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真     
薛伟 《农村青年》2014,(9):47-47
小丽给小牛出了一道题:“蠢字下面那两个虫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小牛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还是答不上来。小丽对小牛说:“你真笨,男左女右嘛!”天色阴沉,豆豆对同学说:“我妈真有先见之明呀,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豆豆会带伞的,你就和他共用一把伞吧!”狂风暴雨中,一个业务员靠在墙角对着手机大声说:“行!行!好……”妞妞恰巧放学打伞路过,她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掏出几枚磺部和一块面包递了上去。  相似文献   

2.
李静 《重庆工运》2003,(9):40-42
2003年7月12日凌晨,湖南省衡阳常宁市松柏镇水口山矿务局宿舍内,一位白发如霜的老人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来自深圳,一位打工妹告诉老人,6年前,她看见一位妇女买过一个孩子,孩子的模样与她失踪的孙子柯达极为相似。6年了,从黑发到白发,为了寻找两个失踪的孙子,今年64岁的沈爱兰老人踏上了漫漫的寻孙之路,足迹踏遍了17个省、市,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蛋糕     
冯国川 《工友》2010,(3):60-60
男孩儿向祖母倾诉生活中的不如意,学校里的生活让他极不适应。其间,祖母一直在烘焙蛋糕。她问孙子是否愿意品尝一下,男孩欣然答应了。  相似文献   

4.
民谣声声话养老 杨文老人的感慨:“这年头,有了儿子,咱就成了‘儿子’;有了孙子,咱就又变成了‘孙子’。”  相似文献   

5.
她,本不该有太多的故事,可在工会主席的岗位上,她的故事一天天多起来;她,本不会有多大的名气,可伴着那些故事,她成了湖北省黄石市家喻户晓的人。她,就是黄石市丝绸厂“留守工会主席”潘兰英。  相似文献   

6.
编织美丽     
周曼 《农村青年》2010,(6):58-59
1968年,年仅17岁的龚君红进了卷烟厂当上一名操作工。不久,她便成了厂里的“名人”,她的出名是因为她有一手编织毛衣的绝活。她所织的毛衣款式新颖、图案丰富,穿在身上特别引人注目。厂里爱美的小姐妹纷纷找到龚君红,要她传授编织技艺。在她手把手地调教下,厂里很多女工都能织出花色各异的毛衣、长裙等。自己的编织技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龚君红的劲头更足了,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编织上,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10,(5):38-38
问:妻子患有精神病,一天我趁她清醒时与她签订了协议书,约定两人自愿离婚,家中全部财产归她所有,她在协议书上签字认可。但她的父母不同意我们离婚。请问:我们的协议离婚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8.
徐琪是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的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她20年如一日在讲坛上默默耕耘。长期的辛苦劳作,使她的额头过早地留下一道道皱纹,粉笔屑渐渐地染白了她的两鬓,看上去她比实际年龄显得要苍老些,然而,熟悉她的人,她的同事,她的学生都觉得她充满了青春活力,她...  相似文献   

9.
心悠 《农村青年》2013,(5):49-51
为了给上大学的儿子挣学费,很少出家门的她来到省城做保姆。尽管她在雇主家谨小慎微,却时时觉得背后有一双无形的眼睛,那种感觉让她惶恐不安。  相似文献   

10.
(一)1990年10月16日,对于湖北省监利县张湾村世代单传的张庆忠家来说是个良辰吉日,因为这一天,其貌不扬的张庆忠不仅娶了一位娇美漂亮的新娘,而且预示着张家老汉夫妇俩想早抱孙子的夙愿也即将实现,所以婚事张罗得特别隆重。新娘名叫杨艳芳,是同乡一杨姓人家的闺女,长得高挑苗条,楚楚动人,婚前与张庆忠并没有过多交往,只是因为看重张家彩礼厚实,家境富足,才由父母作主嫁过来的。婚后,俩人倒也和和睦睦,恩爱有加,深得父母喜欢和众邻赞赏。但好景不长,就在他们第一个女儿生下不久,杨艳芳总觉得公公和婆婆的眼睛里藏有一种异样的忧郁,聪明的杨艳芳心里当然明白:如果下一胎不是男孩,就意味张家从此进入断代史了。对于满脑子封建思想残余的张老汉夫妇,没有孙子是天大的耻辱!尤以张老婆盯得最紧,她时常瞅着儿媳的肚皮,掐指算着孙子的临盆之日,然而往往越是希望的偏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13,(4):48-48
角儿她是—个京剧演员。她已经四十几岁了,比不上剧团里二十多岁的挑梁的台柱子,扮相不如,声腔也不如。往往给角儿们配戏配个丫头什么的,好像每一出戏里都有她的身影,不过,戏份不重。平时,不用她的时候,给角儿们上上妆,戴冠穿帔。进团时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啊!在团里干了有二十年了,新来的角儿们都尊重她,叫她“李姐”,她总应承着,  相似文献   

12.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如果要用一样事物来比拟她的话,我想温暖醇厚的红茶最为恰当:初见她的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对这个文静纤细的女孩心存好感: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温润如茶的柔软女子,却毅然坚定地行走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用她的真挚,用她的柔情,用她的坚强,为乡亲们奉献自己的热忱和力量,你一定要记住她的名字,娄阳,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13.
王彬 《农村青年》2006,(7):49-51
因为这起案件的当事人未满18岁,所以,我们称她为“兰”。 在采访中,最让我们感到震惊的并非案件本身,而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少年庭提供的“被告人的情况说明”。在这份两页纸的表格上,如实记录了“兰”对自己的描述。 她恨父母、恨家庭。因为父母的离异使她的人生出现逆转;因为幼时遭受的虐待使她产生报复的欲望。 作为监护人,她的父母显然不合格。直到当地妇联和村委会出面干预,她的父亲才停止对她的虐待。而后,她的爷爷奶奶行使实际上的监护权,也以失败告终。 发生的一切恐怕不全是她的错。但是,她因为故意杀人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相似文献   

14.
《工友》2012,(2):7-7
湖北成丰县一六旬老人潘启厚患病5年,久治不愈。为了节约费用供两个孙子读书而放弃治疗,喝农药自尽。据了解,潘启厚家欠债达14万元。  相似文献   

15.
王瑞红 《农村青年》2011,(12):33-35
杨安容是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大寨村一名普通村民。曾经因为残疾,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写下了遗书,打算告别这个世界。在死亡线上溜达一圈回来后,她收获了一个有关“树”的梦想和陪她实现这个梦想的爱人。之后,靠着这个梦想,她又收获了财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帮菊 《重庆工运》2009,(7):34-34
“我们有什么烦心事都喜欢和晓芳说说。”“平时她总是笑嘻嘻的,感觉很亲切!”在重庆能源集团洗选厂,员工家属们一提起厂工会副主席刘晓芳大都这样评价她。1986年9月,刘晓芳参加工作后,先后在班组、车间当过工人和党支部书记等,2003年通过竞聘她当上了厂工会副主席。因为为人和善,平时,大伙都亲切称她“晓芳”。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9,(7):53-53
打胎 进城务工才一年,我就喜欢上一个女孩,她来工地的时间比我长多了。有天约她骑车去公园玩,谁知刚出宿舍门,她突然想起车好像没气了,冲我说了一句:“先陪我去打胎啊?”天呐,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就这样毁了我的清白!  相似文献   

18.
1995年 6月,赵春萍当选为上海建材 (集团 )总公司工会副主席。在工会岗位上工作不久,组织上让她去筹建建材再就业服务中心,兼任主任。面对新工作的挑战,她顿感肩头上担子的沉重。面对组织的信任,她只说了两个字“好吧”。打那后,她亲自搬运桌椅,打扫场地,办起了再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工会信息网络,她掌握了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赵春萍明确表示:再就业中心是座桥,应鼓励和帮助进入这座桥的下岗职工重新找到工作岗位。   实施再就业工程,就是为了构建劳动力市场体制,营造职工能进能出、企业优胜劣汰的新机制。赵春萍为构筑劳动…  相似文献   

19.
小非  中豪 《农村青年》2011,(11):18-20
她下肢萎缩,背上还有一个大大的肿块:她没有双脚,自幼靠爬行生活。 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用不足1米的柔弱身躯,养活了年迈的公公、智障的丈夫,还有上学的养女。2011年8月,她终将养女送进了大学。临行前,养女哭着给母亲洗脸,把瘦弱的娘亲搀上了轮椅。谁又能想到,这个含辛茹苦19载的农村母亲。生活在一个所有成员之间没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里,用爬行10万公里的行程,诠释着人间大爱……  相似文献   

20.
朱丹 《农村青年》2006,(1):29-31
这是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 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大厅里人头攒动。滕彬彬默默地坐在一张浅绿色的椅子上面,眼睛不断地环顾着四周。她在等人。再过一会儿,她就要跟随一位金发碧眼的洋主妇离开上海,离开中国,开始一种让她无法想像的全新生活。此时此刻,她的心情难以平静。想给爸爸和妈妈打个电话,可是稍一思忖,又打消了念头:还是等到达目的地以后再说吧! 客机腾空飞起的刹那间,两行细细的眼泪悄悄流下她的脸颊。舷窗外,仿佛亲人还站在家门口向她挥手告别。她意识到。自己真的走了。前方,是遥远的“枫叶之国”加拿大。 一切都很突然,使她来不及慢慢地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