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2005年4月18日,美洲开发银行行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先生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做演讲,重点阐述了他对拉美金融及银行业的危机、代价、教训和防范问题,以及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其频率之高、对危机的易感性之强、所付出的代价之大都超过其他地区。在所发生的5次大的金融危机中,有3次是“源发性”危机,即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有2次是“感染性”危机,即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感染所引发…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是经济发展却一直萎靡不振。自去年10月以来,俄金融市场动荡不定、险象环生,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危害之大不能不令人深思。俄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今年5月下旬以来,俄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动荡,这是去年10月以来的第4次。一些外国银行和企业纷纷抛售俄国家短期债券和企业债券,抽走140亿美元。被称为‘黑色星期三”的5月27日。交易所美元对卢布的比价达到1:6.2010-6.2030,超过了俄中央银行规定的最高上限1:6.1880的浮动汇率,并出现了国债收益率暴涨60-80%和股票指数暴涨10.5%。俄央行董事会…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崛起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各界日益关注华人企业的治理模式与运营策略。重新审慎地评估族群性和文化在新加坡华人企业的跨国治理模式、行为与网络中的作用,旨在超越主要源自西方经验的商业和创业的主导范式,进而推进现有的国际企业与管理研究。虽然,族群性和文化仍然是塑造华人跨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东南亚华人企业在与中国市场的跨国互动中采用了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策略。在作出评估时不应通过东西方二元对立视角来看待华人的企业治理、管理与策略,使其要么向西方的商业模式靠拢,要么与之背道而驰;要强调共同的华人族群性和文化是支持新加坡华商不断采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跨国战略的根本,也是推动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构建与中国之间跨国网络的重要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国际金融业并购风潮席卷西方各国,而日、美、英三国更令人瞩目,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斥资之巨、并购之快实属罕见。现据海外报刊报导将这一并购风潮简介如下。 一、日美英等国家大银行并购情况 (一)日本 (1)1996年4月1日,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完成合并,称为东京三菱银行,资产总额达7014亿美元,有2.1万多国内员工,在世界各地开设1194多个营业点,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银行。(2)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与美国美林证券公司签署合并协定,希望借助与债信评级较高的美林公司合作,重新拉回世界各地的大客户。  相似文献   

5.
人们经常把美国企业的兴衰比做日无虚席、觥筹交错的豪华饭店中的宾客;虽座上客满,但客人却总是新陈代谢,迭次更换。回顾一下本世纪之初,1909年时之最大十家美国公司,我们会发现,迄今没有一家仍保留在前十名之内。因为大公司的名次不能持久不变,恰恰相反,而是在漫长岁月当中,升沉起伏,或已倒闭,或退居次要,或已被兼并,成为过眼云烟。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兼并成风,掀起  相似文献   

6.
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民主化是韩国金大中政府的两大施政主张。但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金大中政府在为克服经济开发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实施的经济改革中,特别是在政府联手债权银行强行指挥企业具体调整内容的企业结构调整中,许多做法却似乎有悖于经济市场化的根本主张,使人感到有重蹈覆辙之虞。  相似文献   

7.
《西亚非洲》2012,(4):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始自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最终引致中东部分国家步入政治转型新阶段。在政权更迭的同时,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亦发生了大变革、大分化、大组合,尚正处于重组之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1997年以来 ,韩国大企业接连破产 ,导致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困难 ,外汇告急 ,美元对韩圆汇率不断攀升 ,股市暴跌。政府向IMF求援 ,答应调低经济增长率并对金融机构、税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大力整顿。韩国经济进入所谓“IMF时代”。危机根源在于经济结构性矛盾 ,即政府保护下形成的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同时 ,政府对危机应对失误 ,责无旁代。鉴于韩国经济基础较实 ,加之危机使韩国政府、企业、国民猛醒 ,因而 ,从中长期看 ,人们有理由对韩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前车之鉴 ,我当戒之。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是世界瞩目的创造“东亚经济奇迹”的重要地区。在过去的十多年来,东南亚经济以年均8%的强劲增长势头做居于世界经济之林,为不少著名经济学家所称道。可是,从去年夏天开始的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地区,目前金融动荡仍在持续。这是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又一次全球性金融风暴,也是九十年代以来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影响之深远,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远超过人们的意料。这场风暴是怎样起来的,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它的化解仍需多长时间,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等等,都是人们关心的…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以来,以泰铢的大幅贬值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东南亚地区,导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汇市大乱,币值狂泻,股市暴跌.刚刚加入东盟的越南、老挝和缅甸虽因经济尚未全面融入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系统而未遭到这场金融风暴的重创,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出现汇率下跌、货币贬值、外汇储备下降、消费市场疲软等问题.紧接着,危机扩展到东亚、东北亚,香港联系汇率几度遭受冲击,股市急剧下挫;韩国货币贬值50%,一些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相继倒闭;日本的金融问题随着一系列银行、证券公司和企业的破产也日趋严重.受亚洲股市的弱势带动,美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股市也一度下挫.进入1998年,亚洲金融市场动荡仍未结束.可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90年代以来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后又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震撼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度之深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目前,这场危机的余波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1.
波黑战争自1992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2年之久。期间,国际社会多次进行调解,至今仍硝烟不散。其战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影响之深远,均为欧洲二战后之最。关于波黑内战的起因、发展和前景,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对此作了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2.
越南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调整好农村生产关系,使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而不是阻碍作用,对越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45年“八月革命”宣布独立,特别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恢复和平以来,越南农村的生产关系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1945年8月至1957年在越南北方农村实施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1955年至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中北方的农业合  相似文献   

13.
智利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但其生产率与大企业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不利于国家整体生产率的提高和收入分配的改善。1990年文人政府执政以来,智利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中小微企业生产率的公共政策,以改善生产结构异质性,促进生产全面发展。在这些公共政策的推动下,20年来智利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能力、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出口能力上取得一定进步,但由于政策结构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政策的成效受到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间的生产率差距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一百周年。在"日韩合并"到二战结束之后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日本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和"法务省民事局局长通报"先后两次剥夺了朝鲜人的国籍,进行了人权侵害。21世纪前后,《日本国籍法》的两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在日朝鲜人的人格和权益。  相似文献   

15.
泰国现代政治史是一部军人政变史。从1932年以来的近60年中,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构成了泰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间,也偶而被暂短的文人政权所打断,但充其量,也只不过象漫漫长夜偶尔一道闪电,它是泰国政治进程中的希望之光,但极不长久。军队在政治中的特殊作用使泰国成为世界上军事政变最多、权力交替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自1932年第一次军事政变以来,泰国共发生了16次军事政变,颁布过14部宪法,举行过  相似文献   

16.
印度总理拉·甘地执政以来,推行经济改革,迄今已三十个月有余。改革的成效未如人意,而对改革的争论却始终不断,且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其中,关于公营部门经济的争论尤为激烈。1986年8月4—6日,《印度时报》发表了联邦能源部长萨特题为《我们的经济出了什么问题》的连载文章,对公营部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人浮于事、机构雍肿等种种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印度经济停滞不前的根源就在于误解了社会主义的含义,建立了公营部门企业,从而提出“取消人为划分公营和私营企业”的主张。文章发表后,在印度国  相似文献   

17.
自60年代初缅甸政府推行国有化政策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营企业在某些工业部门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1990/91年度,缅甸共有10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452家,其中427家为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国营企业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设备较为先进的特点,是工业领域中的骨干企业。自1988年缅甸推行经济改革以来,政府开始积极寻求对外经济合作,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合资企业。从目前情况看,外商在缅甸建立合资企业时,几乎全都选择国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由此看来,了解国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有助于我们对缅甸的经贸交往。 按缅甸政府的划分,制造业中国营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是“第一工业部”和“第二工业部”。这两个部之下设有9家大型国营公司。各大公司拥有数量不等的国营工厂,由此形成了一个遍及各地的国营企业网。近年来,这9大国营公司的经营概况如下(前7家公司属“第一工业部”  相似文献   

18.
广西最大的优势是区位,最根本的出路是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历了两次大开放浪潮,特别是近10年来以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开启的第二次大开放浪潮创造了三大奇迹:一是中央战略地方化,二是地方战略中央化,三是区际开放国际化,以大开放大合作促进大发展,使区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广西的对外开放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迎来第三次大开放浪潮。本文对广西前两次大开放浪潮进行回顾总结,实录演变历程,浓缩经验精华,提出广西应不失时机地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供掀起第三次大开放浪潮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联系的中介,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二战后,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华商在港企业造成了大冲击,但是大多数华人在港企业还是克服困难,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20.
进退失据:检视李明博的内外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李明博政府执政以来,韩国国内外政策起初设定的目标几乎全面落空.由于牛肉风波及接蹱而至的全球金融风暴,韩国经济大有陷入第二次金融危机之虞,不仅所谓的"747计划"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而且李明博政府目前根本无力在国内达成应对危机所必需的政治共识.对外政策方面,韩美同盟修复与扩展的议程众多却无实质性举措,美国对朝政策的急剧变化更使韩国手足无措;韩中双边关系虽有提升之名却无突破之实,南北关系在朝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更是走到了全面断绝的边缘.深陷内外危机,却处处应对失策,李明博政府的执政能力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