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启动实施以来,云南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云南省丽江市着力转变城镇建设用地方式,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地城镇,打造了山地城镇建设的“丽江模式”。笔者认为,云南省山地城镇建设处在摸着石头过河初期,一些配套政策尚未建立健全,更需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习交流、开拓思维。  相似文献   

2.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秦光荣亲自部署、亲自推动,2011年9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大理召开了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对这项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将云南确定为首批全国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徐绍史部长等部领导亲赴云南给予帮助指导。各州市和国土、发改、住建、林业、  相似文献   

3.
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破解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难题、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大理特色山地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今天,省委、省政府在大理召开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这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开发管理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认真研究谋划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一次动员会;是坚持从云南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部署会。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楚雄彝族自治州同全省一样,面临着相同的困难和矛盾,因此,实施“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重大战略,对于加快推进楚雄州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动楚雄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城镇上山”的发展理念。就是将山地作为接纳云南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拓展空间,引导城镇、产业建设用地上山,开发荒山、荒坡和丘陵。城镇上山、建设山地城镇是云南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的重大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突破传统城镇发展模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突出的亮点之一。近年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严格保护坝区耕地,主动向低丘缓坡要建设用地,科学布局,强化措施,率先实践,破解难题,探索出了具有玉龙特色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论坛》2005,(5):i003-i003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皑皑玉龙十三峰倒映在古城纵横交错的清溪中,古朴的纳匿族建筑群在布局上灵活自由,依山傍水,街坊建房,不拘一格,精巧得益,充溢着自然的气息。被誉为丽江古城灵魂的玉泉河水由黑龙潭一路丙下,在古城入口处自然地分为三条支渠,再形成若干支流,潺潺丙流,穿行全城.颇具有中国古诗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韵昧。古城内的建筑以纳匿族传统的民居建筑为主,  相似文献   

9.
始建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5年来,作为依法保护和管理古城的职能部门转变作风、认真履职,坚持依法治城、以德管城、管城先管人的方略,贯彻遗产保护方针,为提高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水平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5年12月2日经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已分别于2006年3月1日和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两个世界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是云南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保护丽江世界遗产最根本的保障和最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中共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并紧紧围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一屏障三基地”建设,推进美丽玉龙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玉龙县政协紧紧跟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先后开展了“全县石漠化治理、县城周边环境整治、以煤(电)代柴”等视察以及“金沙江沿岸生态屏障建设、小水电开发、生态产业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问题”等调研活动,以提案的方式对全县关注的小流域治理、农村垃圾处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政管理以及耕地保护等提出了意见建议。下面,笔者就在全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的基石。丽江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自然界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生物宝库,也是全世界人民流连向往的绿色家园。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思路的根本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丽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实施丽江市提出的“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旅游胜地”的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位于滇西北玉龙雪山下,金沙江较真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创建于1995年,是云南省创办最早、享有盛誉的中学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丽江纳西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在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代背景下,丽江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丽江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党自身的历史使命,努力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云南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全面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重视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彩云之南正在国际国内树立起致力于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形象。迪庆藏族自治州是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域,更应该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快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提高“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生态立州”的思想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现就迪庆州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结合众多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提出政府层面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丽江的旅游业。起步于1994年。这年11月,云南省政府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的发展思路,并确定了保护丽江古城的“54321”工程。从此,丽江旅游业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建设阶段。经过12年的发展,丽江的旅游业不断做大、做强、做新,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6年2月,云南省政府再次召开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丽江旅游业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回顾与总结丽江旅游业发展经验和成绩的同时,也要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开拓视野,注入新的思路和理念,要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把丽江打造成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共云南省丽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好、管理好丽江古城作为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求保护、谋长远、增后劲、蓄势能、促发展,着力在把握遗产地科学发展规律,创新保护理念,转变管理模式,开拓发展视野,丰富古城内涵上下功夫,对丽江古城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保护项目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对外交流等方面,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关系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民族文化根基的稳固,关系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云南丽江自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探索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双赢的“丽江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主要手段,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丽江模式”不仅为困惑许多地方的古城保护事业探索了新路,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它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始终保持资源林政管理严打高压态势,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产业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森林玉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山”建设中的世界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利用是个大课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诸多领域、诸多方面,影响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因素很多."中国第一山"的建设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如何以"中国第一山"建设来推动乐山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