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政策》2007,(10):61-61
最近,国务院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牧不只是单纯的政治、经济手段,而且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本文正立足于此,以史为鉴提出了如何培植新的族际文化制衡机制,在相互制衡中实现多元文化优化配置,从而真正落实退耕还牧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西部退耕还林(草)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西部退耕还林 (草 )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具体实际问题如补偿差异问题 ;退耕后的税费减缓及补偿期限问题 ;林牧区的退还补偿问题及退耕后的农户新经济增长问题 ;农民的切身利益若不加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解决 ,将会影响这项战略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额尔敦 《前沿》2002,(12):56-57
西乌旗是较早彻底退耕还牧获益的一个旗。七月下旬 ,利用暑假之际 ,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 ,笔者对该旗退耕还牧还草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情况 ,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调查。一、退耕还牧以前的状况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区出现的三次开垦高潮中 ,西乌旗也开垦搞农业。 195 8年至 1981年 ,这个旗由 5 5户、167人务农一下增加到 80 8户、 4117人 ,设 11个农业队 ,累计开荒草原 70万亩。因为 ,违背“天时地利” ,粮食产量极低 ,亩产一般在 2 5— 40斤左右 ,最低时仅为 16斤。吉仁郭勒苏木 (公社 )两个农业队 ,1980年春天播种 3万斤籽种 ,秋天只收回 6千…  相似文献   

5.
张志 《小康》2012,(5):72-75
政府一方面让老百姓退耕还湖,号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另一方面开发商却将豪华别墅修建在洱海上。是谁在侵占湿地,侵犯洱海?  相似文献   

6.
《半月谈》2004,(1):72-72
关于退耕还林补助年限问题,国家现行政策是这样的,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  相似文献   

7.
声音     
抗旱救灾,应善做减法抗旱不仅要善做加法,也要善做减法。所谓减法,就是在偏僻闭塞、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放弃一些  相似文献   

8.
退田还湖:圩区防洪减灾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骞 《中国减灾》2004,(1):38-40
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大洪水和特大水灾之后,国家将“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自1998年冬季,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4省实行了大规模的退田还湖,至2003年底基本结束,共将1461座圩堤实施了退田还湖,其中单退(指退人不退耕的退田还湖)圩堤876座,圩区面积2320平方公里;双退(指退人又退耕的退田还湖)圩堤585座,圩区面积580平方公里,62万户242万人因退田还湖而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工程实施5年以来,退田还湖圩区在防洪减灾方面暴露了较多问题。笔者曾于2001年2~3月和2002年11~12月,先后两次深入鄱阳湖区都昌、星…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陡坡耕地是造成湄潭水土流失和影响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根源,总结2002年以来湄潭实施退耕还林的情况,介绍了退耕还茶等坡耕地利用模式,并对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现就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有关部门:我省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全省累计退耕140万亩,新增林草面积340多万亩,工程整体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从2000年开始,全省累计供应退耕补助粮8003万公斤。由于退耕粮供应工作政策性强,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为了进一步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全省退耕补助粮供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项目实施地区的县一级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退耕补助粮供应工作的重要性,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补助粮政策,把这件关系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大事抓紧、抓实、抓  相似文献   

13.
山 西省从治理生态环境、改 善生存条件入手,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领导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落到实处。到目前,已完成造林种草59.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种草17万亩,宜林荒山地造林种草42.4万亩,同时还预整造林地43.3万亩。 山西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省份。特别是黄河沿岸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态条件极为恶劣,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925万亩,25 度以上坡耕地365万亩,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一地区,本区段入黄泥沙占到全部入黄泥沙的 1/4。国家实施西部大…  相似文献   

14.
吴国清  殷耀 《半月谈》2003,(24):48-50
8年后如何稳住退耕还林成果?退耕后农民的生产生活何以为继?记者最近就这些问题在已经退耕还林还草9年多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现已改为市)采访,发现这里的干部群众已经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国务院西北开发办农村生态组副组长秦玉才认为,乌兰察布盟的退耕还林工作已经探索出一种好模式,值得认真总结推广,乌兰察布盟能绿起来,内蒙古其他地方和西部的许多地方都应该绿起来、稳得住、富起来。  相似文献   

15.
白林  刘书云 《半月谈》2003,(11):43-45
幼果初挂。种大果还是种小果?信政府还是信果商?信北方还是信南方?陕西省周至县10多万猕猴桃“果把式”今年犯难了?  相似文献   

16.
《江西政报》2007,(21):7-9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市委办发[2010]8号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及省属驻张各部门各单位:为进一步高举节水旗,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逐步退耕还水,保护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决定对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国发〔2007〕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政报》2008,(6):36-3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以下简称“两个确保”),现就完善我区退耕还林政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0.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我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试点以来,到2003年底已完成退耕还林1076万亩,为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根据市审计局对全市2002年至200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发现退耕还林在资金使用、政策落实、工程实施及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切实保障退耕农户的利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切实保护退耕农户利益各地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必须按照林业部门认可的实测面积,将国家政策补助如数兑付给退耕农户。各镇(乡)、村社以及业主都不能侵占实测面积与计税面积(或习惯亩)的差额部分,损害退耕农民利益。凡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和粮食的,要按照《退耕还林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