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铁会议儒法关于王朝指导思想的对立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07,(7):212-214
盐铁会议是西汉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会议。统治阶级政策的调整和上层内部权力之争是这次会议的背景。在这次会议上,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争辩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政策上是重农抑商还是农工商并重;二是在治理国家的手段上是“德”治还是“刑”治。双方政治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代表民间商贾、地方豪强的利益;而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依归,代表集权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封建社会工商业发展缓慢,从根本上制约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使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这和“重农抑商”思想及与之有关的政策的实施有很大关系。“重农抑商”思想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成为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经济的重要思想,是有其浓厚的物质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①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充分析“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MM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所取代,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对…  相似文献   

3.
重农抑商思想是中国封建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历史长河中也有个演变发展的过程。本文拟以唐宋时期重农抑商思想的变化 ,来考察重农抑商思想的演变轨迹 ,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既有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面,也存在着有益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面。儒家伦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多层面的关系:儒家的等级观念、重农抑商及重义轻利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着矛盾冲突;儒家的诚信美德与敬业精神、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和谐思想、"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及革新思想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通契合的;儒家的"义以为上"、"以理导欲"、"崇尚精神"等伦理理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互补优化的价值效应。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家伦理思想精华,为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和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扬弃是革命性的。它变革了中国以伦理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否定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重农抑商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冲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习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在否定和批判传统政治思想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其民主性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思想,在继承中国传统科技教育思想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科技教育思想具有了当代价值。这几方面关系深刻变化的实现,归根到底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文勋 《思想战线》2003,29(3):54-58
在研究中国经济史中的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时,不少学者将两者混为一谈,否定古代在实施专卖制度的同时也推行过重农抑商政策。其实,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的区别是极为明显的,二者既表现为实施动机上的不同,也表现为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的不同,两项政策长期并行不悖地推行和实施。学术界之所以出现片面的认识,一是忽视了对重农抑商要义的深刻理解,二是将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看得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7.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儒家思想经汉、宋、明诸儒的改造而成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官方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正宗的儒家政治文化与被官方或世俗化的儒家政治文化有很大差异。本文论述以前者为依据。一、政治原本人性人性论是先秦诸子政治文化的起点和基  相似文献   

8.
赵智 《求索》2013,(1):122-123,204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一直以"重本抑末"、"重农轻商"思想政策为宗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直至清代,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慢慢向商品经济及工业社会转化,商品经济思想的出现解构了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许多著名思想家纷纷肯定商品经济为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新识。  相似文献   

9.
合宜 《台声》2013,(11):78-79
10月18日,2013和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在青岛开幕,两岸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中国梦”的关系等主题展开探讨。台湾孔子研究院院长张吐良以“论儒家思想与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梳理了先秦以来儒学兴衰与政治的关系,对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做了不同解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梦符合儒家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王国卿 《前沿》2012,(2):69-71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曾经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实业思想,叫做"言商乃向儒",他的经济思想与儒家经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张謇所处的历史环境,他又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以说,张謇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前瞻相交融的结合体。研究张謇与儒家之关系,对于利用儒家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敏 《求索》2012,(8):117-119
在救亡和启蒙双重任务之下,晚清社会兴起重商主义思潮,成为对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经济思想之一,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效应。西方的经济侵略直接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社会自发地产生重商的观念。"商战"的口号应时而出,其目的是为救亡,改变中国衰败的局势,体现了晚清国人为追求富强、御侮救亡的时代精神。"商战"的兴起最直接的影响是使传统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受到根本性的挑战并迅速改变。传统社会结构悄然之间发生了错位,商人由"商末"一跃成为"商本",社会中尊商意识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近代"绅商"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经世致用”与文化制衡李春青“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一种文化学术的价值标准是它的实用性,即由文化学术价值向政治伦理价值的转换。就儒家而言,这种实用性的文化价值观大致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在先秦时期,儒家以天...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与民主制度在本质上并不矛盾。维护他人的权利是儒家本有的"仁"之思想应有之义,而民权即是仁道之政治实现,也是仁道之最大化。儒家"仁"之思想中的恕道以及以仁为基础的"天命"、"民意"思想可以发展为对民权的维护。礼所要求的"谦德"可以视为一种积极的平等思想。"礼"在尊贤意义上的差异性是儒学现实主义的表现,是对政治哲学独特之贡献。儒家思想资源可以给现代民主制度提供更加坚实的道德与伦理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西方式民主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任何军队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圈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给予一支军队的影响较之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具有潜在性和恒久性。中国曾是“儒家之国”,儒家思想影响至今不竭。一个生活于当代的中国军人,尽管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但深层意识中常常带有儒家思想的基因,他的情感气质、  相似文献   

15.
林超民 《思想战线》2000,26(1):135-137
我们中国人一提起孔子与儒家思想就会顿生“家园之感”。这是我们对自己所继承的优秀文化传统特有的亲切、关爱与认同的思想情怀。人们在谈论孔子与儒家学说时 ,大都集中在其道德规范、政治主张、教育理念等方面。很少研究他们在处理华夏与四夷的思想和策略。毫不夸张地说 ,孔子与儒家的民族思想对维护中国的“大一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没有孔子“华夷一体”的“大一统”思想就没有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家园”。徐兴祥的《中国古代民族思想与羁縻政策》为我们深入了解孔子与儒家的民族思想及其在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中…  相似文献   

16.
我与儒家     
我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定位:从主观安身立命来看,我是一个自否定的儒家,一个批判儒家的儒家;从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来看,我主张抽象继承法和具体批判法的统一;从儒家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关系来看,我持中国和西方的双重标准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对于作为文化传统保存下来的儒家价值观来说,纯然是外生的.于是,儒家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产生性关系转换为功能性关系.因此,必须超越"韦伯命题"与"韦伯反命题"所构成的理论"悖论"来思考儒家价值观与中国市场化转型之间的关系.儒家价值观中的一些"合理内核",经过适当的"创造性转化"之后,一定而且应该会对中国市场化转型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丘浚,字仲深,海南琼山人。生于明永乐十八年,卒于弘治八年(公元1418年——1495年),是中国十五世纪经济思想的卓越代表人物。在历史上被称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在经济思想上的论述很有价值,在他的《大学衍义补》一书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经济思想。其中丘浚对工商业问题的论述很广,并独具见解。(一)从古代到近代,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奉行的一个传统政策。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这与我国传统的抑商政策、闭关自守的封建轻商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明朝不仅信守…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评论,并不仅仅限于对儒家自身的理解,还在于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西方价值。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与对话仍然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儒家学者很早就做过沟通儒家与社会主义的努力。更可行的一个切入路径可能在儒家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和合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陈永峰 《人民论坛》2013,(7):196-197
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大批对理想孜孜以求的儒者,提倡仁、义、礼、治、信,并以其“德治”、“礼治”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及法律思想。古代法律实行“以礼入法”,无论是在立法、司法、执法还是在守法领域,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批判中借鉴儒家法律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