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贩毒案件侦察中,公安机关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贩卖毒品;二是行为人准备用现金购买毒品,即所谓“为卖而买”。对于前者,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具备贩卖毒品罪的主客观要件,犯罪已属既遂,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严厉打击。然而,对于后者,情况则比较复杂,处理起来十分棘手。在缉毒实践中,公安机关经常得到可疑人员携带巨额现金四处活动、意欲购买毒品的情  相似文献   

2.
根据当前我国贩毒案件的规律、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侦察对策,对于指导缉毒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对这个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发动群众,开展人民禁毒斗争 禁毒的真正伟力,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这是缉毒工作的“法宝”。中国人民从没有忘记鸦片烟毒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悲惨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众尤其是深受吸毒危害的家庭更对毒品深恶痛绝,这就为我们发动群众,开展群众禁毒斗争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警方动态     
警方动态广东省高明市公安局莲花派出所缉毒工作成绩喜人。该所在市禁毒专业队的指挥和参与下,针对缉毒工作难取证、难侦破、难查清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毒品犯罪规律,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取得可喜的成绩。1996年至1997年4月,共破获贩毒案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攀枝花市毒品消费市场不断蔓延扩大,情况严重。1995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是1992年的64倍,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3‰。贩毒案件由过境贩毒发展到市内贩毒,1995年市内贩毒案件占全部贩毒案件的94.4%。全市8个自然区、2个县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毒品消费市场。由吸毒而诱发的刑事犯罪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50%的男性有抢劫、盗窃、诈骗、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70%的女性有卖淫行为。文章分析了攀枝花市毒品市场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领导、提倡全民禁毒、加强缉毒专业队伍建设等六条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毒品犯罪形势的日益严竣,我国缉毒部门在侦查毒品案件时存在线索来源少、证据收集难、办案经费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广辟情报线索来源,物建尖子信息人员,及时收集保全证据,增加对缉毒部门的投入等措施加强对毒品案件的侦查。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鸦片”类毒品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世界各地。海洛因的疯狂,就连125年前首次合成海洛因的英国化学家G·R·赖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在世界毒潮的侵袭下,中国由毒品过境国成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国家,严重地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80年代,我国西南边境靠近“金三角”地区出现吸食海洛因现象;接着,毒品向云南、广西境内蔓延,波及贵州、四川等省;90年代,毒品出现流行趋势,在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渐次出现。海口市自1992年破获首宗贩毒案件至去年8月,共破获贩毒案件1252宗,…  相似文献   

7.
浙江已从毒品过境省发展到过境与消费并存,并以消费为主的重点省份之一。毒品犯罪除了具有犯罪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个体的特殊特点。团伙性、伪装性、隐蔽性、狡猾性、锁链性、连续性等是当前浙江毒品案件的特殊特点。为此,在侦破毒品案件尤其是贩毒案件时,既要有强烈的情报信息意识,又不能放松公开管理,公开查缉;既要注意打现行,又要有经营意识,适时破案;既要充分发挥缉毒专业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发挥刑侦、治安等部门的积极作用;既要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又要特别加强与技术侦查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技术侦查在侦破毒品案件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缉毒人员和贩毒人员之间是一种活力对抗,这种活力对抗决定了贩毒案件中反侦查行为的普遍存在。贩毒案件中的反侦查行为往往具有针对性、有意识性、隐蔽性、多变性、突变性、智力性与武装对抗性等特点。贩毒人员获取反侦查行为的途径主要有利用法律漏洞,利用社会媒体,使用派遣、刺探或收买等方式,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团伙内部的传、帮、带等渠道。禁毒部门应完善禁毒立法,加强对现有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公共媒体的管理,加强对毒品犯罪人员反侦查行为的掌握和研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谋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缉毒情报对国家公共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国家公共安全不仅仅是指国家的军事安全,还包括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二是因为毒品犯罪活动对国家公共安全的这四个领域皆有严重的影响;三是因为缉毒情报行动可以提高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质量。鉴于此,本文着重从国家公共安全问题的本质、毒品犯罪活动对国家公共安全的影响、缉毒情报在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中的作用和缉毒情报对国家公共安全的作用四个方面,研究国家公共安全与缉毒情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手眼神通     
缉毒,是海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邮件寄递业务不断发展,与我国通邮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80多个。据悉,目前邮寄毒品因安全性高、风险性小而日益成为一种贩毒“时尚”。这类案例,在海关行邮系统去年举办的缉毒培训班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之剑》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大规模反映我国禁毒领域的电视纪录片,它以纪实的手法,歌颂了我国缉毒勇土们的英雄事迹,同时向观众展示了我国所面临的毒品问题。该片在全国播放后,曾经轰动一时,的确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但另一方面却给我们的缉毒勇士们带来了意外的损失和危险。贩毒分子通过电视画面认识了相当一部分战士,幸亏及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缉毒部队调防,才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但已给当地的缉毒斗争带来了的困难。这血的教训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在公共安全摄录像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残缺构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禁毒工作存在五大“反差”——毒品犯罪问题的国际化、严重化、暴力化与全社会对禁毒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形成明显的“反差”;境外巨大的毒品生产基地与境内被动地查处一般的吸毒、贩毒人员形成明显的“反差”;毒品犯罪获得的巨额利润与打击毒品犯罪分子不够有力,特别是对财产方面的处罚过轻形成明显的“反差”;吸毒人员的不断增加与禁毒手段和设施落后形成明显的“反差”;贩毒活动向职业化、集团化、武装化、大宗化发展与缉毒警力严重不足形成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13.
毒品案件的侦查同普通刑事案件有明显区别,而与侦破危害国家安全的特务、间谍案件有类似之处。实践中,对如何认定当事人对其持有的毒品是否“明知”;毒品案件当事人反驳指控应否承担部分举证责任;如何区分“运输、贩卖”和“非法持有”;如何使用技侦手段获取的证据;缉毒警察是否应当出庭作证;如何对待“诱惑侦查”;如何对待打“预谋贩毒案件”;如何纠正偏重口供的倾向;如何落实“坦白从宽”政策;对于运输毒品罪判处死刑应否从严控制;地区管辖可否增加破案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关键同案人未归案的,办案期限能否放宽等问题存在着难点。可借鉴国外的有关法律规定和通行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修改有关方面的立法。同时,侦查部门应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毒品犯罪较之于其他刑事犯罪,具有以下特征:普遍缺少报案环节,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犯罪现场,无特定被害人,犯罪形式以交易型为主。另外,它还具有跨区域、集团化的特征;武装性、对抗性也十分明显;尖锐的侦查与反侦查斗争与较量,使其隐蔽性和智能化特征格外突出。与毒品案件的上述特点相适应的是独具特色的缉毒侦查模式。往往是先查到“物”即毒品后,由“物”找人。是先有毒品之情报、线索继而开展侦查。而发现了毒品后也不意味着即已破案,还需要“追上家、打下家”,向两头延伸。缉毒目的是证实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的毒品犯罪,其查证重点是犯罪的…  相似文献   

15.
在缉毒实践中,警察利用警犬检查麻醉品的历史已不算短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在美国的某些地区,警方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对付毒品藏匿的“新式武器”——缉毒猪.  相似文献   

16.
毒品案件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在毒品案件的侦查过程中,缉毒干警如果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对毒品案件的侦破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本文就化学知识在毒品分析检验、制毒现场侦查、易制毒化学品案件侦查、显现指纹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缉毒干警在毒品案件的侦查中增强运用相关化学知识的意识,提高毒品案件侦查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丹东地区毒品犯罪活动的研究分析,总结出该地区毒品犯罪的特点,并基于各相关部门在打击丹东地区毒品犯罪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针对毒品犯罪的情报工作、加强缉毒队伍软、硬件建设、加强专群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及加强各相关部门配合协作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打击丹东地区毒品犯罪活动的对策,以期有效遏制该地区毒品犯罪,进一步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祸害,毒品的泛滥及引发的犯罪活动,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国内外毒品犯罪显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要求公安机关及时创新缉毒工作机制,全方位整合禁毒资源,加强禁毒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缉毒能力和缉毒水平。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组织严密,作案隐蔽,分工明确,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要提高打击毒品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要注意下述具体问题:准确捕捉和把握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最佳时机;正确掌握和使用“假买”的侦查方法;科学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明知”;全面收集和固定犯罪证据;有效物建和使用缉毒特情。  相似文献   

20.
谈打击毒品犯罪的“控制下交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品控制下交付,是国际社会在打击国际毒品犯罪斗争中创设和发展的一种侦查协作手段,其实质是国内侦查手段在国际侦查中的扩大和运用。针对我国在国际禁毒事务中承担的义务,当前既要着力提高缉毒人员运用控制下交付的能力和水平,又要加强区域禁毒合作和国际交流,打好国际禁毒领域中的“中国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