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提出的战略方针。“一国两制”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践,是其政治构想法律化的具体表现。香港、澳门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法律构想之下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为当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是伴随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实施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统战工作。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既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性工作。“一国两制”构想是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依据,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是实现“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创新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证明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模式,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在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邓小平提出的用“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一个体现高度...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08年以来学者们围绕“一国两制”的内涵、特点、实施、影响、意义及实践经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诸多共识,但对“一国两制”的理论渊源、“一国两制”下的国家结构形式和“台湾模式”等问题存在争论和分歧。回顾和梳理近年来“一国两制”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其中观点,旨在对今后“一国两制”研究及其实施问题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一国两制”构想中学习邓小平的哲学思想陈钧生“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重大问题的典范。正如他在1984年12月所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7.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以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出发点,符合中华民族和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并终将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政策宣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是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以博大胸怀,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为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也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形成及其实质内容“一国两制”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一位外国记者时指出:“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经典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理论指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何时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高放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被世人称誉为“天才的创造”、“智慧的表现”。然而“一国两制”这个崭新的概念究竟是何时第一次提出的呢?这是许多理论工作者以至实际工作者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细读《邓小平文选》,我们就会发...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实现“一国两制”将实现祖国大统一 ,民族大团结 ,这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动力 ,是实现和发展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个新的凝聚点 ,为实现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国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政府为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祖国的统一存在着一个解决的途径和方式问题,中国政府在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形下,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模式用以解决大陆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关系并最科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随着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的签订以及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自李登辉上台以后,相继推出“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等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论调,1999年7月9日更是推出“两国论”,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背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一切爱国人民的感情,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国论”在国际法上违背了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模式。本文根据“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内在逻辑顺序,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基础研究、“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及其与港澳模式的区别、台湾模式的新构想或思维。为推动两岸尽快实现完全统一,今后应深化对“一国两制”理论精神、台湾模式的具体设计的研究,并加强两岸学者的交流和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及其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当代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运用这一战略构想,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彻底结束了外国殖民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港澳回归祖国并且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树立了令人信服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大陆、港澳、台湾同胞,迈向和平统一祖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构想扎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上,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国两制”的自然基础和精神纽带。因此,实现“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必然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本质属性、地位、职能和作用的继承和发展;“一国两制”突破了传统的国家结构模式;“一国两制”是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家内政问题的新创造;“一国两制”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一国两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国际争端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构想完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是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切实可行的方案。我们相信 :靠“一国两制”构想一定能把我国完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体现了实现祖国  相似文献   

20.
今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一国两制”就要在澳门成为现实,这是澳门历史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无比欢欣与自豪。澳门的回归,开创了澳门历史新纪元,这是继香港回归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伟大胜利。 一、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了澳门问题的解决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实事求是的产物;邓小平运用“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本来“一国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