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6,(4):53-53
20世纪60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熏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人物、情节,一经初排,即被认为是给解放军抹黑,给好八连抹黑,不予上演.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将“红色经典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改编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盛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熏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人物、情节,一经初排,即被认为是给我军抹黑,给好八连抹黑,不予上演。但如果真要把这些人物、冲突…  相似文献   

3.
顾育豹 《世纪桥》2005,(12):35-35
《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辉煌声 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是 周恩来慧眼拯救了这部优秀话剧。 上世纪60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 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 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  相似文献   

4.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毛泽东一首《八连颂》传遍全国。共和国第一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写的就是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霓虹灯下的哨兵》从南京路走向全国,其历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5.
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在有些权倾一方的领导那里,舆论监督常常被指为"抹黑".似乎本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的天空,一经批评就会"黑云压城",大好形势就批丢了.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了丑化、妖魔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境内外反华反共势力和敌对分子无所不用其极,采取了各种最鄙劣无耻的手法来给这位伟人抹黑.到目前为止,除了对毛泽东"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军事生涯和军事才能无法说三道四之外,几乎在所有方面他们都对毛泽东进行诬蔑攻击.  相似文献   

7.
在共和国军队建设史册上,有一个光辉的集体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曾经风靡上海,遍及全国,闻名遐迩,并且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学习好八连活动为何能够经久不衰?我们党树立的这面旗帜为何如此光彩夺目?这不仅与好八连自身的成长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在于好八连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风貌。一.学习好八连活动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八连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连队。1947年8月,齐鲁大地一批翻身农民的子孙,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解放大军,组建了华东军…  相似文献   

8.
对于“●”这样的黑点,每一个机关干部怕是不会陌生的吧。还可告诉大家的,这还是西南某省人事部门用计算机管理干部实行量化、数字化考核以来所采用的抹黑符号标记。开始的第一年,人们觉得还挺神秘,画“●”的时候认真、仔细,深怕在哪一项、哪一档用笔轻了,给人家“抹黑”的力量不够,计算机读不出来,少算了人家一个“黑点”就误差一个干部政绩的半个百分点,那可冤枉了。可是,两年过后,也不见这种量化的考核对干部的晋升、降职有丝毫的影响,再为他人“抹黑”时自然就少了那当初的一分庄重,两分神秘。到如今已经发展到一人分到一沓表,抹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刚闭幕,记者来到武侯区和部分乡镇、村党组织采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十分关注党的作风建设,对党内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领导干部带头做到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寄予厚望,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项具体工作做起,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助农增收,用实际行动为党添光彩,不给党抹黑!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5,(8)
<正>"移动网络"是指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合二为一,用户通过相关软件既可以随时接触海量信息,也可以随时任意发布信息。目前,在移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主要有六大类别:一是以"揭秘"的方式,为汉奸地主卖国贼正名,同时抹黑人民英雄,企图直指党的意识形态"虚伪"。二是在为"民国热"推波助澜的同时,不停抹黑中国共产党。三是鼓吹"体制之  相似文献   

11.
倪国良 《党的建设》2000,(12):21-22
"古田会议"以后不久,时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林彪提出了"井冈山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觉得林彪对时局的估量比较悲观,而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于是,给林彪写了长达六七千字的回信,这就是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的那篇<星星之火,可以燎源>的著名文章.  相似文献   

12.
<正>"低级红""高级黑",是兼有具象化与本质性描述的一种表述,指的是表面上弘扬主旋律、声援主流舆论和赞许英雄领袖,实际上有意或无意拉低、抹黑正面形象和贬损主流价值观,进而造成不同程度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现象。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深入分析这种现象,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低级红""高级黑"的成因一是蓄意制造。这种类型往往采用看似正确的政治立场、话语和行为方式,实则是为了抹黑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干部可能都听到过群众骂声。对于群众骂声有各种各样的对付方法。一种是听到骂声暴跳如雷,以牙还牙。例如一天从报上看到,某地一个主管宣传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在一个什么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公开声称,谁批评本县工作,谁就是给本县抹黑,就是败坏本县形象,就对谁不客气。他还真说到做到,把一个写了批评本县稿子的记者辞退了。另有一个乡,一个农民曾写过好多稿子表扬该乡工作,后来写了一篇小稿,反映该乡有个村的有线广播坏了,呼吁尽快修复。这都谈不到是什么批评,更不是骂了,不料竟惹怒该乡领导,找上门去,把这位农民打得头破血…  相似文献   

14.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15.
正带着偏见或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当前的反腐败,往往会得出扭曲的结论。比如,国外一些媒体和人士把自己国家的反腐视为法治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而把我们的反腐视为"权力斗争",有着阴暗不可见人的勾当。国内也有一些人随声附和。这种观点的背后或许是出于对我们反腐的不了解,但更多的是一种刻意的抹黑和故意歪曲。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或势力总是端着"道义"教师爷的架子,板着面孔教训我们,千方百计用腐败问题拿捏、贬低和抹黑我们,不断在联合国、二十国  相似文献   

16.
一60年代初,上海警备区喜事不断,好戏连台。先是《解放军报》以整整4版,详细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先进事迹。随后,宣传、歌颂好八连的大型著名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又搬上舞台在南京、上海演出,轰动一时。接着,南京军区领导机关根据国防部的命令,由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主持,在上海隆重举行“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  相似文献   

17.
张素华 《党的文献》2005,(4):122-123
1960年10月初,陈云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各写一信,说他自8月10日北戴河会议结束以后,先在北戴河养病,9月12日起到河北、山东半个月,了解那里的农业情况.有些意见,已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了,也同管计划工作的李富春谈了两小时,还想同毛泽东、周恩来再谈谈.  相似文献   

18.
王旭东 《廉政瞭望》2006,(12):24-25
这几年来,重庆警界丑闻不断,究景是谁在给重庆警察抹黑?第一抹黑:交警“入股”经营公交。2006年10月1日,重庆发生惊天车祸。一辆车号为渝B41067的711路公交车发生坠桥事故,造成30人死亡,20人受伤。事后调查得知,今年1月17日~9月29日期间,该事故车竟然违章164次!为什么这辆疯狂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不仅扭曲、抹黑了毛泽东的形象,还歪曲了党的历史,解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造成了威胁。本文选取张戎与丈夫乔·哈利戴(Jon Halliday)合著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中关于"秋收起义"部分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进行评述,重温秋收起义正史,以减轻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尤扬 《党史纵横》2001,(10):12-12
叶挺同郭沫若自大革命时期就结下友谊.抗战爆发后,他们分别从海外归来参加抗战,更加深了这种友谊.1942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50寿辰.为了给郭沫若祝寿,正在狱中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并用香烟罐的图纸片做一枚"文虎章"作为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