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一生是敢试、敢闯、敢冒的一生,极富敢字精神。他大力提倡敢字当头的精神,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具体表现为: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闯、敢于试;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承认错误、修正错误;敢于在逆境中开拓新局面;敢于讲新话。邓小平的敢字精神,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敢与试验的结合,有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2.
众所公认:实现党风好转,必须敢于“碰硬”。即做到“官”违纪,敢碰;友违纪,敢揭;亲违纪,敢处。然而,只有自身过得硬,才真正敢于如此“碰硬” 现在,有些同志谈起批不正之风时,调子唱得蛮高,牙齿咬得蛮响,一旦真碰上有“硬度”的人和事,就象“雪菩萨怕见太阳”,先自软化了。原因就在于自己不过“硬”  相似文献   

3.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4.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因为大凡一个“畏”字,原因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在这个意义上,“官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怕失去位子,捞不到票子,得不到享受;一种是怕辜负党的重托,怕有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不言而喻。其实,“官有所畏”古已有之。据史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  相似文献   

5.
“敢”字当头.在改革创新上勇担当。要敢想敢为。要有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冲出心理“大山”、突破思维“峡谷”,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一次思想大解放教育,激发广大干部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行很清楚,告诫人们不仅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怕人知,怕被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如果胆大妄为、无法无天,那结果便是耻辱和悔恨。优秀共产党员、原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局长赵家富,生前有个“最害怕”,那就是害怕“完成一个工程,倒下一批干部”。正是这个“最怕”,使他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赵家富的“怕”启发我们,党员干部理应有所怕。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很重要的是从对党和人民的敬畏中来。权力从来就有两面性,它既能用来干好事也能…  相似文献   

7.
郭庆晨 《党课》2020,(5):93-95
聊天闲谈,说得较多的是领导者的“敢”,很少听到领导者的“怕”。敢说敢干,敢于开拓,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不都是“敢”吗?乍一听到还有“怕”,就觉得不那么得劲儿。记得《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李源潮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有一次到基层去调研,途中遇到一住户,便问了一些当地的情况,这个住房对当地的做法给予了表扬。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干部队伍中有一种偏颇的认识,那就是衡量一位领导干部有没有魄力,要看他有没有胆量。敢拼敢打,敢说敢干,敢为天下先无疑是有魄力的表现,甚至于敢吹敢捧,敢欺上瞒下,敢鱼肉百姓,敢贪赃枉法也被定义为有魄力。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敢”字当头,凭借手中权力,大胆拓展自己的第三产业——卖  相似文献   

9.
耿生茂 《当代贵州》2011,(29):34-35
“三敢”精神核心是“敢”。敢字当头。敢想敢干。发扬“三敢”精神,就是要知难而上,迎难而上。克难而上。敢搬“拦路虎”。敢打“攻坚战”,千方百计解决工作中的一切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0.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怕”是难免的。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语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也有一句警世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  相似文献   

11.
东汉杨震在由荆州剌史调任东莱郡太守时,因他极力推荐而当上昌邑县令的王密,为感谢举荐之恩,夜揣十斤黄金给杨震送去,并说“夜深人静,没有人知道”。杨震面带愠色地说:“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赠金于我,你知道,我知道。既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力拒不收。杨震在“反正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仍能以“四知”慎独自律,是怕玷污了自己清正廉洁的名声。这说明,唯有“怕”,畏天、畏地、畏道德、畏法律,才能构筑内心的“精神防线”。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也是搞好“三讲”教育的有力武器。可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却非常难。批评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冷冷清清,不愿批评。一些单位在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总是热热闹闹,可开展批评却是冷冷清清。有的领导干部遇到不利于工作、有悖于团结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愿去批评。 二是患得患失,不敢批评。在错误面前,怕字当头,畏首艮尾。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影  相似文献   

13.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4,(21):52-53
“畏惧”就是为官者都要有一种权力在手、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菜根谭》里说得明白:“白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三怕”,“一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自古就有许多“怕”装在心里,不仅“畏天、畏地”,而且“畏天命、畏大人”。历史也一再证明,凡事怕人知,怕被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原局长赵家富,生前有个  相似文献   

15.
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姐妹俩如今都光荣地成为了共产党员,而且是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祖父教导我们要时刻记住共产党员是先锋战士,干工作不要怕任务多、担子重,要"敢"字当头,多干一些实事,要有创新意识。祖父今年  相似文献   

16.
刘国庆  刘丽 《实践》2006,(5):48-48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之于世,都离不开一个“怕”字。为官者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清代大学士纪  相似文献   

17.
有位做地方官的朋友,曾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做个好官跟做个好人一样,既要有所“不怕”,更要有所“怕”。“不怕”,才能直腰杆,秉公正;“怕”,才能尽责任,行正路。经他举一反三地解析后,我便发觉在这似乎有些矛盾的“为官定律”中,有着相辅相成的哲理!仔细想想,我们有的“公仆”之所以最终犯下了愧对党和人民的罪愆,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处理“不怕”与“怕”的关系使然。 所谓“不怕”,就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歪风邪气,“不怕”恶权凶势之高压,“不怕”奸佞小人之花招,永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义大勇,始终保持刚直不阿,秉公明廉的凛凛正气。所  相似文献   

18.
重读《邓小平文选》,其中一段话很值得党员干部咀嚼深思:“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要有所“畏”,也要有所“不畏”。  相似文献   

19.
既然等不起、慢不得,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应着眼现实,"敢"字当头,"干"字落脚,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开创性做好机关党建工作,推动贵州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湄潭正高举发展、团结、奋进的“三面”旗帜,唱响“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主基调,创造性提出并大力弘扬“敢于创新、敢于担待、敢于碰硬、敢争第一”湄潭时代精神,大力提振干部精气神,构筑湄潭“精神高地”,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六大湄潭”、建设“文明中国茶城”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