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法律中“公平责任”和“公平原则”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是“公平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的具体体现,具体到医疗损害赔偿中应坚持贯彻公平原则。但是目前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有一种滥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现象。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此种现象,试图说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对第二款中“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的规定,应作如何理解,目前是有争议的。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民法通则上述条款已规定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那么对“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一语,就不应作排除单位监护人的赔偿责任的理解,而应理解为:单位监护人承担的,不是“适当赔偿”的责任,而是全部赔偿的责任。《学习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们在审理有一起几个被告人共同侵权的损害赔偿案件,其中有的被告人暂时没有赔偿能力,有人认为,可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可先由有履行能力的一人或几人先代为偿付。另一种意见认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的连带责任是指对侵权的事实、责任范围负连带责任。不是指对共同侵权人各自应承担的赔偿费负连带责任。请问该如何理解民法  相似文献   

4.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对这一法律规定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执行起来也大有出入。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法律规定的真实内涵,对妥善处理此类纠纷,切实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谨就个人对此条规定的理解和适用问题试抒管见,以期引起争鸣,指导实践。 一、关于案件性质 由“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  相似文献   

5.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对此条款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认识。在此,笔者谈点个人的看法。有财产的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赔偿费用从本人财产中支付,指监护人的赔偿责任,还是被监护人的赔偿责任?我认为,被监护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  相似文献   

6.
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已于今年4月下发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试行。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为指导全国民事、经济审判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民法通则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意见》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制定和试行,对帮助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正确理解、适用民法通则,提高办案质量无疑将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涉及法律的新问  相似文献   

7.
随着期货业的兴起,期货经纪公司的增多,期货纠纷也成为一种新型经济纠纷案件诉诸法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期货纠纷案件中,客户状告期货经纪公司的占期货纠纷案件的90%以上,其中由于期货代理发生纠纷的又占相当的比例.期货代理行为有别于民法理论的一般代理行为这已形成共识.期货经纪人违反法律规定或超越代理权进行期货交易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由谁来承担经济责任?这在司法实践中也有判例,即期货经纪公司对本公司期货经纪人的过错造成客户经济损失负有完全法律责任.问题是,民法理论代理行为的规定,能否全部适用于期货代理?期货经纪公司的无权代理行为能否适用于民法代理中的追认和默认?……这在司法实践中,尚属有争议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此问题略发管见.  相似文献   

8.
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秋序。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2005年12月3日14时许,王某无证驾驶严重超载的变型拖拉机,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二轮摩托车左侧相刮擦,致摩托车摔倒,造成朱某颅脑损伤死亡。事故发生后,王某驾车逃逸。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认定王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一审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12.4万元。宣判后,王某以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提起上诉。在二审审理期间,王某与原审附带民事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当今民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新课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这被我国大多数学者论证为我国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根据,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等作了广泛的探讨。一些法院也以该条为法律依据,审理了一些“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由于一些思想认识上的不一致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不配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刑事赔偿中理解和适用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一项规定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尤为明显。本文着重就此问题,对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做法,结合学习新刑事诉讼法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章对法人的性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的条件、成立、变更、终止事项,法人的分类以及法人的民事责任等问题作了较详尽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我国法人作为民事活动的重要主体的法律地位。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我国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等都由国家统一安排、直接管理,使经济组织只是行政机构的一部分或下属单位,不能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和经  相似文献   

13.
肖柳珍 《证据科学》2015,(2):239-247
器官异位案件损害后果的典型性及医疗过错的不典型性,不具有指导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普遍意义。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此案发布的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下医疗纠纷的非理性解决。局限于医患双方的损害赔偿思维模式,把医生与患者挤向对立,不可能根本解决医患矛盾。医患之间的责任空白带不应由医方承担。突破医疗特殊性的后果是看病更难看病更贵,医患矛盾直接演变为利益之争。医疗过错的鉴定应遵循法定程序,并以医学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人的合理标准作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刑法关于财产刑条文的大量增加,给审判实践中正确适用财产刑带来很大难度。因此,认真学习新刑法,加强对财产刑条文的研究,提高审判人员对财产刑的适用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一、要深入研究财产刑的适用对象。弄清哪些犯罪可以适用财产刑,哪些犯罪不能适用财产刑,对于正确适用财产刑是非常重要的。新刑法分则有关适用罚金的条文共有139条,有关适用没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就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如何理解,实践中把握不一。现将重庆市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室对该条款的理解刊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付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和难以预料的各种复杂情况,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判管辖有两条变通性的规定。但如何正确适用这两条变通性的规定,理论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司法实践中的作法也不统一。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意思表示要素的欠缺会导致意思表示不成立。然而理论和实践上对于意思表示不成立并无明确认识,而且常常和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发生混淆。本文通过分析《民法通则》59条的适用,澄清了意思表示不成立与意思表示可撤销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是关于破坏交通设施罪(未果)的规定。本罪是一种以交通设施为特定破坏对象的故意危害交通安全的犯罪。依照本条规定,破坏交通设施的行为,只要是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就构成犯罪,并不要求实际危害后果的发生。鉴于司法实践中对本条...  相似文献   

19.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这一条款是关于新刑法溯及力的规定,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即对新刑法生效前的行为,原则上按当时的刑事法律定罪处罚,只有当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或者处刑比原刑法轻的,才适用新刑法。这一规定,看起来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20.
谈谈《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通则》第六章对民事责任作了专章规定。本文准备分别按该章前三节的内容,依次谈些认识。一、一般规定(一) 民事责任有哪几类?《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