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腐败之因与廉政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之因与廉政之策□张锋通常所说的“腐败”,其实是“权力腐败”,即权力变质,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使用于私利的目的。从法学的角度说,腐败应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2)行为的主观方面具有谋私的动机;(3)行为的客观方面是滥...  相似文献   

2.
郎加 《廉政瞭望》2006,(10):28-28
腐败是阻碍当代中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颗毒瘤,必须予以根除,但其产生原因多而复杂。其中不健康的“官际关系”(领导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是催生腐败的重要诱因,而且有的还是腐败行为本身的畸形产物。  相似文献   

3.
论点精选     
“集体腐败”的危害 当前,私自截留和挪用预算资金,已经成为腐败的一个新现象。那些本应上缴中央财政的钱有的用来建豪华的楼堂馆所,有的被作为职工福利而私分,有的用来炒股,有的干脆以会议、培训的名义被吃掉、喝掉、玩掉了。截留、挤占、挪用国家资金这种“集体腐败”行为与少数领导干部的“个人腐败”相比,更具有隐蔽性,甚至戴着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表面上看,那些钱并没有被个别硕鼠吞进腹中,而是变成了职工住房,变成了人人有份的“小金库”,变成了让部分近水楼台先得月者拍手称快的“福利”。实际上,国家却因此蒙受了更加…  相似文献   

4.
沈泉涌 《共产党人》2006,(10):35-37
近年来,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干部在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干部学历层次趋高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手中持有的文凭为数不少含有“水分”,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文凭,伪造学历,有的违纪动用公款,占用工作时间混来“泡沫文凭”。他们将“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种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斥之为以权谋“学”、“文凭腐败”。如果对越演越烈的文凭腐败不及时制止,那么对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撰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原理时指出,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谋公利,通常称为“大公无私”,经济学上称为“利他主义”,需要提倡,但没有也不成大的问题;只有以公权谋私利这件事,是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腐败现象多,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有私心的人多(本来就是这么多),也不是“法制不健全”(当然不是说已经健全了,而是说相对于要监督的对象的数目来说健全起来太难了),而在于“公权’存在的场合太多了。因此,要想把我们经济社会中的“以公权谋私利”这种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更重要的一种体制改革,还是在于“减少公权的数目”,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花公家钱、“玩”国有资产的机会,把更多的事交还给个人与市场去做。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清除腐败,根本的办法不是“严打”,也不是宣传教育(不是说这些完全不起作用),而是改一改体制。在多数人还“有私心”的现实条件下,消除“以公权谋私利”现象的根本办法,不是否定那个“私利”,也不是费劲巴拉地不使人们去“谋”私利,而是尽...  相似文献   

6.
吴明  高朋 《党风与廉政》2000,(10):26-28
乡镇站所负责人,是连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也算不上的“小人物”,但是他们当中极少数人搞起腐败来能量还不小,有的甚至触目惊心。群众对这些“小人物”的腐败深恶痛绝。 “小人物”腐败花样多   侵吞公款,以权换钱。或直接利用职权私分、侵吞公款;或重复报销、涂改发票,虚列支出,空入股金,开假发票,凭空白吃;或收入不上帐,搞体外循环,在“小金库”里捞;或搞权钱交易,不择手段大肆收受贿赂;或以单位名义贷款、拆借资金供亲戚朋友和自己做生意,直接把本单位的资金挪给他人使用,把群众归还的贷款不入帐,不入库,挪作私用。  …  相似文献   

7.
腐败现象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原因王干才衡量社会腐败程度一般说来有四项指标,或者说四个指数。(一)腐败者占全体官员的比例;(二)腐败者的级别高低;(三)腐败行为进行的方式;(四)应受惩罚而未有惩罚占全体腐败者的比率。据比考察我国当前的为人民腐败现象,不难看...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读起来拗口.可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些官员。面对来势强劲的廉政风暴,他们变换招数。其“应对”手段也日渐多样化。有的官员在职时不伸手,但处处留“人情”,离职后四处伸手索回报,美其名曰“换手抠背”;  相似文献   

9.
王翔 《党课》2006,(12):42-45
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时不时地要表演一把、“作秀”一番: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要装成超凡脱俗、两袖清风;明明是好色之徒、男盗女娼,却要装成正人君子、道貌岸然;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要装成正直无私、清正廉明……揭示一下贪官的作秀伎俩,对我们认识其“庐山真面目”、揭露其腐败行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网上有“好事者”洞明当今官场时事,将腐败的“水准”也分了三六九等:“三流”的腐败:你把钱存到我的账户上;办这个事情需要打理各方面的关系,你最好先给一点;你先帮我办个事情,我儿子要出国,但是现在手续不太好办。“二流”的腐败:等我把事情办好后,再给我钱;你给我办张卡,用某某的名字,把钱放进去,然后邮寄给我老婆;我老妈年底要过80大寿,到时过来看看吧。“一流”的腐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现在不缺钱,要不等我退休后你再给吧;这个忙我可以帮你,但你以后要多照顾我亲戚公司的业务,我们资源共享;别给我送钱,听说你们公司很红火,要不我入点股份吧。  相似文献   

11.
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腐败,其具体表现是:有的不顾党的原则,搞权钱交易,受贿卖官;有的不坚持用人标准,不搞五湖四海,“以人划线”或“以地域划线”,凭个人好恶、恩怨、亲疏、关系取人;有的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置干部政策规定于不顾,因人设事,因人设职;有的不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办事,推荐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仓促委任或搞“临时动议”。  相似文献   

12.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18):24-25
近年来,在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中.退休老干部作为一支特殊力量,越来越引人瞩目。他们有的出于个人信念,单枪匹马。杨维骏就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还有陈荣杰,他的“代表作”是成功举报湖南第一女贪蒋艳萍。有些老千部,抱团作战,关注本地、本部门发展,反对危害本地、本部门的腐败行为。近期有参与举报刘铁男的发改委部分退休高宫;山西除了举报霍州市委书记王月喜的老干部团体,还有晋城市沁水县39位老干部实名举报当地煤矿腐败;以及沈阳以周伟为首的“老干部反腐队”。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11):78-78
廉政测试最初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和成慑力量,被不少国家的司法机关用以有效监测各类公职人员能否抵制腐败行为,分为“目标测试”和“随机测试”两种。前者主要用于核实腐败指控的真实性或对腐败行为作出推测;后者则主要针对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领域,创设公职人员可能选择从事腐败行为的现卖隋景,随机抽取某些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正式下发后。金市上下特别是各级干部无不欢欣鼓舞。面对这一“千年等一回”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大家纷纷表示要“拼命搏一回”。但在兴奋的同时,一些干部流露出这样一些思想:有的人有些飘飘然,认为有了“尚方宝剑”,项目、资金、企业自然会滚滚而来;有的人有些茫茫然,认为政策到手当然是好事,但也划定了改革试验的框框,反而束手束脚,这次中央给了这么多政策,今后再要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恐怕就难了;  相似文献   

15.
中央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在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利用胡长清等重大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但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有职无权或权小钱少,没有搞腐败的条件,平时不管钱、不管物、不管人,想搞腐败也搞不成;也有的同志认为,平常吃吃喝喝,拿点土特产,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的同志认为只要不闯“红灯”,打打“擦边球”,谁也奈何不了,等等,这些认识不解决,警示教育就收不到实效。 首先,要克服警示教育与己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积极认真地参加教育活动。应当看到,权小钱少或权大钱多、有没有条件或会不会腐败并没有…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政府在治理腐败上卓有成效,因而被外电评为世界上腐败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在治理腐败上,有几点措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①界定腐败行为的低标准。新加坡法律在界定公务员行为是否腐败的标准是极低的,以“有”、“无”为唯一标准,即是以“性”为标准,不考虑“量”的因素。也就是说公务员收受一根香烟与接受一幢别墅两者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在法律上都被认定为腐败。这种低标准犹如高压线时刻约束着公务员的行为,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起到了很好的防渐杜微作用。②高薪养廉。新加坡公务员的薪金很高,政府每年都要对社…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这不仅指明了原因,同时也包含了标本兼治的途径与方法。那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组织制度管理;强化党内和民主监督。三者并施,而且教育必须摆在第一位。  为什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第一位呢?首先因为,腐败行为说到底主要是由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指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对于这种权力倾向于腐败的根本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  相似文献   

18.
乌拉圭虽被公认是拉美“最清廉”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涉及行政部门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仍屡禁不止。为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乌拉圭于1998年底通过了《反对滥用公共职权(腐败)法》(以下简称《反腐败法》),用法律手段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成都* 请给孩子上好进大学的第一堂课 高扬(西南交大学生):我是西南交大一名大三的学生。新学期开始,大一的新生们陆续到学校报到,各式各样的车辆将校园停得满满的。这些车辆中有的标着“警察”、“检察”、“法院’、“司法”、“路政”、“勘察”等字样,有的车牌号是以“O”开头或红色的“WJ”开头,还有的甚至将车牌号用布遮起来。  相似文献   

20.
综合治理——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腐败,其实是一种国家公务人员(泛称“官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不仅是官员自身的,也包括官员相关人的)的特殊交易行为。从其危害性来看,腐败不仅是个政治问题(丑化党政形象)、社会问题(激化社会矛盾),而且是个经济问题(扭曲资源配置)、文化问题(消解公共价值)。从其成因来看,腐败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司法的不独立、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和“暴发”心理、思想道德素质的相对滑坡、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等。因而对腐败的防治也应对症下药,而且要多管齐下。时下中国的腐败现象之所以积重难返且有愈演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