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法律规避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法律规避的对象不仅应包括内国法,还应包括外国法,不管是规避内国法还是规避外国法的行为均应认定为无效,为了解决法律规避问题,我国应当制定专门法。  相似文献   

2.
对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立法对规避外国法的效力问题应持回避态度 ,同时提出合同准据法选择中的法律规避制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规避效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产生以来,其效力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争议,笔者从促进国际经济关系角度出发,对法律规避效力提出新的诠释,同时对我国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问题的实质涉及法哲学中一对基本价值———正义与安全———的二律背反。本文认为 ,在此问题上 ,法官透过当事人的表面行为探究其内心真意的做法是必要和合理的 ,即个别正义的价值在这个问题上具有优先性。在规避外国法行为效力的问题上 ,通过对法律规避行为的本质 ,其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关系及一些实际操作中具体问题的分析 ,得出结论 ,规避外国法和规避国内法的行为一样构成法律规避 ,应受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5.
法律规避中如何具体界定其强制性和禁止性法律规范,是现今国际私法领域中相关问题的一个盲区,本文通过对强制性、禁止性法律规范的学理认定,立法诠释以及与相关制度下的规范作比较,提出强制性和禁止性法律规范适用的顺序及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法律规避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比较了各国关于法律规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对法律规避的对象和法律规避的效力这两个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法律规避的对象应包括外国法和内国法,而法律规避的效力则分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不同的国家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涉外合同司法审判中,法院在运用法律规避制度时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法律规避制度本身在合同冲突法领域无力实现其功能的表现。法律规避排除和惩罚当事人规避意图的功能与涉外合同法律选择中的盛行的意思自治原则相冲突,当事人的规避意图难以探究和证明。法律规避制度设计之始就给法院安排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保证强制性规则适用的功能,法律规避制度亦难以有效实现。新兴的直接适用的法的理论则可以在涉外合同领域实现法律规避的功能的同时,克服法律规避制度适用中的实践性难题。  相似文献   

8.
法律规避作为法律选择过程中的一种制度,也许并不普遍地存在;但作为法律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却是世所共有的。本书聚焦于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现象,依托法律选择的基本理论,考察两大法系国家的实践资料,从产生根源入手,首次提出法律规避只能发生在内外国法律之虚假冲突的条件下的基本命题,以此作为全书的主线,多角度论证和检验,并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论。本书认为,法律规避现象只能发生在“虚假冲突”的情况之下。  相似文献   

9.
各国继承领域的不同风俗文化,传统习惯、伦理道德导致了该领域涉外冲突规范立法模式、准据法的差异性,从而为法律规避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通过对继承领域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的独立价值分析,指出法律规避涉及的强制性和禁止性规范是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对于涉港借款担保合同案件,应按照我国内地的冲突规范确定合同准据法。当事人未选择法律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准据法。当合同准据法是香港法时,法院可以依职权去查明,也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在当事人选择法律之前,不存在合同本应适用的法律,故不存在法律规避问题。当事人对准据法的选择,依法不能产生适用香港法的效力,实质上是因为我国内地有关强制性法律规范对这类合同具有直接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偷税行政法控制与刑法控制的衔接包括立法上的衔接与执法司法上的衔接。立法上的衔接要注意税收法规关于偷税以及对偷税的行政处罚的规定与刑法关于偷税罪以及偷税罪的法定刑的规定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执法司法上的衔接,要注意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在控制偷税方面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梳理现行法律规避界定的基础上,认为现有法律规避界定对法律规避的方式列举和行文表述方面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法律规避的方式应包括当事人利用连接点立法变化和变更连接点所涵盖的具体事实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遏制规避法律行为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在一些地方较为普遍,其恶化了劳动关系,破坏了法律秩序,干扰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危害甚大,应当依法予以监控查处,对于以规避劳动合同法为目的的“培训班”应当取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语义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界定国际私法功能的涵义,即国际私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整方法,确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确立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涉外民商事交往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近10年国际私法功能的演变,并分析了国际私法功能变化的原因。最后就国际私法在我国现阶段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界定了法的形式价值,即法本身所应具有的那些值得肯定或"好"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利用比较的、历史的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国际私法形式价值的内涵及历史变迁,作者认为法典应是最能体现国际私法形式价值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逃税犯罪是税收经济领域中发生最普遍的犯罪形式。近几年来,由于很多原因,逃税犯罪有增无减,手段更加多样化,逃税数额也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予以严重打击。《刑法修正案(七)》对逃税罪进行了修改,对逃税罪的犯罪构成予以了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工作,以更好地打击犯罪,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政治、效力、认识等原因,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宪法中缺失,但无论从法理因素还是从现实状况来探讨,国际习惯法都有在我国入宪的必要性。国际习惯法的效力问题非国际法问题而是国内法问题,这可以从一些典型国家的做法中看出。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入宪应采取并入与转化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其在国内法中的效力应看不同情形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