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群体往往自信心不足,敏感、抑郁、偏执,对前途比较悲观,自我期望值低,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择业就业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弱势。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人格特质进行研究,对贫困大学生自信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积极心理视野下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变归因模式,培养乐观型解释风格人格;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感受积极力量,形成积极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建议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高校应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24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弹性团体辅导,辅导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测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在总分及自我感知、对未来的计划和社会资源等三个成分上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在各个成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团体辅导对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要介绍了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拓展训练如何在高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自卑感。在校园集体生活中,贫困大学生与其他生活富裕的学生朝夕相处,日常生活消费的反差巨大,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灵,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相交织,无形中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的人因此而常常感到自卑、压抑;有的人对自己勤工助学劳动持鄙视的态度,自己…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分析与心理疗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经济因素、地区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缺陷。在我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自卑;在我与事的关系上表现为自认不公、心理失衡;在我与己的关系上表现为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矛盾冲突。我们应从构建正确的贫困观、优化心育环境、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进行心理咨询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疗补,从而矫正其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特殊的弱势群体,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从培养积极的心理认知、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卢水平 《党史文苑》2011,(24):79-80
地方高校大学生不良竞争心理的形成归因于理想缺失、认识有限等主观原因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失范等客观因素,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自我效能感入手,优化他们的竞争意识,调适他们的竞争心理,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22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能够有效预测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与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量表(SDS)与缺陷感量表(FIS),对76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生活事件应激相对较大,抑郁倾向较为严重;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应激与抑郁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缺陷感与抑郁心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生活事件并不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而是通过缺陷感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在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在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既要肩负着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期望,同时又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并且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一些复杂的问题。贫困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出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严重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准确掌握当今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时为贫困生提供科学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要引导贫困生正确的审视自我,加强理想信念与感恩教育,促使贫困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政府、社会、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然而,这一体系在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应着眼于贫困大学生的未来,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建立包括经济援助、心理援助、思想援助、能力援助的全方位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廉政瞭望》2004,(5):44-45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贫困不但使他们不能充分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而且还像恶魔一样,时时撕咬着他们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贫困不是他们的错,甚至不是他们父辈的错。但愿我们的社会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华中科技大学的贫困学生占学生人数的30%,特困学生占学生人数的10%。学校资助中心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虽然贫困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自强不息,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这些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学校在资助贫困生的工作中,坚持经济扶助与教育培养并重,探索出四种较理想的方式。一、深入调研,建立贫困生档案通过对学校本科生家庭情况的了解,资助中心建立了贫…  相似文献   

19.
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都对贫困生在经济层面给予了相应的帮助,但对他们心理问题却较少关注,很大一部分贫困生成了“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2003年,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有效调查的718名学生中,贫困生共有217名。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使用个案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访谈,发现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种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获取.研究认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方式与思维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更好地为贫困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