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60年前的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国共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65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在60多年前的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国共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凡战争都需要消耗,特别是弹药消耗。像淮海战役这样的大战役,其所需弹药是如何补给,是怎  相似文献   

3.
1948年11月27日,当淮海战役进入关键时刻,原国民党十二兵团八十五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在战场起义,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廖运周,这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竟是长期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是共产党最著名16位卧底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战前态势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举行辽沈战役。辽沈、济南战役的胜利,加上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增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之前,在淮北大地上进行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阶段的一次关键性的战役。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筹划,卓越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60万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经过66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国民党80万正规军,歼敌55.5万人。战役历时之长,规模之大,歼敌之多,都是世所罕见的。在中国人民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北市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也是总前委所在地。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著名的双堆集歼灭战,就在我市濉溪县双堆集地区进行,人民解放军经过23天艰苦卓绝  相似文献   

6.
<正>一1949年春节后,摆在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万振鹰面前、一份又一份的《大众报》,频频报道解放大军的胜利捷报。其中刊出,东北人民解放军10月15日占领沈阳;10月21日解放长春。还有辽沈战役全歼国民党美式装备正规军14个整师的大捷电。又有一期刊出,淮海战役胜利序幕,3月22日碾庄大捷  相似文献   

7.
解放江淮的指挥员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即将饮马长江、剑指江南.要完成"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使命,要顺利发动渡江战役,江淮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必须首先攻克之地.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指出,当年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共和国。同年1月,淮海战役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获得解放。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乘胜前进,继续向淮河以南地区推进。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20日蚌埠解放,21日合肥、六安解放。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继  相似文献   

9.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它解放了豫皖苏大部分地区,消灭了国民党南线主力55. 5万余人。这次战役结束后,蒋介石被迫下野,南京政府处于土崩瓦解之中。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证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十分正确的。毛泽东在1948年11月23日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电报中,把“对于敌军进行猛烈的、有实效的政治攻势”和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国共双方在淮海战场上的军事角逐,以80万国民党精锐被歼而告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的大进军变得指日可待.在这样的局势下,蒋介石集团一方面开始将其设在南京的立法院、行政院、国防部,以及海、陆、空、勤四总司令部等机构撤往广州、台湾,另一方面紧急部署庞大的特务系统进行“应变”准备,为日后的东山再起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淮北市所辖之地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淮北市委、市政府本着隆重、热烈、简朴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挺进陇海地区。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歼敌55.5万人,创造了60万(我军)战胜80万(敌军)的奇迹。毛泽东同志说:“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大局已定,而且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 1998年11月6日,在淮北市隆重纪念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上将踏上当年淮海战役的热土,随同王克将军的有国防大学副政委董宜胜中将、中央军委办公  相似文献   

12.
正决战淮海,总前委驻扎文昌宫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对于这次战役,国共双方都非常关注。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曾几次强调此战实为国家存亡的最大关键。毛泽东也明确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及全国局面基本可以解决。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正式打响,这也标志着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的正式开始。在淮海战役期间,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先后进驻濉溪县临涣集的文昌宫、韩村镇的小李家村和萧县蔡洼村,在淮北这片热土上,运筹帷幄,度过了50个永载史册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3.
正防疫救灾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神圣使命之一,也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组织各地党委、政府支援华野、中野南下渡江作战的同时,还认真组织宿州主战区做好防疫救灾的善后工作,统筹各地调集大批优秀医务人员防疫治病并多方筹集粮食物资救济灾民。经过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夺取了防疫救灾工作的重大胜利,使宿州主战区30万灾民渡过了难关,并开始有序恢复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4.
时昆 《党史纵横》2009,(2):51-52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华北傅作义集团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迅速歼灭华北国民党近60万军队,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抑留傅作义部队于平、张、津、保地区,以待我东北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  相似文献   

15.
渡江战投(又称京沪杭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最大的战役之一。它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府22年统治的覆灭。随着史学界对渡江战役研究的展汗和深入,作为指导这一战役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战役的实施指挥地肥东瑶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对于《纲要》的诞生地和渡江战役总前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镇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6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到淮河的广阔区域内,对国民党军80万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歼灭战——淮海战役,而其中的双堆集歼灭战则是国共双方进行的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我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及地方武装经过23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精锐部队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时指出,辽沈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在广阔的黄淮平原打响。经过66天激烈塵战,人民解放军以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的辉煌战绩,胜利完成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之北的光荣任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在这场战役中,数百万支前民工和亿万解放区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正1948年11月,寒风凛冽,千里冰封。苍莽辽阔的淮海大地上,夜幕降临后,原野上一盏盏油灯亮起,灯火相连,蜿蜒曲折,一望无际,犹如一条神奇的长龙,给夜色平添了几分魅力和神气。这只是淮海战役支前大军连夜运输粮食弹药的其中一幕场景。淮海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歼敌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解放军以60万兵力与国民党80万兵力决战,最终取得了歼敌55.5万人的辉煌战果。在战役胜利的背后,离不开后方庞大的支前保障做后盾。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成都     
解放成都李宪科解放成都的战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解放军在向西南大进军中,由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兵力配合下,对被围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也是人民解放军向西南地区国民党军大进军的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到1949年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