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罗江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60户,8487人,其中65%是因学、因病、因残、因老致贫,35%属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致贫。我们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基础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开出精准脱贫新"药方",全力拔掉"穷根子",取得了初步成效。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打牢产业脱贫基础坚持将精准脱贫与农业产业发展一起谋划,以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发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靠辛勤劳动摘掉  相似文献   

2.
正自1998年到建昌县扶贫办工作,从事扶贫工作18年以来,马宝良常年奔波于贫困村中访贫问苦,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全县3195平方公里的土地。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马宝良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式,既扶贫又扶志,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脱贫"的多种有效模式,为建昌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构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揭示主要致贫原因及其背后的体制因素对于我国的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因病致贫构成了农民致贫的主要诱因,从而使支出型贫困构成贫困的主体。此种贫困的产生固然与贫困户自身因素有关,但更与农村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农村医疗体制功能履行中“重治疗、轻防治”的倾向、三级服务网络运行中各种问题的存在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因病致贫的发生。而反观当前地方政府主要从增加贫困户收入入手进行精准扶贫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我国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大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在精准预防的基础上切实减少贫困户的看病成本,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1]。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攻的山头。对于如何实施精准扶贫与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2]。措施必须针对问题,下药必须找准病因。中共中央、国务院虽然开具了"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加强教育脱贫"等扶贫治贫脱贫"药方"[3],为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打好  相似文献   

5.
正永年区为非贫困地区,虽不存在整体贫困问题,但贫困人口居住分散、自我发展能力差,精准扶贫难度也不小。在消灭最后贫困过程中,永年区坚持扶贫与防贫相统一,针对有未脱贫人口村普遍经济状况较差的实际,在对贫困户精准施策的同时,坚持将贫困户所在村一起扶,借助"四个战役"有效防止了边缘人口致贫、返贫,为各地扎实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指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要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摘帽,减少"存量";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返贫、致贫发生,遏制"增量"。魏县探索创新精准防贫机制,从源  相似文献   

7.
杨刚 《共产党人》2017,(8):37-3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自治区扶贫办、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按照县上的总体部署,首先采取‘五步法’,精准识别贫困户,然后根据每户的家庭实际和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计划,精准落实扶持措施……”已在乡镇工作了近20年的静宁县三合乡乡长吕鹏深有体会地说,对于我们贫困地区的乡镇干部来说,“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的中心工作,而扶贫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从“救济式”扶贫到“参与式”扶贫,再到今天的“精准扶贫”,可以说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了从“漫灌”到“喷灌”、“滴灌”的革命性变化,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近日出台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辽宁省将进一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就是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做到户有本、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对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明确责任人,集中力量予以扶持。为保证精准扶贫实施到位,省定点扶贫单位在  相似文献   

10.
党建短波     
《实践》2018,(8)
正脱贫攻坚扎鲁特旗:积极探索"智慧扶贫"模式,构建了集统计分析、动态管理、绩效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将精准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干部等60多项数据及17个行业部门相关数据录入大数据管理平台,并为贫困户设置二维码信息档案,帮扶干部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就可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具体信息,依据贫困对象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11.
正扶贫工作是全国性的攻坚任务,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农村全脱贫。要完成这一宏大愿景,实现精准脱贫,就须辅之以更为完善的配套举措,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落到贫困户头上,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通过雪中送炭的扶贫体系,逐步摆脱贫困状态。新的扶贫协作不仅要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进高新区铜仁大数据呼叫中心,点开"铜仁精准扶贫云",大到全市的贫困现状,小到一个村的地形地貌、产业分布,乃至贫困户的住房、人口、收入等情况,图文并茂,一目了然。通过"铜仁精准扶贫云"建设,铜仁市借力"大数据",助推"大扶贫",大力推进农村电商示范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东刘集镇地处五河西部,国土面积200km~2,耕地18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70720人。有贫困户1568户4669人,占总人口6.6%。其中已脱贫901户3251人,未脱贫667户1428人,贫困发生率为2%。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主要做法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东刘集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4.
政坛好声音     
<正>"干部争做‘太平官’,为了不干错干脆不干事,因为‘怕出事’而懒政怠政,最终将导致改革措施难落地。"——对于干部"容错机制"的具体操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强调应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尤其是让公众参与免责认定。"贫困户致贫原因千差万别,有的是因病,有的是因学,有的是因没有劳动能力。脱贫攻坚到了现在,必须用好‘绣花’理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省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局长马昌如认为,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绣好精准脱贫这朵花的前提就是入针准,贫困对象确定精准了,扶贫政策才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正>以政府为主导,合作社(企业)为依托,贫困户为主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将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和产业发展资金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为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持,形成了政府对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强化了贫困户的脱贫意愿。然而这种"造血式"扶贫是否具有持续的"造血"功能,贫困户脱贫之路能否走得更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参与党校不同班次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研讨交流的同时,到青海东部山区一些典型贫困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扶贫产业在对贫困户的生产要素整  相似文献   

16.
扶贫先扶志     
《奋斗》2016,(2)
正要做到精准扶贫,必须准确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这三方面因素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目前,除了资源匮乏或区位不利、村"两委"能力不足和市场因素影响外,因婚致贫在我省农村变得尤为明显。按说结婚本来是高兴和幸福的事儿,怎么就能让一个家庭生活变得贫困了呢?驻村期间,我听说七屯的田大哥病了,生病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阿坝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任务,以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为任务导向,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积极探索实施藏区脱贫攻坚的阿坝模式.2016年,全州126个贫困村退出、2.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实现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相似文献   

18.
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湟中县始终坚持"输血型"与"造血型"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摸式,以项目带动推进扶贫开发,实行"销号式"扶贫,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贫困面由35.4%下降到10.3%。今年,县委、县政府本着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原则,坚持脱贫攻坚"五个一"(即:瞄准全面脱贫奔小康这一目标,紧抓产业脱贫这一个关键,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套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贵州作为我国贫困面积最大且程度最深的省份,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精准扶贫是基于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是指导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针。一、精准扶贫模式提出的背景(一)以马克思贫困理论为理论  相似文献   

20.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难点。2017年,西畴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率达32.83%,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下降了14个百分点。这是西畴县实行健康扶贫的求实精神与“西畴精神”相互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