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2.
两岸“三通”问题是两岸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一直是两岸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实现两岸全面“三通”,不仅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两岸能否迈向统一的必由之路。研究两岸“三通”问题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两岸“三通”基本实现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现实价值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重大转折以来,一系列民调数据和2012年大选结果显示,“统派”在台湾社会的边缘地位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反映出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异化问题仍相当严重。大陆必须注重关于“和平统一”的论述。当前最主要的是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之间的连接,并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促进台湾社会“中国认同”的重塑,奠定两岸统一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4.
两岸“三通”问题是两岸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一直是两岸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实现两岸全面“三通”,不仅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两岸迈向统一的必由之路。研究两岸“三通”问题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是“台独”的新翻版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特别是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 ,在同“一边一国论”的斗争中 ,我们要善于把握WTO与“三通”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 ,反“独”促“统” ,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力争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更大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对台问题的论述,丰富完善了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报告首次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两岸签订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两岸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等一系列新思想、新主张,表明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既尊重客观现实,又与时俱进,既保持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又在策略上更加灵活、务实,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政局变迁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3月18日政局变动后,美国对台政策在一定幅度内进行了调整。当前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继续维持对台基本政策方针;“一国两制”原则在美国国内日益引起争议;美国将增加对台军售和加强对台的安全保护;对中国大陆“动武”定义进行宽泛解释;将两岸关系和其他问题挂钩;敦促两岸恢复对话,以拖化压待变;利用“第二轨道”加强影响两岸关系。美国此举既试图稳定两岸关系以避免直接对抗,也试图扶植和利用陈水扁,延迟中国的统一进程,继续“以台制华”,遏制中国的进一步崛起。  相似文献   

8.
8月3日,陈水扁公开宣示“台湾与对岸的中国是‘一边一国’”,呼吁台湾人民“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一边一国论”的出台,震惊了两岸各方,给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投下重大阴影,也暴露出陈水扁顽固台独分子的真正面目。全球一切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的人士不能不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不对台独势力的嚣张挑衅给予坚决的回击。  相似文献   

9.
2008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即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建立两岸特色经济机制;倡导中华文化;扩大人员交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等。“六点意见”是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客观分析当前两岸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立的指导性纲领,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以及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伟大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迅速升温,达成多项协议,发展态势良好。但其中却显现出新的问题即“立法院”在两岸事务中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来阐述这一问题,并且就此提出其对台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近年来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彼此间的政治互信有所增强,但是由于对于统一事宜缺乏一致的思想观念或政治理念,在对台文化统战工作中,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作用未能真正充分发挥,因此亟需充分认识文化认同在对台文化统战工作中的意义,在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对台文化统战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对台文化统战路径和具体策略,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台独"势力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受到"台独"活动的严重威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缓和与发展两岸关系,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争取台湾民心,党中央调整对台工作思路,推出一系列对台工作新论断、新政策、新举措,开创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峡两岸两会随即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制度性协商,并在两岸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岸关系发展露出新的曙光。但两岸关系错综复杂,岛内民意发展尚存变数,加上美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取得重大改善仍需时日。因此,两岸执政当局和两岸同胞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建立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深化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对台的一项基本政策,有效地回应了长期割裂的两岸关系现实。它为完成中国现代化任务以及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政治环境;它是和平共处原则在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运用和新的创举:它为海峡两岸提供了政治整合以及政治权力分配的思维路径;它体现了两种不同民主制度共存的可行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它为两岸政治秩序提供了和平发展的构建模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为构建两岸和谐发展和统一关系,将继续发挥重大的框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思想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两岸一家亲""大陆发展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等对台工作思想。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既重视一脉相承又强调与时俱进;既重视两岸各自利益又强调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既重视法理因素又强调情感因素;既重视经济社会融合、心灵契合又尝试探讨两岸政治关系;既重视台资企业又强调基层民众与青少年,是新时代开展对台工作的行动纲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对台军售的危害不言而喻,更阻碍了两岸和平发展的进程.对于台湾岛内一些反对两岸统一的人是一种“鼓舞”。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开始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日益密切,签订了一系列互利互惠的协议和条款,开启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然而在政治上的协商和交流相比显得滞后,这成了困扰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在“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上的刘国深教授提出“球体国家理论”,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和协商做了新的理论阐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和平发展方向。两年来,两岸公权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构建了和平发展愿景,逐渐制度化了两岸共同经济利益,从而推动了两岸和平发展进程。这种背景下,“反独”的新任务就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如何与民进党接触、交流,并达成共识。“促统”就在于站在民族高度如何实现两岸公权力之间的政治谈判。“反独促统”工作的关键在于两岸民间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资源.挖掘、利用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对做好对台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核心在于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增进民族认同,激发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助力两岸统一事业.运用SWOT分析法梳理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对重庆发挥优势,打好“抗战文化牌”、做好对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