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正>以美元计,中国二季度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里程碑,但并不能证明中国已经完成强国富民的目标。全球瞩目中国经济,当然是好事,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撬动全球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治理对话平台经历了一个深刻的转变,显著特点就在于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建设的塑造者。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身份已经从曾经扮演的群众角色、配角逐渐向着主角甚至是核心主角转变,这主要呈现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地位、推动国际经济组织的机制改革、完善二十国集团的治理功能、深化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以及强化"一带一路"的示范引领方面。中国希望通过变革与完善传统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以及搭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以弥补现存治理体系的不足,力促形成以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两大潮流。近年来,由于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缓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有着以下3个方面的现实基础:第一,区域内贸易发展迅猛。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980年至2000年间,东  相似文献   

4.
声音     
《人民公安》2023,(15):5-5
“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带来高质量发展,推动巴中经济合作共赢,助力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彰显共建‘一带一路’的活力。中国参与的项目具有经济价值,正在为巴基斯坦创造财富。”——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日前接受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窗     
中国企业怎样搭上这班车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已经来临摇【《北京现代商报》8月10日报道】全球经济从去年开始出现回暖迹象,近日IBM对全球CEO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已经来临。那么,中国企业应如何赶上这次增长的浪潮?经济增长从愿望走向现实“危机已经过去,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我们在保持利润的同时追求增长。”这是调查中一位CEO颇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操作本次调查的是IBM业务咨询部,即IMB并购前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原普华永道会定期对全球所谓“公司C级管理层”———CEO、CFO、CIO做调查。中…  相似文献   

6.
吴晓求 《传承》2011,(3):77-79
中国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快了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步伐。但是,我们的经济在密度方面还落后,密度较低,正表明我们这个国家有潜力。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金融体系,为此,要制定一个大国金融战略。中国经济崛起有金融的崛起才可能持续,建立一个能吸纳全球资源的开放性金融平台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7.
钓鱼岛之争是近几年来影响中日关系的关键因素。中日争端的根源在于这两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的涨落。数据分析表明,日本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已经下降,而且有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而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日本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而中日之间如果发生战争,日本的返老还童将会遥遥无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晓求 《传承》2011,(7):77-79
中国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快了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步伐。但是,我们的经济在密度方面还落后,密度较低,正表明我们这个国家有潜力。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力 《当代广西》2009,(7):27-27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并逐渐波及到我国经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业与失业——这个在中国长期以来只与城镇居民挂钩的经济指标,已经客观上同农村发生了紧密的联系。针对沿海及一些地区企业停产、转产,导致一定数量的农民工返乡问题,目前,广西根据自身的实际,正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春风行动”,努力帮助我区返乡农民工实现从“寒冬”到“暖春”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0.
李秀江 《小康》2009,(3):62-63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而且已经波及到民生,其突出表现是就业形势恶化。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而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之争是近几年来影响中日关系的关键因素。中日争端的根源在于这两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的涨落。数据分析表明,日本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已经下降,而且有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而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日本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而中日之间如果发生战争,日本的返老还童将会遥遥无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1)
<正>大沥这个带着全球商贸基因的传统商贸重镇,借助其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化城市布局,更紧密地融入世界版图,激发起当地民众的信心和企业投资者的热情。这是大沥乃至南海、佛山、中国探索融入世界,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名镇——大沥,这个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东部的工业强镇,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道路。近日,在南海区大沥镇产业战略发布暨经济推介会上,大沥镇宣布实施全新的“全球战略”:建设全球创客小镇、  相似文献   

13.
高吴蓉 《前沿》2013,(6):167-168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和全球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各个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并以快速的步伐融入国际经济生活中。如何在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的商务活动中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是很多商务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进行探讨,提出在商务英语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旨在对同行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三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三个判断,把中国和世界的命运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将对未来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走向世界不能没有"知识储备"和"智力资本",否则将无法指导中国在世界范围的有效投资,也无法保全中国的全球利益当前,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战略面临的重大困境在于: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并成为举世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对全球及各个  相似文献   

16.
谢念亲 《思想战线》2002,28(2):37-40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大趋势。然而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带来发展机遇 ,也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边缘化”。中国 2 0余年对外开放 ,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之中 ,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从全球化的过程中分享更多的比较利益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世界的相互融合,促使更多史学家从全球相互联接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过去。哈佛大学柯伟林教授曾指出,"现代中国一个本质的,也许是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已经融入全球体系当中"。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历史上融入全球体系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因此,以战争经济为切入点,从全球化视角重新审视抗日战争,便显得尤为必要。经济对战争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古今中外概莫  相似文献   

18.
王天玺 《创造》2014,(3):32-35
正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超越一个又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令人惊叹,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强有力的发展引擎,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我们在前一章中研究了中国模式的政治体制,现在要研究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前者是上层建筑,后者是经济基础,中国政治体制的强大力量不容置疑,中国经济体制的生机活力也没有人敢于轻视。毕竟,中国近几十年经济发展之快、之好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在新兴国家中出类拔萃,而且让全世界所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美国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在全球经济中,中国和美国之间已经形成高度一体化的共同市场。随着两国贸易的扩大,各种贸易摩擦也引起双方的高度重视。一些美国政治势力违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想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在两国经济交流中设置障碍,更借台湾问题要挟中国。芝加哥中国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元旦,被称为中国“国网”的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了。尽管在这之前,从2005年10月1日中国政府网开始试运行时,这个网站就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使中国政府网站在全球1200万家网站中由10万名左右已经上升到1720名,但是正式开通后两天之内中国政府网飙升900位,成为全球政府网站人气排名第二,仅次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网!中国政府网如此受到全球的关注,耐人寻味。在笔者看来,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网的开通正好为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