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大片《一九四二》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热评如潮。而改编于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自然也表现抢眼。  相似文献   

2.
由著名作家刘震云编剧,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国产大片——《温故1942》作为贺岁档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影片以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河南受灾百姓逃荒路上发生的故事。从1942年蔓延至1943年的这场大灾荒,共造成300余万河南人死亡,上百万河南人逃荒到陕西西安等地,成为后来的"河南担"。70年后,当再次梳理这段悲怆的历史时发现,除了极少数传教士和个别中外记者留下片断记录外,历史却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很少,本文以一个逃荒亲历者的视角揭示当年那段历史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3.
费芸 《红岩春秋》2014,(5):34-36
正白修德本名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移民第二代,在哈佛大学念书时曾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抗战时期,白修德曾在重庆国民政府任宣传部顾问,也是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写出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国的惊雷》。在抗战期间所有驻华美国记者中,白修德被认为是最倾向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知道刘震云,是从《一地鸡毛》开始,后来又看了《手机》《温故一九四二》,这些故事让人渐渐知道他在用不一样的文字写故事,用故事讲生活。刘震云写的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刘跃进是个厨子,他丢了一个包;在找包的过程中,又捡到一个包;包里的秘密,牵涉到上层社会的几条人命,许多人又开始找刘跃进。犹如一只羊,无意中闯到了狼群里;由于它的到来,世界变得不可掌握。"这是《我叫刘跃进》小说的梗概。出差回来的路上在机场买了这本小说,小说在讲故事,而且故事很好看,到西宁已经基本看完  相似文献   

5.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西行漫记》一书的封面,是一位英姿焕发的红  相似文献   

6.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1937年的延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扣《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国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在广大农村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部分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饥荒。由于饥荒的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人口的大量非正常损失,在这些地区中河南信阳是一个典型。本文借助河南信阳地区已公开的部分人口统计数据、相关人员的回忆、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已发表的学术文章,分析1958~1961年大饥荒期间该地区人口的变动趋势,特别对人口变动量进行了计量考察;进而分析饥荒形成的制度性原因,以期对解决当今的农村治理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白修德,本名西奥多·哈罗德·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白修德是中文名,他是二战时期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的首席记者,也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培养的第一位本科生弟子。两人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是毕生的挚友。白修德离开哈佛大学之后,一直与费正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甚至用费正清的姓Fairbank为儿子大卫·费尔班克·怀特命名。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9.
1983年5月14日,胡乔木在《会见美国记者白修德的谈话》中谈到江青的“残忍”时说:“我可以告诉你这样一件事。江青陪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去天津附近的小靳庄参观(她认为小靳庄是她的一个代表作),他们的汽车在路上撞死了一个人,马科斯夫人要求赶快停车,但江青拒绝停车。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江青的人格,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她也是多么残忍!”(《胡乔木谈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10.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幽默诙谐驱散了延安上空的乌云,凌青如沐春风。毛泽东对罗德里克说:赫尔利最多只给小米饭吃,不开欢迎会,不拍巴掌。“四八”烈士事件“极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搞的”除了斯特朗女士外,来延安的外国记者还有上面提到的贝却敌、白修德、阿屈·斯蒂尔等。阿屈·斯蒂尔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延安时我有幸做过毛主席的几次翻译。除同一些外国友人的一般性接触没有留下文字以外,有记录可查的较重要的翻译有两次:一次是同阿屈·斯蒂尔,另一次是同罗德里克等几位记者。谈话时间是在1946年9月29日,记录全文后来以…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重温共产党人的"圣经"——《共产党宣言》,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记者: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中  相似文献   

13.
胡乔木本人在1983年5月14日曾对美国记者白修德说:“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我被选为中央委员,同时成为新成立的中央书记处的候补书记。这个书记处是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的。……因为在书记处工作,所以既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信任,也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信任。邓小平同志对  相似文献   

14.
据《参考消息》报道,迪克西使团是第一个与中国共产党最高层接触的美国官方组织。它是由美国官兵组成的一个小兵营,是美国派到延安的军事观察团。它于1944年来到延安,于1947年解散回国。它同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高层接触,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早了28年。今年8月,使团成员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党史文苑》2010,(7):26-30
哈里森·福尔曼是一位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朋友,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碍,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报道了模范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及艰苦卓绝、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党历史上,毛泽东曾以实干著称。延安时期,流行这样的顺口溜:"毛泽东的实际,王明的口才,博古的理论,周恩来的人才。"这样的概括未必准确,却反映出当时人们十分推崇毛泽东的实干之功。他还给美国新闻记者兼作家白修德留下了"不尚空谈,对我所说的都是实际情况"的深刻印象。的确,作为实干家的毛泽东,曾在党内十分推崇不尚空谈的思想方法和  相似文献   

17.
丁亥年春节前夕,盐城晚报组织社区记者开展“访寒送暖”活动,于2007年2月16日、17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组合报道《走近市区空巢老人》,这是晚报采访部门春节报道总体计划中的一部分,与《忙忙忙!今年年味更浓郁》、《在盐城过年的外国人》、《金猪年春节盘点:风调雨顺春光好满城吉祥欢乐多》等其他组合报道,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成为春节期间本地纸媒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和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生与中国紧密相联。她先后六次访问中国,并在1958年9月第六次来华后定居中国。每当中国革命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她都及时赶到中国,凭着记者特有的锐敏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用饱蘸感情的笔调出色地报道了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变革,从而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斯特朗于1885年1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小镇弗兰德。1908年大学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后。她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活动,担任西雅图教育委员会委员,竭力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斯特朗1921年去了莫斯科,在那里度过了近三十年的时光。她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是一个风云际会之点,是一个具有夸张的地理意义的临时宿营地……重庆是一个成千上万人分享过的插曲……大人物和小人物,高尚者和贪污者,勇敢的人和胆小的人,都曾在重庆聚会过一下。"抗战时期曾在重庆生活过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如是描述。这期间,著名文学家茅盾也来到重庆。不过,他不是过客,也不仅仅是来"聚会"。他肩负使命,以纸笔作刀剑,投身于抗  相似文献   

20.
抗战八年,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被传之四海,惊天动地。对此,不少有识的外国记者、作家在当时就作了出色报道。像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福尔曼、白修德、贝尔登、贝特兰和爱泼斯坦等许多人的著作,都早已成为中国抗战史实的重要见证。在这些人之中,依斯雷尔·爱泼斯坦是十分突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