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须给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一次重大的变革。民族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发育程度低,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民族成份多样,各民族交叉居住,经济文化发展参叉不齐,先进落后并存,民族因素复杂,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一个民族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和各民族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内陆山区省份。全省现有49个民族成分,除汉族外,还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77%。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出现不断拉大的趋势。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进行活动的舞台,任何民族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与发展。当前,在我们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消除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急待研究解决的严峻问题。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远远较汉族地区落后,尽管经过建国48年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是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悬殊。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地带,至今甚至温饱问题未获解决。可以这样说,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从国家的大局出发,也只有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社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分析了建国之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社会状况和特点,深刻指出进行社会改革是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需要,是使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性措施,并结合我国国情科学地提出了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正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才得以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先后分4种类型进行,使各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地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了社会的动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5.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国家繁荣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将对民族关系发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在整个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今年年初,由国家民委政研室主办的首都春季民族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这是与会者的普遍看法。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实践的时间不长,但实践已表  相似文献   

6.
加强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加强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新疆各民族间交往的增多和民族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新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提高做好民族工作、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要加大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首都北京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全国56个民族都有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和学习。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有5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27%。少数民族在北京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人口较多的回族和满族各有自己的以街道、乡村为单位的相对聚居地区。目前,城区有13个少数民族聚居街道,郊区有5个民族乡(喇嘛沟门满族乡、七道河满族乡、长营回族乡、于家务回族乡、檀营满族蒙古族乡)和111个民族村。建国后,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少数民族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北京市少数民族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回顾建国以来北京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全面推进首都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民奉献,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模范先锋.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4,(4)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事关大局;民族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打高压"三股势力";在各族群众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等有关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统一的我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始终坚持把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加强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高等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高等院校创办50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服务于民族地区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为我国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我国已有独立设置的民族高等院校13所,民族地区拥有的高校101所。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由1951年的0.21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6,(2)
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既是回族群众聚居地区,也是首府乃至整个自治区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长期以来,回民区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不断拓展新思路、探索新做法、学习新经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区上下持续呈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三个离不开"筑牢民族团结基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准确定位,也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回民区坚  相似文献   

13.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理州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前,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把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大理州农村少数民族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1950~1965年,我国共翻译出版了蒙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藏文和朝鲜文等5种少数民族文版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少数民族文版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广泛传播是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有利于毛泽东思想嵌入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信仰之中,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中共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也为我国当前领导人著作少数民族文版的翻译、出版与传播也提供了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报告指出 :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判别一切工作的是否得失。这不仅对我国四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是衡量和科学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况的根据 ,更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一、用“三个有利于”为指导 ,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毫无疑问 ,建国后五十多年来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同时 ,我…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新中国一成立,周恩来就努力探索如何尽快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正确途径,其中蕴含着不少精辟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重温他的这一光辉思想,不仅倍感亲切,而且对缩小地区差距、加快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一、现代化启动的战略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启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是个政治问题。周恩来在探索民族地区现代化时,总是站在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巩固各民族团结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高度来认识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8.
却金扎布 《实践》2007,(2):17-18
加快发展,是民族地区改变面貌、缩小差距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这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建设、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已有很大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共同因素不断增加。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19.
马亚平 《党史文苑》2012,(16):74-75
加强和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高的省,尤其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抓紧抓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工作。”200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新阶段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 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历史和现实再次证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只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