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已久,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也很多。我国应完善现有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因刑事案件犯罪严重程度不同适用不同的审判程序;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修改其与民事法律相冲突以及法律原则相悖的部分;规定允许被害人在特殊情形下可以不必须进行刑事诉讼,或不待刑事案件审结先行提起民事诉讼,改变“刑事优先”的传统模式以平行诉讼来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2.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民结合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遭受犯罪行为而受到损害的被害人维护自己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由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相对简单、薄弱 ,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范围 ,特别提及的是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以及诉讼中诸如是否交纳诉讼费、提起的期限、诉讼时效的计算、被告人是否有权提出民事反诉等程序性问题 ,并就上述问题提出了思考意见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法律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不予支持的,这给我国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因而,笔者认为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从具体的审判实践中阐述了理由,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否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们如果从现行法律规定的现实危害性、法理依据、法律依据及历史必然性等方面来论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则可能会取得一些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论附带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是两种性质诉讼的合并,涉及刑事、民事法律的协调适用。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过于简单、原则,不利于实际操作,且部分规定与我国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相冲突,附带民事诉讼理论问题颇有争议。本文拟从构成条件、法律适用、当事人和审判四个方面,就附带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问题谈谈作者的观点。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条件(一)刑事案件成立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先决条件。没有刑事诉讼则不存在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没有刑事案件或刑事案件不成立,便没有刑事诉讼,因此刑事案件成立…  相似文献   

6.
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在实践中已经提出;理论上对此问题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对此问题很有必要进行研究。以使理论上有个较好的共识,实践中有个一致的标准。 在很长时间的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一直被拒之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大门之外。其理由是因为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把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仅限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这显然是对法律体系理解上的不完整,是与立法本意相悖的。因而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法律依据是刑诉法解释第 10 0条的规定。其理论依据 :一是我国对于精神赔偿采用的是立法非限定主义 ;二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质是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原则以“根据情况 ,酌情赔偿”为宜。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交通肇事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交通肇事损害赔偿的特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采用“混立式”模式,即将附带民事诉讼条款规定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部分之中,这种立法方式虽比较符合我国传统习惯,但由于其刑主民从的特点,难以真正做到保持刑事、民事诉讼的高度统一和协调,特别是涉及到交通肇事的附带民事诉讼时,这种缺陷更加突出。1.责任原则的单一性。一般而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损害赔偿的责任原则,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样,都是一种民事责任。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因为是刑事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减轻诉累,提高诉讼效率,保证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维护司法判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维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利益以及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随着民事实体法律和程序法律的不断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实践价值受到质疑。同时,由于我国在立法的规范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附带民事诉讼缺乏独立性,救济范围过于狭窄,造成对被害人的利益保护不足。因此,强化刑事案件的民事赔偿救济程序的独立性,逐步实现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分立,将成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将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案件纳入同一诉讼轨道的这一特征 ,从其现行法律上的冲突、诉讼理论上的相悖、与国外趋势相背三个方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并进而建议将刑、民诉讼严格分离 ,废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诉讼立法的一项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现行的立法对这一制度的规定已难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此制度的理论研究薄弱;二是法律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对其价值取向进行梳理和探讨,目的是从价值层面折射其理论光芒,以正确指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刑事审判中民事法律关系处理影响到案件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全部实现,实践中依照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一并处理是必须坚持的,但该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应该从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要建立与之相配合的民事先诉、国家保障等制度。在民事法律关系处理与刑罚适用的问题上,既要坚持刑法的刚性,也要考虑民事利益最大化满足,一定要以刑法目的的实现为调整前提。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与权利、宪政关系的和谐化与协调化,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刑法的品性问题。我国刑法当前正处于国家刑法向市民刑法演进的转型关口,重新型塑刑法的品性,是实现刑法转型的内在驱动力。与国家刑法和市民刑法相对应的是,刑罚的类型也可以分为权力刑罚和权利刑罚。由权力刑罚向权利刑法的演变,正是刑罚品性转换的必然路径。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权力刑罚应当贯穿于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等整个刑罚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与前资本主义一元社会结构相应,刑法压制性色彩浓厚,刑法干预广泛,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大,法律道德主义盛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自治型刑法逐渐成为主导性的刑法模型,在观念、功能、原则、规则、司法运作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于压制型刑法的特征。我国当下刑法尚未完全从压制型刑法走出,表现为观念层面的压制型,原则、规则层面自治型的不彻底性,为此在二元社会与法治国背景下,建构自治型刑法当是我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军事刑法在国家刑罚体系和军事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军事刑法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追求和运行方式。文章对军事刑法由于刑事法律和军事法律的双重属性所带来的自身概念的缺失,以及军事刑法与刑法理论直接存在的价值冲突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从立法精神、存在体例、法律理念等方面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日刑法涉计算机犯罪客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犯罪方式手段、犯罪客体呈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亟需完善。我国刑法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有关规定存在比较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犯罪客体不明;犯罪客体错位明显;计算机犯罪侵入的“领域”规定狭小;计算机犯罪中单位犯罪主体的法律规定欠缺;计算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偏高等。我国刑法在立法完善过程中,可以参考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的日本刑法。  相似文献   

17.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害.不当得利请求权是民法上一项重要的权利.在公法关系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受到利益的也可以成立不当得利请求权.在行政法的实践中,公法上的不当得利也日浙受到重视.本文将结合我国行政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台湾上的研究成果,对公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证据制度中,推定是一项重要内容。善用推定和防止滥用推定是理论和实践中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推定在我国诉讼法中的体现和司法实践中对推定的适用情况,得出面对复杂的案件,法律条文对推定原则的规定存在缺陷的结论,提出了“应正确界定推定及范围”和“应当规定适用推定所具备的条件”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未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注意对人格权独立成编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位置设置,以及是否设立债权总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正在受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中,对隐私权的保护多见于民法和行政法方面的规定,刑法方面的规定略显单薄。文章对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有法律规定进行简要的介绍,并着重对新修订的相关刑事法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