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原料基地补助政策的出台,政府各部门聚合力、出重拳,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度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存在政策导向偏差、配套政策尚缺等问题,导致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文章以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为研究对象,分类梳理了我国现行的产业扶持政策,并对有关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期《决策参考》栏目刊登两篇文章:《吉林省发展生物质产业的潜力及对策》主要探讨吉林省地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发生物质能源产业,对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环保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可行的做法。《盲目开发生物质能源产业将导致新灾难》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无序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可能导致新环保灾难。希望这两篇文章能帮助壤者对生物质能源这一领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心伟  有英  纯安  祯福  罗秋 《楚天主人》2013,(6):27-29
"生物质燃料产业前景广阔,湖北可以做到千亿规模。"这是来自革命老区大悟县的省人大代表李善学在今年省人大会议上,就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建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在红色土地大悟县土生土长的李善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的人生梦想。  相似文献   

4.
《天津政协公报》2012,(1):41-42
<正>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栗庆林,代表民建天津市委员会发言天津作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利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我市产业结构高碳"锁定效应"明显我市是典型的产业能耗型城市,产业能耗占全市能源终端消费量的88.98%,是典型的高碳能源结构:一次能源消费中,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5.
略论湖北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新能源革命,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新能源战略,中国能源产业在危机中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湖北能源产业要为"中部崛起"的"新引擎"提供充足、优质的"燃料",必须立足湖北能源资源现状,扬长避短,调整能源结构,健全能源保障机制,实现能源产业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6.
环球     
《创造》2011,(7):21-22
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核电 美国能源情报署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美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比核电能源要多。在2011年前3个月,美国的生物质/生物燃料、水电、风能、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应对国际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本文由国际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格局出发,分别从美欧及巴西等生物质能源大国发展动机和支持体系两个角度,对国际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生物质能源大国的真正发展动机各不相同,扭曲的动机和多元化的支持体系使得国际粮食安全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也对中国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指出,西方国家对生物燃料的大量需求正导致贫穷国家出现饥荒。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全球生物质能源开发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应保持冷静态度,因为盲目开发生物质能源并不能解决现有的能源问题,但而有可能带来生物能源及生态环保灾难,引发全球性的新一轮粮食危机。目前,在某些贫穷国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是我国仅次于煤与石油的第三大能源,是世界各国大力开发推广的新型能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尚属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大形势和国家大战略的大力推动下,生物质能源已经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海南省是一个健康岛、生态省、旅游胜地、绿岛明珠,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8月21日,北京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与北京市科协联手举办"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推进首都节约型社会建设"科技论坛会,与会政协委员、专家结合北京市的能源资源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全市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指导必不可少。年产5万吨柴油生产线对原料的依赖程度较高,资金投入力度较大,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为避免沉默资本的产生,建立和完善原料基地,强化科技开发力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刘扬 《时事报告》2004,(4):27-29
人类经历了从“钻木取火”到以薪柴为主的第一代能源时代。煤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从以“生物质”为主的能源时代,进入到以“化石燃料”煤为主的第二代能源时代。而石油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迈入第三代能源时代且持续至今。据对地球石油储量的估算,到21世纪后期,石油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项卫星  臧爽 《求索》2013,(8):235-237
197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对能源依赖型的日本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冲击。日本政府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其主导产业从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其产业结构调整为低能源依赖型,从而克服了经济增长的能源瓶颈约束。本文对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如何调整能源结构以及转变主导产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就中国如何根据能源环境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琨 《时事报告》2012,(11):69-71
德国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主要依靠进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德国开始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一方面为了转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传统矿物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现已成为欧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标杆国家,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最为成功的国家。2011年,可再生能源占德国当年能源消耗的12.5%,其中生物质、风能、光伏、水力、地(光)热所占比重分别为8.4%、2.0%、0.8%、0.7%与0.5%;可再生能源共提供了总耗电量的20%、供暖的10.4%以及燃料消耗的5.4%。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11年,德国减少了110亿欧元的传统能源进口,减排了1270万吨二氧化碳,并产生了近40万个新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7.
肖睿 《群众》2023,(12):27-2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要在能源消费端持续做“减法”,又要在能源供给端做“加法”。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作为唯一含碳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能,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燃料和原料的“双替代”。因此,拥有零碳排基因的生物质能被公认为最符合未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求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8.
李忠伟 《前沿》2012,(7):91-92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存在能源结构欠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层次较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等方面的障碍,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郊区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可以把综合垃圾能源站列入规划,作为新农村和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产品加工有机废弃物“三废合一”综合利用,产生沼气和有机肥,实现集中供气、有机肥还田、剩余垃圾焚烧处理,形成垃圾分类、再生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焚烧处理、最终填埋的垃圾资源化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8,(1):58-58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本刊摘要如下: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