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党成立以来召开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只有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了第二次会议,就是1958年5月5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人们熟知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在这次会上正式通过的.这次会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跃进”高潮.那么,是不是因为要通过总路线、要发动“大跃进”,就召集“八大”的第二次会议呢,当然与此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八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代表大会作了一项常任制的新规定,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开会一次.按这一规定,“八大”就开了“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1958年是著名的“大跃进”之年,也是虚报浮夸风极为严重的一年。浮夸风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大放各种“卫星”,而在粮食产量上尤为突出,从而给人们造成了粮食获得了特大丰收,农业问题由此解决的错觉,后果极为严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35.“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2年底,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从此,“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总路线万岁!”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直到“大跃进”运动结束为止。……  相似文献   

4.
经过“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运动”一词在人们的心目中声名狼藉了。这些年来,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控诉“运动”,否定“运动”。许多人还把思想政治工作和“运动”紧紧拴在一起,从而责难甚至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然而我想,“运动”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搞的吗?而且,“运动”真的能一概否定吗?让我们先从“运动”本身说起。什么是运动?据词典注,运动是在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08,(10):49-51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留下了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两场运动之所以被发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历史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1958年是党的各级干部极为忙碌的一年,也是党的领导人外出调查视察考察活动极多的一年。毛泽东视察地方之多,离京外出调查时间之久,在建国以后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6.
195 6年后的 2 0年间 ,由于党没有很好地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变 ,政治运动成为当时进行“阶级斗争”的主要方式 ,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邓小平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 ,从不同角度对政治运动的发展模式进行否定 ,并形成了自己的以法治建设为旨向的政治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在历史上多次犯过“左”倾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曾经造成极大危害,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又出现过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和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六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当时特定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探讨大跃进的国际动因,以及对当今我国冷静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实事求是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涛 《学理论》2012,(8):13-14
探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成因,对了解"大跃进"运动的全貌和历史启示尤其重要。"大跃进"给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跃进"运动是一味盲目崇拜学习苏联和东欧模式,导致经济畸形发展,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质量。当我们再次对"大跃进"所发生的原因进行审视,应该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这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或曰启蒙运动。第一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五四运动为标识,其特点是“救亡压倒启蒙”;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加入WTO为标识,其特点是“增长压倒启蒙”;第三次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第二个结合”为标识,其特点是“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一、两个互为因果的“模式”在研读诸多描述中国青年运动史的书籍时,有一个问题屡屡引起我的关注,它就是青年运动中反复出现的“激进主义”——“民族主义”这一组历史命题。我们可以从“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城市青年的激进主义,从“九·一八”、“一二·九”学运到共和国成立四十年来的“大跃进”、“红卫兵”运动,乃至80年代后期的“学潮”中,看到这两个历史命题的诸多影子。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激进主义”与“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通过的赵紫阳同志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经验理论问题。这是我们党反思建国后三十多年历史教训作出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是全党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由兴到衰的沉痛历史教训以及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国际不断发展壮大的有益借鉴,是我们在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历史依据;中国工人阶级自身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其在新世纪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依据;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陆平一 《党政论坛》2008,(23):15-16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1978年开展的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党心民心的大讨论,也是一场要不要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正是这场大讨论引发的我国近现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 ,但是 ,纵观我们历史上所犯的各种错误 ,又大多是理论不联系实际的结果。理论不联系实际有两种相反的表现 :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的理论狂热和沉溺于实际的实利主义的理论冷漠。逻辑映射于历史 ,两种迷误都曾隐含于历史的足迹。我们今天“讲学习” ,必须吸取这两方面的历史教训。近代伊始 ,我国就有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后 ,我国的历史随之发生了重大转机。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总结了这段历史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就使中…  相似文献   

16.
论“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新概括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总结我们党80年的历史经验,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集中而深刻的新概括。这一概括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认识自己、巩固自己、发展自己,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的概括阐明了我们党的本质属性 “三个代表”的论述深刻总结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进一步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相统一的角度对党的先进…  相似文献   

17.
卷首     
《民主》1998,(6)
20年前,我们党和我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2,(18)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年了。这篇讲话正确地阐述了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是一部具有伟大意义的宝贵文献,对我国的新文艺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党十分重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说:“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果连最广义最普通的文学艺术也没有,那革命运动就不能进行,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晓东 《瞭望》1988,(12)
在我国,恢复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应有地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 “文革”这场大灾难过去以后,人们痛定思痛,从总结和反思包括“文革”在内的沉痛的历史教训及分析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中,得出了要研究政治制度和体制。研究国家的组织和管理、研究政治家的思想和行为,研究党派、政治团体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研究权力及其运行等种种属于政治学范畴问题的结论。我国的政治学就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中恢复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动”现象,从党诞生那时起就开始了。我们党就是靠发动和组织各种工人、农民运动起家的。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运动方式被普遍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的“运动”现象接连不断,花样百出,直到文化大革命,把运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