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贪”:上面是一个“今”字,下面是一个“贝”字。这就说明,凡是贪污受贿得来的钱,都不可能长期据为己有。这些钱今天或许是你的,可一旦东窗事发,明天就会被查处、没收。  相似文献   

2.
戒贪药     
戒贪药唐代名臣张说,字道济,洛阳人氏,曾官拜兵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左丞相。他积40余年做官之经验,凭17年修史之根底,以近70年人生之阅历,创作了《钱本草》,在这189个字的《钱本草》一文中,以钱喻药,谈药说病,分析精辟,蕴含哲理,形象地评说了对钱与...  相似文献   

3.
沁彬 《先锋队》2011,(4):62-62
“贪”在词典里足个贬义词,指“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它与生活中贪婪、贪心、贪财、贪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等不好的事情都密不可分。从健康角度看,“贪”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多位权威专家指出,“贪”就意味着过度,贪吃、贪睡、贪杯、贪玩,甚至贪看、贪动等生活习惯,都对健康有着意想不到的危害。常青道“知足常乐”,要想留住健康,就要远离“贫”字。  相似文献   

4.
周之江 《当代贵州》2004,(22):57-58
"钱不可贪,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短短36个字,成为她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5.
苏北 《共产党人》2006,(23):54-54
贪官,古今有之,但古今贪官都不一例外地与“权”、“钱”、“淫”、“盈”四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权”。古今贪官,首当其冲的就是贪权,没有权,贪官们就不可能达到贪脏枉法,欺压百姓的目的。有权,使有了一切。于是,贪官们削尖脑袋,钻天入地都要弄到“权力”。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五千年,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创造了大量民谣、谚语和俚语。它们大多来自民间,生动形象、通俗俏皮,不仅浅显易懂,而且意味深长,令人在心悦诚服中时有顿悟。比如说一个人"贪",压根儿不用"贪"这个字,只要将其描画为"见钱不要命,钻头不顾腚""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金马驹还想它娘"的形象即可跃然在眼前。在究其"贪因欲生"的"贪  相似文献   

7.
20%与80%     
文人有文人的样子,有些事确实不可为,做了就没有样子,挨骂难免,当紧的是自己就看不起自己了。钱不可贪:不仅文人不可贪钱,官不能贪,民也不可贪。官贪财丢了乌纱帽,本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千难万险换来极目天  相似文献   

8.
“贪”和“贫”这两个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笔画上都差不多一样,这是造字上的一种巧合。但如果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在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揪出来的巨贪们,有不少与“贫”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见美思齐     
<正>跟一位书法家学书法。他为我示范写了一个"女"字,运笔自如、行云流水,信手而书的"女"字令人赏心悦目。为了给我讲解方块字的字形特点,他用毛笔尖将"女"字外围的五个点连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五边形,以此讲圆融,讲方正,讲软软的毛笔如何与软软的宣纸"较劲"。他说:"在我眼里,汉字是有生命的。就说这个‘女’字,写它的时候,我总是想到自己最在意的女人——母亲、妻子、  相似文献   

10.
《官场现形记》中有个傅署院极善“装廉”:一曰廉在嘴上。平日张口“理学”,闭口“俭朴”,反对“操守不廉,奢侈无度”。二曰廉在面上。住的是破旧官衙,穿的是破旧官服。三曰明廉暗贪。纵观近年来中箭落马的一些贪官,他的“装廉术”比起傅署院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人拥有各种荣誉,头上笼罩着各种光环。他们“台上”功夫更硬,又是出书,又是演说,又是报告,骂起腐败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而且慷慨激昂,敢于“刺刀见红”。像胡俭学,多次在公开场合告诫人们:这个“钱”字,左边一个“金”,右边两个“戈”,表示两个卫士在持枪看守,所以决不能贪…  相似文献   

11.
郭庆晨 《党课》2010,(11):125-126
近年来,差不多每天都能从媒体上读到有关贪官的报道。贪官的贪腐“事迹”读得多了,就会发现贪官们有三大共同的爱好:藏钱、高档消费、搞女人。 先说藏钱。贪官没有不收礼的。这个“礼”,实际上就是各式各样的钱。贪的都是些不义之财,这种钱是不能公开的,更不能放在明面上招摇。  相似文献   

12.
张颐武 《新湘评论》2013,(24):49-49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  相似文献   

13.
贪 "贪",这钱今天是你的,明天就可能依法收缴国库.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任职不到5年就搜刮民财1300多万元,一旦被判处死型,那么多钱还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4.
偶读起一则故事:某官初任,向神发誓:“一定做清官,绝不受贿.左手收钱烂左手,右手收钱烂右手”.不久,行贿的来了,他却心生一计:送钱不要,只要银子;不用手接,用盘子接.由这则故事想到自诩“能当国务院副总理”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曾多次在大会上讲,“钱”字左边是个“金”,右边是两个“戈”,表示两个卫士在持刀看守,所以钱是不能贪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仅如此,胡还出了一本专著,其中大讲特讲其廉洁奉公之道.在狐狸尾巴没逮着之前,人们谁也不相信,这个能说会写发过誓的人却真是一个大贪污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表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据调查,对现有44个简体字整形,87.14%网友表示反对。原因是简单的三个字:没必要。  相似文献   

16.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正传》中的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鲁迅先生用这句话把阿Q“比烂比下”的丑陋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谁能料想,时至今日,“阿Q谬论”不仅没成为历史尘埃,还有了新的表现。“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问题严重的多的是”……在纪检部门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不少问题官员就存在这种寡廉鲜耻的“比烂”心态。面对组织的调查,不是去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反过来抱怨组织,以别人的“大恶”来为自己的“小恶”开脱。如,有的贪官在职级上与高的“攀比”,一般干部与科级干部比,科级干部与处级干部比,处级干部与厅级干部比,厅级干部与省部级干部比,这些人比上比下,比出来的结论是“你贪我贪他贪,大家全都在贪”;有的贪官在数量上与金额大的“攀比”,贪了几十万元和几百万元的与贪了几千万元和上亿元的比,这些人比大比小,比出来的认识是“我贪的是人家的零头,根本用不着小题大作”:有的贪官在事实上与问题多的“攀比”,“我查来查去就是一点经济问题,不像人家什么问题都有”,这些人比多比少,比出来的感觉是“他人属于作恶多端,自己只是白玉微瑕”。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钱”字大为风光,不知不觉间从“粪土”的地位跃升为“至尊”地位,这种变化来之迅猛,不得不令人惊叹!于是乎,有些人在金钱的冲击之下,便发烧发热乃至发昏了,除了一个“钱”字,其它什么都看不见了。下列种种现象,各类报刊常有披露,你看:缺德商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漫天要价、强买强卖,甚至给鸡、猪“注水”,为的只是一个“钱”字;不法商人,枉法“法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图的只是一个“钱”字;无耻文人制造“黄色染缸”,毒害社会与民众,图的只是一个“钱”字;某些医院、医生坑骗病员、收受“红包”,为的只是一个“钱”字;有的酒店不顾国格,搞“跪式服务”,为的只是一个“钱”字。“三陪”女以色相为商品做皮肉生意,为的只是一个“钱”字;身居官位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甚至贪赃枉法,为的只是一个“钱”字。此等皆为“要钱不要脸”之举。有的人见危难不救,以给钱多少作条件,“钱”当头,这是“要钱不要义”。更有甚者,一些亡命之徒则“要钱不要命”,上海电视台不久前报道的一个民工为了18元钱毒死同伴的案例,便是诸多“要钱不要命”恶劣行径的事例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3,(6):64-64
<正>"跑"字大家都熟悉,足字旁是字义,代表腿脚的意思,包字则为注音,从泼袄切;原指人和动物奔走起来的状态,相比走要快。汉字的意味儿正在这里,由于字义的衍伸和词性的不断变化,一个"跑"字可以涵盖更多的概念。人们把为某件事去奔忙,也用跑字来形容,如:跑买卖、跑码头、跑单帮……这都是过去的词儿了。人们对汉语言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19.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我自己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肇庆市委原副书记、市委政法委原书记黄平方深请“官商绑交”之道,用手里的权换商人手里的钱,而且嗜赌如命,被称为“四贪干部”——“贪官”、“贪权”、“贪钱”、“贪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