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期,一些国家通过街头政治的方式迅速地实现了民主转型。但是,这种"转型"是不稳定的,存在许多隐患。民主转型的实质是民主的信念和价值的最终确立。处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其以往的政治价值必然同民主的价值发生激烈的冲突。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双方互相吸取彼此的思想要素,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主流政治价值。但价值不是空洞的口号,一定的制度体现着价值的内涵,同时制度也形塑着价值。政治价值重构的结果最终会带来政治体制的改变。本文认为,在政治价值重构的问题上,需要形成被民众接受的权威,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互相纠错机制,尤其是要协调民主价值与学习西方具体制度这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民国初年中国政治的演变密切联系的。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确立了共和体制,是中国代议制政治的开端,为中国政党政治的推行创造了条件。在此前提下,李大钊就民国的政治建设走上政治现代化的轨道、发展和完善代议制政治、实现真正的政党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早期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仇和现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逻辑的一般折射,从仇和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治合法性的一般构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包含三个纬度:价值认同,即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在权力意识;政治共同体认同,即对中央政府权威的认同;政治行为认同,即政治行为所带来的民众认同。这种合法性构成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对西方政治价值的糅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人大监督权威缺失的传统政治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大监督不力的问题,实际上是人大监督权威缺失的问题。而人大监督权威的缺失既与监督法律不完善和体制不健全有关,也与政治文化建设滞后有关。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它对宪政体制建立的关系及影响;考察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因民主、法治和民主监督因子的缺失所导致的国民自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监督意识弱化,及其对人大监督权威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人大监督权威的树立的路径:在注重体制与机制的健全与完善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霍布斯从自然状态出发,构建了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中尽管也存在着自然法、自然权利,但其结果却走向了人对人是狼的战争之中,于是他通过社会契约创建的是拥有绝对权威的国家。虽然他的思想根本上是专制主义的,但其中却存在着自由主义的先声,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政治文化潜移默化、经久不衰地对政治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政治发展而言,俄罗斯要想建构真正的民主政治,就必须建构与转型过程相应的民主政治文化。事实上,自俄罗斯独立后开启了全面的制度转型以来,其政治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在叶利钦时期,自由主义的滥觞导致了政治文化的分裂;而在普京执政后,俄罗斯主要运用权威主义整合政治文化,同时也并不否认民主主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民主在不同的国家制度下,有不同的含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是极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的代表,而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民主将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通过从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比较看“民主政治”,人们将发现社会主义民主不是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民主。  相似文献   

8.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7,22(6):17-19
十七大报告关于政治发展的论述核心是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报告重申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政治文明,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9.
人民当家作主是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我们党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就是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论增强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赵石生当前,检察机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引起重视,积极进行探索。我认为,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核心问题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19):58-59
“五朝弊政皆亲历,遵从马列无不胜”。这是董必武在《九十初度》中的感言。他一生经历了满清王朝、民国初元、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割据和蒋介石政权。他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民主政治思想是他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45年他就提出,我们的任务是“实行民主政治”。他对中国宪政的内在特有品格给予了科学界定,并亲身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杨超 《法制与社会》2011,(4):280-281
民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了五十多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有很多人对我国的民主建设指手划脚,甚至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没有资本主义民主的程度高。社会主义民主真的不如资本主义民主好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建设?本文就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一翻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爽 《法制与社会》2010,(5):224-225
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我国的研究生素质教育,尤其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要在充分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还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具体实践,在正确地把握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任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纲领。作者对邓小平的民主理论归纳为以下几项原则:一、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二、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原则;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形式;五、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前提。作者还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民主理论作了学理探索: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基础──人民利益本位原则与公共权威的合理性;人的不完善性与民主决策的监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施米特对魏玛宪制的反思及其政治宪法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是其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重构成,也是魏玛德国国家法理论流派中极具挑战性的一支.施米特理论具有明确的魏玛宪制处境,基于对魏玛代议制之思想基础、制度安排与实践表现的全面批判,重申了民主的同质性原理,弱化了民主的自由主义程序属性,为其政治决断论、绝对宪法论和领袖护宪论的连贯性理论建构提供了历史和思想前提.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以其独特的政治概念和宪法概念为逻辑支点,以非常政治为情境预设,以政治同质性和单一领袖人格为理想目标,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具有浓厚的政治神学背景,缺乏可资借鉴的“转型原理”,但在政治宪法核心概念与分析体系上具有重的思想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多数原则的产生、合理性及局限性,并保护少数原则的必要性、科学性,认识到多数原则在民主政治中更倾向于一种操作性规则,而保护少数原则更注重民主政治的价值内涵,并对如何保护少数人的权利略谈了一下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新时期的重大转换和新发展,也是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依法执政树立了宪法最高权威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建军 《法制与经济》2008,(20):136-137
现阶段中国社会行政集权体制的存续,以及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小农意识在公民中的普遍存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当前民主政治脆弱性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注意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改革,用民主政治的制度、体制、原则、思想意识等统领中国政治领域变革,同时注重政治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了五十多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有很多人时我国的民主建设指手划脚,甚至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没有资本主义民主的程度高.社会主义民主真的不如资本主义民主好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建设?本文就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一翻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初级阶段,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却起着阻碍的作用,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与公民政治参与相关的思想,梳理其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有所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