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充满娱乐的今天,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母殇——国家安全发展中的妇女儿童问题》(以下简称《母殇》),你一定会感到沉重。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看过这本书后感到了震撼,感到了紧迫,感到了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2.
瞌睡法     
有一位保姆在哄孩子睡觉。这孩子总啼哭不止,不肯入睡,弄得保姆无可奈何。忽然间,她想到一个妙法,赶快叫孩子的爸爸拿本书出来。孩子的爸爸感到很奇怪,问道:“你要书干什么?”保姆振振有词地答道:“我常见你一拿出书就睡着了,便想拿本书来让孩子也看看,好让他快点入睡。”瞌睡法@程雯  相似文献   

3.
整理书柜,掉出一本豆绿色封面的书籍。看似不起眼。可拿起来一看——《溥仪与我》,末代皇帝与他最后一位配偶的回忆录!记忆深处的一幕倏然拉开了——这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最后一位配偶李淑贤送与我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4.
“丰饶的苦难”,即富于创造力的苦难历程,这是拉丁美洲的真实写照,也是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3月出版的一本书的书名——《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承军(笔名索飒)女士的新作。笔者在三联书店邂逅此书时,立...  相似文献   

5.
莲花     
肖琳 《新青年》2006,(6):64
书名《:莲花》作者:安妮宝贝出版:作家出版社这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依然是她锦衣夜行的文字风格。但在序中,她说,“谨以此书,给我的父亲。给我的母亲。给我所爱着的人们。给2004年和2005年的10月。一个微小且珍重的纪念。”安妮宝贝,比以往有了更多的从容与内心寂静。外表沉默内心跳脱。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明。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如《圣经·启示录》中所说的“: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们永远是这个自己,但每一秒又都不是这个自己。我们为何而来?一路上遇到谁…  相似文献   

6.
临去加拿大前的一个晚上,我站在书架前逡巡,想发现一本书,能让我提前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息,但遗憾的是,满满几书架的书,几乎都与加拿大无关,最后,只有玛·阿特伍德女士携带着她的3本著作,孤零零地站出来.而这3本书,虽然买了一段时间了,我却从未读过.  相似文献   

7.
庄林 《新青年》2007,(5):26
他胃寒,所以喝绿茶的我,开始改喝红茶。就此迷上了红茶。与绿茶的清淡相比,红茶的特点在于滋味。这种气息很迷人。令喝绿茶的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个新大陆。碎碎的,上等红茶。复合味道,那种味道很难描绘,却又滴滴入心,意犹未尽。浓郁而纯正,温暖而芬芳,却又极鲜  相似文献   

8.
冰箱与书     
GULU 《新青年》2015,(4):22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理由呢?没有理由。家里的小孩,一天要无数次开关冰箱:找吃的拿喝的,取出来再放进去。有天,他告诉我:自己制定了一份冷冻计划——先冰镇苹果汁,半个小时后取出来,冰镇盒装牛奶,半个小时后再取出来,换回苹果汁——经过这样的制冷,果汁和牛奶的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9.
玮东 《新青年》2006,(4):40-41
M:你好!现在真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一切问题都好像与经济有关。我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讨论题目:出国到底值不值?这是一个我常常被问到的问题,只不过问题的问法有所不同,洋人们问:你为什么要到澳洲来?中国人问:出国到底好不好?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的答案大都是围绕着想有一个不同的经历,想出来看看世界这方面展开的,无伤大雅,可是我心里知道,这些并不是促使我出国的真正原因。不过,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恐怕还要从一本书说起,在90年代初期,曾经有一本风行一时的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尽管后来了解到书中有种种不实之处,…  相似文献   

10.
GULU 《新青年》2013,(7):22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理由呢?没有理由。等到我发现微信这种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很好玩时,微信这桌席已开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并已被三亿用户享用着,不过好饭不怕晚,我迅速落座,端碗举著,并幸运地发现还剩一道自己喜欢的菜:朋友圈。  相似文献   

11.
一我就这样坐着,许久都不动一下,看着窗外不讲理的雨,总该下了有两天吧。梓儿,不要老在一个地方呆着,我们去隔壁家坐坐吧。妈妈拿了一碗圣女果,红红的,上面都沾着水珠,像是刚从雨中摘下来,惹人喜爱。不去,我上哪还不都是坐着,你别来烦我。我拿过碗,毫无理由地胡乱吃起来,看到这样鲜活的生命我也会生气,而她总是絮絮叨叨的让我烦心。自从出了车祸,日子就没有了,也没有了小海。后悔小海向我求婚时,我没有答应他。不然,小海就算现在离开我,  相似文献   

12.
向文学致敬     
正杨文闯让我给他写一句话,要有人生格言的意味。我最怕写这种东西,嫌它总避不开好为人师之忌。文闯说,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快要竣工,他们忙着做两件事:一是出本书——《中国作家3000言》,二是烧制一对有数千位中国作家签名的巨型艺术瓷瓶,当作献给文学馆的盛礼。书,冠以"当代《论语》、世纪真言"的名号,自然是不凡的。我有这个资格吗?自问真就难以自答。我怎么就写起文章了呢?不过是仗着年少时的一点兴趣,又  相似文献   

13.
我十分荣幸和愉快地接受拉美所的邀请,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5~2006年的拉丁美洲”。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在学术研究以及与拉美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等领域,从事着重要工作。就乌拉圭而言,我想在这里提及的是,1998年前副总统乌戈·巴塔亚博士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顺访该所并会晤所领导。同时,我向拉美所对去年《乌拉圭》一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这本书由贺双荣研究员所著、并由我的前任贝拉略·迪亚兹大使撰写序言,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乌拉圭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的著作。1.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2002,(8)
星期天,我外出办事儿,路过单位,顺便上楼去取本书。我本想拿了书就走人,可我刚想从座位上站起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又把我拽了回来。我拿起电话,是个湖南的小伙子打来的,听声音有二十五六岁(他死活不肯告诉我他的姓名和年龄)。他说:“是细雨姐姐吧?嗯,你的声音跟我想像的一模一样(细雨想:声音会长什么样?),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解答好我这个问题。”细雨想:我就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事物!——快说来看看!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上青藏高原,就选在冬天,很觉得刺激和亢奋。这是一次不寻常的挑战,要拿生命安全作代价。出发前,我每天都想像着可可西里的冷峻、野性和黑白分明,还有她迷人的静,“可可西里”4个字一直在梦中……  相似文献   

16.
寻找出口     
找地铁出口》是聪的第寻《四本书,也是她的第一部长篇。从她开始构思这个故事起,我就像期待一个新生儿的诞生一样,期待着它的完成。当它终于以一本书的姿势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是欣喜的。一直认为,一本好书就像一段奇妙的旅程。一页页地读下去,如同沿着旖旎的风景不停地前行,  相似文献   

17.
肖琳 《新青年》2007,(12):64
他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可是我想说这是一个很帅的男人写的书,年少时儒雅清淡,中年时深沉锋芒。这本书是目前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唯一一部作品。近35万字,像一个一出场就华服庄严的人,他——奥尔罕·帕慕克,也是以这样的姿态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相似文献   

18.
好东西     
从那个小纸箱子上用笔标着"好东西".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个小纸箱子就静悄悄地躺在我书房里的书架上面.我喜欢抬头就能看到纸箱子的那种感觉.纸箱子里装的是那些多少次想扔而又没扔的零零碎碎的东西.这个箱子伴随着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也不知道在多少个阁楼上默默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如果小偷把箱子打开的话,他不会拿任何东西.可是,如果我们家着火的话,我在向外跑时,一定会带上这个箱子.  相似文献   

19.
本书作者谢尔戈·贝利亚2授权新华出版社出版他写的<我的父亲贝利亚>一书的中文版,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是作者写他的父亲贝利亚、他自己和他经历的苏联那个时代的一部回忆录.  相似文献   

20.
新书介绍     
书名《亚洲致命危机》(Asia’s Deadly Triangle) 作者 肯特·考尔德(Kent E.Calder) 译者 戴保罗 出版 台湾经典传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版1998 429p. 本书作者考尔德曾任教于华盛顿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及哈佛大学,专研美日关系,并长期主持普林斯顿大学伍卓威尔逊学院日美关系研究计划。完成本书后不久被聘为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处资深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