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晓明 《群众》2009,(4):62-63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2008年底中央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扩内需、保增长”,投资重点集中在民生领域,凸显了中央通过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思维。改善民生与确保经济平稳增长是紧密相联的,自2002年以来,我们扬州市已连续8年颁布1号文件部署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逐年加大民生项目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9,(1):31-34
2008年的岁末年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景洋 《今日广西》2008,(23):9-9
【背景】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增长与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改善民生并进。 其中,第五项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面对急转直下的国际经济环境,"保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008年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是近年来全国上下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以往,人们更多的是从"分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工作主线为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并强调把"保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9,(1)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不是取决于亿万富翁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是否得到充分保障。2008年的岁末年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6):13-13
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前进论坛》2009,(8):19-20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制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把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放在了首要位置。随后,央行出台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上述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1-14
世界经济:增长仍将持续发展势头放缓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金融市场动荡和油价高企的严峻挑战。世界银行2008年1月9日公布的((2008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2008年将降至3.3%,低于2007年的3.6%。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9,(1):44-46
2008年11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参见本刊2008年第六期),决定今后两年要投入4万亿元,本刊就读者关注的4万亿元投资的构成、投向、作用及可能产生的问题等,根据相关权威资料,以问答形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台湾经济总体表现为:“经济衰、民生闷,改革难、亮点少”。增长乏力,连续两年低于2%;产业转型困难,除旅游等少数产业外,整体表现欠佳,尤其是电子、石化等重要产业表现不如预期;民生问题突出,工资停滞成为最大挑战;经济改革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亮点少,仅在涉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大亮点是两岸经贸合作热仍在持续全面发展,并取得多项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政报》2010,(3):F0002-F0002,F0003,F0004
2009年。通辽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项民生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完成总投入18亿元。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做到了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各地和各级政府都一直把加快经济增长当作解决一切社会经济矛盾的首选,而在增长速度下降和国民经济进入低增长的阶段,就要面对新的选择了。选择国民收入和人口密度指标考核政府业绩,是要及时调整政府的行为,把工作重点从招商引资和圈地盖楼转到服务民生,消解矛盾,谋求长期可持续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下半年海南经济增速减缓,全年增长率为9.8%,是2003年以来首次增长率低于10%。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推出各项调控措施,进入2009年以来,经济下滑势头得到一定的控制,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暖。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的监测结果显示:一季度,海南经济运行依然保持良好态势,居民收入保持增长,物价持续上涨压力得到消除,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09,(4):22-23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已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我省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为准确把握海南公众对这场危机的看法,了解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需求,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最近在全省10个市县166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近九成受访者对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对2008年为民办实事具有很高的满意度,对共克时艰,促进经济增长“有信心”——  相似文献   

16.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8,(24):10-12
从银根紧缩,到放贷适度放宽;从购销两旺,到市场疲软:从原材料的冲天上涨,到跌落谷底;从“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到“一保一控”(保增长、抑通胀)……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2008,终于在我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浙商的奋力拼打中行将结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岁末的浙江经济正呈现出“增长平稳、物价回落、转变积极、民生改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郭芳 《小康》2008,(4):42-47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概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关注民生问题。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预算草案报告,则被视为一份典型的民生财政预算报告。在2008年预算支出中。公共产品支出比重继续扩大: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2008年还要增长45.1%;2007年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2008年还要增长25.2%;2007年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增长13.7%。2008年还要增长24.2%…… “建设财政”正逐步转移到“民生财政”上来,“民生”已然成为最明显的关键词。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同时进行。中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昭然。那么,地方政府呢?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由GDP政绩观左右的发展阶段之后,地方政府将如何推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两会期间,《小康》记者专访了来自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0个市长代表。谈他们的发展与民生,以及他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规划纲要》包括14项预期性指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反映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10个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达到或超过预期,但反映经济结构的4个指标中,除城镇化率达到预期外,其余3个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  相似文献   

19.
数字浙江     
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公布了2008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活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