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民 《唯实》2003,(2):56-60
《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确认了人权的基本特征。我国对这两个公约的批准 ,必将促进我国人权保护的发展。我国的人权规定与国际人权两公约相比 ,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方面 ,还存有差异 ,这势必对我国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人权问题造成冲突。要完成国际人权两公约在我国的适用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相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人权宪章》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先后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尽管从形式上看不是公约,但许多学者认为该宣言有习惯法的效力。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宣称反对《世界人权宣言》,我国也一贯尊重《世界人权宣言》的主张。将《国际人权宪章》中规定的人权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相关比较,找出我们立法的不足,是我们良好地履行自己承诺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基本人权是人生而享有,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权利。就个人而言,个人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在这些基本人权的保护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而对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基本人权的保护,影响着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在中国的实施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中国农民的基本人权状况及其与两个国际人权公约要求之间的差距,以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6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责难,却对自身的人权问题避而不谈。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人权纪录,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我们特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5.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我国已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们有义务切实履行对《公约》的承诺,以《公约》为参照去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公民的迁徙自由权的实现不仅意味着我国顺应世界保护人权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需要明确《公约》和国内法律的关系,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我国发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二00九—二0一0年)》(以下简称《人权计划》)。通过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人权和宪政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必须按照人权计划的要求,通过大力实施人权计划,不断完善宪政建设才能实现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蒋睿  于游 《党史博采》2009,(12):27-28
2009年,我国发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二00九-二0一0年)》(以下简称《人权计划》)。通过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人权和宪政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必须按照人权计划的要求,通过大力实施人权计划,不断完善宪政建设才能实现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2,(10):60-60
《中国:共生崛起》钱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05 “共生思想”从哲学思想出发,旨在努力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危机和矛盾,构建21世纪的新秩序。从本能追求支配性关系,到自觉追求共生性关系,是人类从过往文明形态,向生态文明形态的进程中所必然要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新型关系。联合国宪章、人权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文化多样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是共生思想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光辉折射和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12):31-31
目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题为《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在促进与保障公民各项基本人权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2001年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全球人权问题的年度报告,恶意攻击中国等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同时悍然宣布将在3月日内瓦举行的第57届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再次提出“谴责” 中国人权记录的决议案。两天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3月6日下午,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正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和人权理论。江泽民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有: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权是多数人的人权,是全国人民的人权;人权是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人权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人权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魏飒 《学习月刊》2014,(2):80-81
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持续、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人权本属于一国国内法管辖。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问题开始国际化。1814年,英、法两国政府签订的《巴黎条约》第一次明确表示,谴责贩卖黑奴这种不人道的行为,并同意开展国际合作,制止贩卖黑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逐步正式进入国际领域。国际社会通过了《禁奴公约》和《禁止强迫劳动公约》等文件,标志着人权开始由国内法纳入国际法管辖的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权国际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二战中,德、意、日法西斯粗暴践踏人权、残害生灵,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慨,各国民众普遍提出了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1998年10月5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4条关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或者供认罪行”的规定,引起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沉默权的思考。因为,沉默权现已成为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研究沉默权,从诉讼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被政府怀疑或指控有罪的公民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待遇和权利,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政府在追究公民刑事责任方面的强大权力,把两者进行对照,可以从中发现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实体真实与正当…  相似文献   

15.
美国民主输出在国际法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国际人权保护问题上,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构建自始就体现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价值观及文化。美国一直试图将人权保护普遍化、法律化、国际化,美国对国际人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和观念、作为国际人权保护机构的倡导者和领导者等三个方面,美国的民主理念、价值观及人权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但在国际人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美国所宣称的民主的国际人权保护充斥着法律悖论,美国的国际人权保护是一种颇具欺骗性、隐蔽性的“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16.
人权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愈发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科学把握世界人权发展态势、审思中国人权事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人权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系统构筑了新时代中国人权工作的基本理论,涉及发展特性、涵盖内容、本质目标、基本保障、全球视野等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有效指引了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工作并宣示了中国人权发展的世界主张。  相似文献   

17.
李锋 《世纪桥》2007,(11):14-15
近几年来,人权问题是许多人讨论与关注的热点,中国的人权事业也正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为此,有必要回顾过往一百年来中国"人权"所走过的道路,总结中国"人权"发展的经验教训。此时梳理中国人权发展的百年历程,也正是为了更好"展望将来",以期对促进人权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人权的主体性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瑞英  夏永梅 《探索》2003,1(5):85-88
人权是一个主体性概念,因此研究人权问题必然要讨论人权的主体性.本文试从人权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来揭示人权的主体性,并探讨了人权的客观性,阐明应当通过正确发挥主体性来推动当前中国的人权状况进步.  相似文献   

19.
据2008年12月10日的《光明日报》报道: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接受了《人权》杂志专访,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是人的生活水平和尊严、价值的提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权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中国人权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别人权报告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非 《学习月刊》2011,(9):36-37
4月8日,美国老调重弹,通过炮制7000多页的《2010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朝鲜、古巴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横加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