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死刑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死刑,自其诞生于阶级社会以来,在古老而沉重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为诸刑之首,直至近世。16世纪初,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其《乌托邦》(1516年)一书中首开废除盗窃罪的死刑之先河,他认为,对盗窃罪适用死刑从来都没有也不能制止盗窃,而且与杀人抢劫...  相似文献   

2.
王成财 《法制与经济》2009,(24):138-138,F0003
在西方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对正义进行了严密、深刻、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他以个人天赋论与分工论为前提,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双重实现,构建一个哲学王统治的人治式的乌托邦,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正义乃成为《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奥运前夕,《赢在互联网》一书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出版不久,就得到诸多媒体和学界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学术成果,是中国第一部互联网通俗哲学,也是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标志性思想成就,是中国原创的新文化、新思想、新哲学突破性发展的见证,被称为"互联网轴心时期民权的哲学、快乐的哲学,是中国新千年新思想崛起的端倪"。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一书中有一篇题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受多种动因驱使,特别是为摆脱中年心理危机的困惑,在梭罗的《瓦尔登湖》、培根的《新亚特兰蒂斯》和莫尔的《乌托邦》中的传统乌托邦文学思想影响下,创作了世界畅销小说《瓦尔登湖第二》,旨在尝试着将其从动物实验中提出的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运用于解决人类社会管理问题。全书以参观瓦尔登湖第二为主要线索,逐步深入展示了他的理想社会设计,表达了他对服饰、娱乐、用餐、工作、教育、家庭、医疗、美好生活、政治、宗教、自由等具体主题的看法。《瓦尔登湖第二》中的乌托邦思想,既激起了广泛实践尝试,也引发了深刻思想论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探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问题,以及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中,我发现马克思在其中的思想深度和力度,都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人本主义者;特别是他的"对象性活动"的提出,内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思想史上长期把柏拉图看成乌托邦的鼻祖,而历史上学者把柏拉图视为乌托邦主义者,并纷纷效仿。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政治产物,同时也是对其老师柏拉图《理想国》的理想主义政治反思的成果。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认识和学习,对其政治思想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焦循认为《周易》相比于《孟子》,具有哲学和历史的双重权威性。《孟子正义》"以《易》释《孟》",用"通变"观对以"辟异端"、"道统"、"性善"等为代表的孟学关键命题进行了新的诠释,以此为基础,从"因"、"用"、"规矩"等维度构建起新的孟子学。"以《易》释《孟》"是经学注疏中"经典互证"方法的代表,这种方法在保证经学文献体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整合,丰富了经典的意义结构,发展了儒家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对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进行初步的考察.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对他理想中的国家蓝图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包括阶级划分、统治者的品质、教育、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理想国乃柏拉图理念论哲学的产物,然而作为"理念",它却与当时希腊的一个实存国家——斯巴达极为相似,甚至可被认为是对这个实际国家的描述.我们很难对柏拉图的国家理想作出现代意义上的评价,然而作为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其中蕴含的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则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哲学家艾耶尔的著作《语言,真理与逻辑》的解读,对艾耶尔的哲学观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艾耶尔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是基于对语言为架构的命题区分,对哲学本身的特征和功能提出了极富意义的见解。艾耶尔认为,现代哲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拒斥形而上学对经验判断的误导,他将逻辑实证主义的出发点建立在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之上,哲学只应该严格坚守这种区分而不能混淆;然后,他提出了哲学观点检验的"中立性感觉内容"标准,以期成为最终形成开放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他的哲学观点对中国的现代化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出版)及其后罗伯特·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1974年出版)彻底改变了政治分析哲学的蓝图。对于前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来说,在偏重于强调对经验主义的审视的逻辑实证主义影响之下,道德哲学领地大多为多元伦理学所占据(道德阐释语义学)对道德规范理论则缺少关注。而且,就规范性理论被关注的程度而言,关注的焦点乃是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诺齐克 (1938— 2 0 0 2 .1)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 ,著有《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和《哲学的解释》等著作。前者与罗尔斯的《正义论》齐名。在该书中 ,诺齐克全面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诺齐克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国家理论作一评述。一、国家的起源国家是否应当存在的问题 ,是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无政府主义者不仅坚持他们没有国家会生活得更好些 ,而且认为任何国家都必然侵犯人们的权利 ,在本质上是不道德的。因此 ,要回答国家存在的必要性问题 ,首先必须回答“为什么不无政府”这一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国家,他强调哲学王统治,轻视法律,反映了他反民主的人治思想;后期他培养哲学王失败,才转而在《法律篇》中表达了对法治的诉求。本文从柏拉图生活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的思想,得出了和传统观点不一致的看法。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社会混乱、道德沦丧,怎样把握真理,消除智者意见的不良影响,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因为,只有符合真理的政治法律制度才是正义的,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因此,我们理解,柏拉图一生一直是在为民主法治构建理论基础,晚年他感到自己没有精力在理论上继续开拓时,才将理论转化为制度,以期后人沿此方向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人间天堂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空想社会主义者根据伦理道德和理性原则对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进行了描绘和探索.在人类无数次的乌托邦试验中,乌托邦思想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道德规范出现危机、民主呼声高涨的今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乌托邦里"口耳相传"的民主与道德,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的文件精神,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两个维度构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贝卡利亚的罪刑相当原则,并认为这一原则是符合论的原则,同时又发现贝卡利亚否认法官有法律的解释权。并引入了一个哲学观点,即克里普克的观点。克里普克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怀疑论据提出了怀疑论的解答,提出了"社会约定事实"。由此,笔者认为在立法者没有对社会变化做出反应时,法律条文也因法官没有法律解释权而成为一个"社会约定事实"。对"社会约定事实"遵循的审判活动使罪刑相当原则不相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梁启超、胡适和王振先开创了"中国法理学史"的研究,从而"发现"了"中国法理学"。他们分别撰著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国哲学史大纲》"法的哲学"部分和《中国古代法理学》,作为"中国法理学史"的三个典型文本,对"中国法理学史"的范围、论域和方法,都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其意义在于,促进了学界对"中国古代法理学"在文化与学术上的认同,使近代以后的"中国法理学"具有回访渊源和返本开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程远 《法制与社会》2011,(1):285-286
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为基础,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下简称"手稿"),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及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是非常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主要就《手稿》中"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概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达到加深对共产主义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虹霞 《河北法学》2007,25(12):7-12
贯穿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的核心问题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究竟如何作出判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卡多佐提出了哲学、历史、习惯和社会学这四种方法.重点对卡多佐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福利"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卡多佐背后更深层之社会功利观的支配性作用的结论,并对其社会功利观提出的原因--对形式主义的反对进行了重点论述,最后对其社会功利观提出了一点质疑.  相似文献   

20.
郭道晖 《中外法学》1992,(2):46-51,68
<正> 1991年8月,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IVR)"第15次世界大会上,一位原东德的法哲学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还剩下什么?》的专题演讲,引起热烈的争论。演讲人虽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功绩,却认为它也有"先天不足"和"时代局限性",特别是遭到其后继者的歪曲,"导致现实社会主义的失败",因而提出要"拯救马克思主义于其追随者之手","重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而会上的一些西方学者则认为马克思法哲学是从黑格尔法哲学发展过来的,其所发展的部分在现实社会主义的试验中已经宣告"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