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要旨】在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往往涉及多方赔偿责任主体。主体的选择关系到受害人利益能否完全实现。在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裁判中,应合理划分责任,公平合理分担受害者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1992年9月5日下午郭桂平的儿子谷永雷(9岁)在某村小学院内玩耍(放暑假期间),摇晃院内十千伏高压线杆拉线,引起拉线导电,谷某触电身亡。事后,郭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村委会和乡电管站承担死者经济赔偿责任。法院立案后,审判人员对本案民事责任的承担,意见不一。第一种意见认为,学生谷某应对这起触电事故负主要责任。因谷某摇晃拉线,引起拉线导电而触电身亡。根据《水力电力部农村安全电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私自摇晃拉线造成触电身亡,由本人负主要责任。”故应由各自负后果责任。第二种意…  相似文献   

3.
21岁的民工宫伟在一次触电事故中,不幸被截肢致残,万般无奈时,他状告供电公司请求赔偿,然而,令他料想不到的是,一审、再审判决,均判定他因有重大过错而应负主要责任,所获得的赔偿金和供电公司给予的6万元“补偿金”,尚不足支付已经发生的医疗费用。他彻底失望了,决定轻生。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污染事件是否存在行政赔偿的法律空间是处理该事件的各方责任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法解释学的角度,以行政不作为违法之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分析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判断、混合侵权的责任分配四个问题,探讨了法院在污染事件的行政不作为赔偿纠纷中可能选择的法律解释或者法律判断。  相似文献   

5.
在把握近几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现状的基础上,以风险社会理论为指导,分析环境风险、环境责任以及环境风险与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可知,政府、企业与公众应是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承担主体。只有政府、企业与公众三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突发环境事件。  相似文献   

6.
李开国  张铣 《现代法学》2012,34(1):65-78
依据《侵权责任法》颁布前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高压输电线路产权归属一直被各地法院作为确认高压触电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依据。其实质是将此类损害赔偿责任视为物件致害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3条虽然作出了与以前的法律法规不一样的规定,将此类责任定性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但是其颁布后,该法规定的意旨和精神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其原因在于,不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均没有真正明确触电赔偿责任的性质,也没有弄清这两种责任定性的本质区别所在。基于此,实有必要对触电赔偿责任的性质进行细致研究并予以明确,对这两种责任定性孰优孰劣进行权衡比较,以真正落实《侵权责任法》第73条之立法意旨及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据报道,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酷迪宠物乐园泳池内发生漏电,导致两只宠物狗被电死,更不幸的是,为了救狗,一对年轻夫妻先后下水,结果年仅26岁的男主人触电身亡。联想起近年来多起游客在公园内溺水、因设备故障被困在空中、参加活动而被挤伤等事件,让人们不得不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公园内受到伤害,责任应由谁来承担?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民事行为会对应着相应的法律关系。对于进入公园的游客,在畅游公园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们国家制定的民商法中有一项重要的责任制度,叫做连带责任。它是多个行为责任人因为同样一个原因导致要担负同样内容的责任,每个连带责任人在履行相应的民事责任时并不会依据自己的行为在事件中的份额作为限制,而是对所有的责任都进行承担,并且由于责任人当中一人承担了责任行为而将所有责任人的责任都抵消掉的责任形式,它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受害人权益在受到侵害之后可以获得充分的救济。在审判实践中这个责任是由于多个原因而产生的,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安全评价中,目前常采用事故树定性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法、基本事件的割集重要度系数法、利用概率重要度性质求结构重要度法.通过对这三种方法在矿井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基本事件的割集重要度系数法简单方便,并以煤电钻触电事故为例,介绍了其使用过程,建议在矿井评价中采纳.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因日常生活用电触电而引发伤残、死亡事故,因立法的原因,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纠纷的依据和裁判结果不尽相同,有的按照“产权分界”原则.即按“供电产权归属谁,谁承担事故责任”,判决用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有的按照“过错责任”厚则,对用户产权内的线路触电事故,由用户与供电方按照备自的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责任,由此产生了同案不同判的不公平结果。本文通过研究现行法律规范及域外法律规范,认为审理此类纠纷,应当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并以产权人、供电方的履行注意义务的情况,来判判双方过错责任及其分担,这样,不但能公平处理纠纷,还能促使双方履行注意义务.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生儿死亡事件中医疗损害鉴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的研判,分析医疗机构在类似事件中医疗损害责任大小,比较分析胎儿死亡与新生儿死亡的责任大小及损害赔偿金额的多少,评价未组织尸体检验直接鉴定医疗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的合理性,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探讨新生儿死亡事件中医疗损害鉴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确保不良结果发生后医疗机构合理赔偿的同时,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障。合理合法的医疗损害责任认定及损害赔偿,有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扬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保障危重症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医事法律力量。  相似文献   

12.
当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而忘记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造假也就成了这些商人追求利益的最快捷途径。本文以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为例,从道德价值角度分析食品行业应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希望食品行业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承担起经济使命的同时,更要承担道德使命,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只对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了规定,而没有规定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导致实践中交通警察在处理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纠纷时,受害者大量不服,提起诉讼。为此,笔者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试做简要梳理,以利于对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4.
论跨国污染的国家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跨国界污染事件越来越多,其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1986年4月28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和1986后11月1日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仓库毒气毒液事件,给邻国乃至欧洲各国造成巨大损失。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向海洋倾倒大量原油和在科威特油井纵火,造成海洋和大气严重污染等[1]。1998年6月,南亚两个国家相继进行核试验,既威胁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又污染大气、水质、土壤等。上述这些污染问题不仅涉及到国际法中的国家责任和赔偿责任,而且也涉及到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一、跨国污染的过失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一)…  相似文献   

15.
邹轶 《公民与法治》2014,(15):38-39
近年来,因不能冷静处理矛盾而导致的伤残甚至死亡的事件层出不穷,在此类事故中,如果争议双方身体健康,则责任较易认定,如果受害一方体质特异,又如何区分责任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空抛掷物伤人事件屡见报端,司法实践中有时很难确定谁是真正的侵权人,此时如何确定赔偿责任承担主体,是解决此类案件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加害人不明时业主作为赔偿责任主体是否合理、责任承担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在加害人不明时由业主承担按份责任有助于对受害人的救济,从而预防损害后果,符合现代侵权法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法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农业生产及家庭用电的日益广泛,触电事故在实际工作及临床救治中越来越多.第三军医大学烧伤协作组分析了5506例烧伤病人的原因,其中电烧伤率为2.59%[1]。强烈电流除损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而致呼吸麻痹、心肌纤颤死亡外,尚可合并肾功能衰竭,感染等病症。但电击引起大血管破裂出血死亡的案例尚未见文献报道,现报告一例。病例报告章某,男,21岁,建筑工。章在拉铁斗车时车翻身,将电缆线砸破而触电,被他人用木棍击前臂而与车把分离后,片刻清醒,说话,并未引起重视,经2小时45分钟后死亡。触电电压为380V。尸检见全身体表除…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公众感知视角,整合了原因属性分析、责任推断等归因过程,构建了公众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责任感知模型;并通过情境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共危机事件后,(1)相对于政府内部归因,外部归因会弱化公众对政府责任的感知;(2)在政府内部归因中,相对于将危机事件归因于政府部门道德缺陷,归因于政府能力不足更有利于弱化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3)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可控性越高,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越强;(4)公众对政府社会责任的感知越强、对政府的认同度越高,则对政府责任的感知越低;(5)受害方共谋关系显著负向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6)危机事件越严重,公众对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责任感知越强。这些发现当有助于促进公共危机和公众感知的理论研究,并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触电事故也逐渐增多。法医学对电击死鉴定的关键在于寻找皮肤电流损伤斑迹,但由于触电环境、电流强度、电压高低的不同,所造成的损伤形态特征或电流斑也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对37例电击死亡案件的鉴定分析,对鉴定中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艳 《广东法学》2009,(1):14-17
近年来我国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缺陷食品侵权事件,而近期发生的“三鹿”奶粉侵权事件,再一次给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敲响了警钟。建议建立比较合理的赔偿机制,明确具体的民事责任主体的有效应对:在大规模的侵权行为发生时,首先应由保险公司和相关的侵权企业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在其不能赔偿时,由法定的专项赔偿基金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国家补偿作为最后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