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涂光禄 《当代贵州》2012,(21):34-35
"凤髻玉簪长衣大袖依旧明时模样,乡歌俚语古道热肠不改江左风流。"这幅对联,写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安顺屯堡人。今天的屯堡人,主要聚居在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交界处的七眼桥、大西桥、旧州、双堡、东屯、刘官、天龙等乡镇。他们的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古老的文化习俗,其语音也有别于周边的汉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文化现象。从"调北征南"到贵州建省"屯堡"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送水陆御史韩侍御归所治序》记载:"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  相似文献   

2.
阮丹 《当代贵州》2023,(8):12-13
<正>“石头的路面石头的墙,石头的屋顶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句谚语常用来形容屯堡人生活的村寨,而拥有众多石头建筑的天龙屯堡成为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安顺大屯堡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是谁?我是平坝。这里住了什么人?屯堡人。屯堡人是什么人?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屯军后裔,也就是古老的汉族。除了屯堡人以外,我这里还居住着回族、彝族、白族、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居住着一支有着独特文化的汉族人——"屯堡人"。屯堡人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习俗方面与贵州省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别。屯堡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贵州汉族地域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屯堡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文化符号不断消亡、文化功能不断减退,文化的传承面临很多困境。本文对安顺屯堡文化进行详细调查,从而揭示其文化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传  相似文献   

4.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位于安顺市平坝县境内,距贵阳市65公里。元代时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天龙屯堡古镇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最初,天龙屯堡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是明代调北征南时从江西,江苏、安徽一带迁移到此屯兵的汉人。当年屯兵亦兵亦农,自己耕地种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六百多年来更朝迭代,岁月沧桑,生活在天龙屯堡古镇的屯堡人,作为江南移民的后裔,依然固守着祖宗过去的荣耀和传统,始终保持着明代江南故地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09,(13):M0003-M0003
平坝县地处黔中腹地,因地多平旷而得名。县城东距贵阳市48公里,西距安Ⅲ页市38公里,是安顺市的东大门,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清真美食之乡,是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的主阵地,是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团。全县辖6镇4乡205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36.04万人。  相似文献   

6.
林杨莉 《当代贵州》2023,(35):26-27
<正>8月10日,“屯堡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会上,省内外40余名专家学者,就“加强屯堡文化研究推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进行研讨。本刊摘登与会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学科执行主编王金会: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7.
阮丹 《当代贵州》2023,(35):16-17
<正>追本溯源,屯堡文化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深刻内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更显意义深远。一座石头城,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依旧屹立黔中,承载着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安顺是贵州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在云峰八寨的云山屯和本寨、天龙屯堡等地,依旧保留着古老的石头房建筑群,是屯堡文化典型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8.
正走进贵州,走进安顺,走进西秀。你可以赏屯堡文化、游屯堡景区、住屯堡民居、品屯堡美食、听屯堡故事,领略600年大明遗风,感受高原秦淮余韵。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这里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山青、水秀、洞奇、情浓,环绕西秀周边的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有"水上石林"龙宫,东有"高原明珠"红枫湖,北有"天下第一奇洞"织金洞。  相似文献   

9.
石峰 《当代贵州》2023,(35):22-23
<正>屯堡文化承载着明朝以来汉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极具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开发潜质的屯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屯堡文化被视为贵州汉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明朝以来汉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极具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开发潜质的屯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600多年前的故事也会在21世纪继续上演。  相似文献   

10.
刘璐 《实事求是》2016,(5):80-84
语言是沟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是增进民族间相互理解和认同的途径。语言差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间进行有效沟通必须逾越的鸿沟。目前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存在"语言利益化"认识导致学习热情不足、"大汉族主义"现象导致对少数民族语言作用轻视等问题,倡导民汉干部群众互学语言,特别是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必须通过提高汉族群体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视程度、通过招工、提干等社会政策引导学习需要、通过媒体导向使学习融入生活等方式方法,提高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付松 《当代贵州》2011,(30):31-31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传承大有前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是600多年前的屯兵文化,汉文化在贵州的生根、发芽都得益于它的影响,而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却在于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平坝县地处黔中腹地 ,因地多平旷而得名.县城东距贵阳市48公里,西距安顺市38公里,是安顺市的东大门 ,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屯堡文化之乡 、中国清真美食之乡 ,是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的主阵地 ,是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团.  相似文献   

13.
据《解放日报》刊登的葛兆光的文章说,作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有5个特征非常明显,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国,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的特征,使汉族中国文化跟其他的文化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清代内地汉族人迁入新疆历史的梳理,认为清乾隆年间是汉族社区在新疆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新疆汉族社区经过嘉庆、道光、同治年间的发展,至光绪时已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5.
西汉之时,随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族人口开始迁入新疆。到了唐朝,由于屯田较之以往更加兴盛,汉族人口亦在新疆更加活跃。中央政府的强弱及对新疆的重视程度是影响这部分人员在新疆多少的关键。而新疆的稳定与繁荣则影响汉族普通民众迁入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正>杜新民大妈,今年78岁,俄罗斯族,是农八师一三六团家属,丈夫是汉族,是"九二五"起义的老军垦战士,1984年已过世。去年8月23日傍晚9点30分,笔者来到杜新民大妈家,杜大妈刚从小拐乡回来。和往常一样,杜大妈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小拐乡去转一转,几十年如一日。用杜大妈的话说就是一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农四师七十八团一位普遍的医务工作者,在距离该团40余公里的牧区,有上百名哈萨克族"巴郎"亲切地叫他"李爸爸",尽管他早已离开了牧区,但他的身影却留在了牧民们的心中,他就是该团主治医师李新开。汉族医生来了1987年春,该团畜牧营迎来了一位汉族小伙子,他就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医生李新开。看着了无人烟的连队小道,望着随处可见牲畜的粪便,他满怀激情的心,渐渐地开始下沉,这难道就是自己一  相似文献   

18.
原以为屯堡是些不起眼的荒村野落,没想到它竟有如此神秘而丰富的内容。 屯堡是一段历史,屯堡是一本书。走进屯堡,仿佛进入了一个漫长悠深的时空隧道,将我们带到六百年前的  相似文献   

19.
张丽  黄莎莎 《当代贵州》2013,(10):31-31
2013贵州·安顺(屯堡)油菜花旅游节于3月16日至5月5日在西秀区云峰屯堡文化旅游区举行。本次油菜花旅游节以"宜居安顺、风情屯堡、美丽乡村"为主题,主要开展名人名嘴话说屯堡、百名新闻记者、百名作家、百家旅行社进屯堡、屯堡民俗风采大展示、屯堡蟠桃盛会祈福、云峰户外运动休  相似文献   

20.
岗夫 《党员文摘》2006,(5):41-41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名汉族学生外,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来自偏远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