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国家城镇化发展浪潮,云南省以高起点、大手笔、大动作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选择滇池径流区域以外的安宁、易门、禄丰、楚雄四县市(西区)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中位于昆明东部的嵩明、寻甸、马龙三县(东区),规划建设滇中产业新区(简称“新区”),力争形成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产业承转的新示范和实现全省跨越发展的新支撑。现代物流产业是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对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增长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10月颁布了《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昆明为核心,以曲靖、玉溪和楚雄为重要节点,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域”。作为滇中城市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何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立足自身实际,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突出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来就有“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东方人类故乡”和“世界恐龙之乡”的美誉。经过历史长年累月的积淀与民族的发展,楚雄彝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为滇中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从转变发展方式着手,以昆明中心城市带动、加快推进滇中旅游业综合改革,促进旅游资源要素流动,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滇中旅游产业培育成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滇中旅游发展步入沿边开放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张霞 《社会主义论坛》2020,(5):F0003-F0003
云南省临沧市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丰厚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文旅服务模式,深化以文促旅,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为基本路径,形成民族文化魅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项目融合。依托临沧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深化以文促旅,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开发中。  相似文献   

6.
王冰 《社会主义论坛》2014,(1):31-31,3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的转型发展、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随着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深入实施,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正处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区两带四城多点”发展的双翼,位于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石林转型发展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古时候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崇虎、尚黑、贵左”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自称是太阳之子,火的民族、虎的后代。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论坛》2013,(12):I0002-I0003
遵照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及“两强一堡”建设规划,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富民强州”发展目标,并审时度势地编制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强州建设规划纲要》,为楚雄州2012年至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了认识、标明了方向、编制了规划、细化了项目、明确了任务。楚雄州贯彻落实文化强州《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美丽楚雄”之“彝族文化大观园”文化品牌这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赋予旅游以内涵,增添旅游的乐趣.这正是旅游的魅力所在。近年来.韩国正是利用本土的和外来文化资源以及时尚文化,与旅游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领跑助推旅游业,使旅游业因之做大做强。这对正致力于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建设的云南来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开发前景。剑河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增强大文明、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景观、大服务、大交通意识,清醒定位,科学规划、打造品牌、综合发展,以“民族原生态、休闲度假游”生态特色旅游为主,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山水资源和特色资源,打造“中国浴城”、“极具苗侗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使剑河旅游业彰显独特魅力,焕发久远生机。  相似文献   

11.
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县城.应该用什么样的目标和理念击打造?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运作?丽江市玉龙县以人为本,充分依托丽江市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纳西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把县城的建设定位为集山、水、城、田园、民族文化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产业支撑强动有力,民族特色浓郁,非常适宜旅游、体闲、度假和居住的国际化的风景园林城市。并运用全新的市场操作手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经营城市”和“一搅子”招商建设的新模式.从经营土地入手,全面盘活和持续运营城市资源,为玉龙县城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5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出要通过构筑一核、两轴、三圈、四极、五通道的空间结构,使昆明、曲靖、玉溪、楚雄这4个滇中城市的GDP超过8680亿元,人均GDP接近4.2万元。  相似文献   

13.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彝族服饰文化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研究彝族服饰文化,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对于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开发利用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理州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这里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白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长期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并与边疆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人文荟萃、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大理的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取得明显的进步,先后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2003年4月,李长春同志到大理进行视察调研。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大理州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地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改革.大理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思想大解放,才有彝州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面对经济实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禀赋不足、发展活力不强的状况,楚雄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活力楚雄、构建和谐彝州,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滇中经济圈新的增长极、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找准突出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坚定不移地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推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云南省临沧市这块神秘的热土,有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宜人的气候、独特的风光、多元的文化、淳朴的民族、浓郁的风情,是地方文化植根繁衍的沃土,是民族文化增辉添彩的调色板,是特色文化彰显魅力的万花筒。我们要按照科学发观的要求,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抓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文化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统一。充分挖掘临沧地方文化的深刻内涵,全面展示多元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关系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民族文化根基的稳固,关系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云南丽江自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探索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双赢的“丽江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主要手段,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丽江模式”不仅为困惑许多地方的古城保护事业探索了新路,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它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旅游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化的魅力,只有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才能加大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辟旅游的新道路。今年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重大部署,这是深入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推进旅游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创新举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战略的高度,以开阔的思路、独特的风格建设南诏国和大理国两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全面提升大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富民强州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基础设施、重点产业两大支撑,突出农业、工业和城镇化三大重点,实施工业强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生态立州四大战略,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新的增长极、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枢纽、外向型优势特...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文旅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育旅游后续产业以及建设“中国绿色锌都”的发展目标,并付诸于实践,全县民族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