且有助于亚太及世界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