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群体的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群体的慈善事业主要包括灾荒赈济、战事救护和慈善教育三大部分,较之传统慈善事业体现出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模式新颖等特点,是传统慈善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正>汶川特大地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其实,国际社会救助中国灾荒并不始自今日,在近代就有了。近代以来,外国列强侵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很深伤害。  相似文献   

3.
谢明刚  王洪军  赵国烨 《传承》2014,(11):136-137
晚清时期,直隶省遵章设置巡警道统辖全省警务。直隶巡警道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工作是设官建制、遵章划一警制等方面。但是由于直隶巡警道设置时间较晚,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多次易人,因此直隶巡警道对直隶警政建设作用有限。对这一课题加以分析,可为河北省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4.
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勋 《思想战线》2004,30(6):96-102
宋代是我国古代灾荒救济较多的时代 ,其中富民参与灾荒救济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富民在灾荒救济中提供大量物资的同时 ,还在平抑物价、安置灾民、救灾物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尽管富民参与宋代社会的灾荒救济有自愿及非自愿的差别 ,但他们广泛参与宋代灾荒救济这一事实表明 :富民已成为唐宋社会经济关系的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中间层和稳定层 ,富民对唐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蒋勇军 《求索》2014,(10):157-161
近代以降,由于制度衰落、吏治败坏、灾荒频仍、外敌入侵,导致国家财政枯竭、国势衰微。李星沅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两淮地区遭遇了特大洪水灾害。"救灾如救火",为赈济灾民,他采取了米钱兼施、蠲缓赋税、添仓积谷、劝募钱粮、掩埋尸体、及时疏散等措施,赈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部分灾民得到了暂时安置,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但是由于国家财政拮据、僧多粥少,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灾害频发之际,进一步探讨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及民族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继续总结防灾抗灾的经验教训就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为从多学科视角探究西南灾荒与民族区域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发掘各民族应对灾荒的措施及经验,促进西南  相似文献   

7.
由于古代中国灾荒频发,历史上留下很多有关官方和民间救灾(荒)的传说。其中在河北张家口、保定、邢台、邯郸等地广为流传的弘阳教祖师韩太湖散种救荒的传说最为吸引人。弘阳教是明、清两代华北地区著名的民间教派,创立于明万历年问。据教内传说,祖师韩太湖生于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五月十六,直隶广平府曲周县人氏,道号"飘高子",  相似文献   

8.
该书编者于2006年8月14日写的该书《后记》中介绍说:“一年前,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举行,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海内外中国灾荒史研究领域的诸多先驱及中青年学者近五十余人共聚一堂,相互切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灾荒资料对当代灾荒史研究极具价值。但因为古代灾荒资料的记录标准和现代灾荒理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不能直接照搬照用,因此应该精心区分古代灾荒资料与现代灾荒科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包红梅 《前沿》2004,(4):175-177
清代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且灾情较为严重 ,致使本区灾荒不断。本文在《清实录》这一主要史料来源的基础上 ,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视角 ,对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成因进行了剖析。文章旨在通过对灾荒的历史研究 ,了解本区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状况 ,以希对现实的灾害预防及社会危害的减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根蟠 《中国减灾》2008,(12):55-55
荒政在中国经济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如何预防灾荒的发生.在灾荒发生后.如何安置灾区人民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都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同题。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尤其是封建地主制形成以后,农业生产主要由个体农户独立经营。这种分散的、孤立的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朱信凯 《中国人大》2012,(15):36-43
纵观中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灾荒史,中国的灾荒史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在饥饿中艰难挣扎的生活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黎志刚 《思想战线》2012,38(3):108-111
借贷关系是灾荒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宋代,以富民为主体的民间借贷取代官方借贷,成为灾荒救济的主导性和关键性力量。虽然在灾荒的冲击下,民间借贷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双重性,但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因借贷关系的紧张而引起的,恰恰从反面反映了民间借贷对于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在长期的救灾实践中,宋政府逐渐认识到,民间借贷可疏不可堵,在限制其不利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民间借贷的引导和鼓励,使其在灾荒救济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仍的国家,灾害的影响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诚如邓拓先生在其大著《中国救荒史》中所言:“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就文献所可征者言,则自西历纪元前十八世纪,直至纪元后二十世纪之今日,此三千数百余年间,几于无年无灾,从亦无年不荒.”[1](p1)更有西方学者称我国为“饥荒之国度”(The Land of famine).[2](p21)基于以上认识,从唐代水旱及蝗灾灾荒观来看,唐人对相关灾荒的认识,都有互相矛盾之处,我们对唐人的灾荒观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而这对于中国古代灾荒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保定直隶总督轶事(之二) “模范督抚”李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云 《乡音》2006,(11)
直隶总督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直隶、河南、山东等15省设立总督,苗澄首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提任,驻保定,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直隶总督,李卫是第四任。  相似文献   

16.
直隶总督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的直督之设是在清顺十八年(1661年),当时清廷下诏直隶、河南、山东等15省设立总督,苗澄首任直隶总督,驻大名府。此后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专设直隶总督由李维钧提任,驻保定,遂成定制。直隶总督存在了190余年,共有75人100任次直隶总督,李卫是第四任。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之荒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形态的更替变动阶段,当时的统治者已对灾荒防治问题很重视。这一时期荒政有了飞跃的发展,集中体现在防灾能力的大大提高和荒政的逐步制度化和法制化以及荒政理论的进步,表明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近代留学生群体发展的过程,亦是近代新知识群体建构的过程,二者兴盛是一脉相承的.在后者建构的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社会参与及自我平台的建设方面.近代留学生群体与近代新知识群体同步进行社会参与,这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社会革命及科技教育方面.近代留学生群体与近代新知识群体相互依托创建学社、创办报刊杂志,并通过这些传播文化、争论问题、互动交流,共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思想丰富多彩 ,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社会发展思想 ,结论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发展思想代表了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即中国社会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代体育是中国传统体育与当代体育的中接点 ,是中国体育现代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192 4年民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运动会” ,规模空前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考察这届全运会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社会观念的转变是近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 ,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反过来影响着近代社会变迁 ,在维护国家主权、提高妇女地位、鼓舞民心士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