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江总书记交办给我市的四件大事之一。他指出:从现在起,要大搞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把加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九五”期间,全市紧紧围绕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完成营造林166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46.9万亩,飞播造林95.2万亩,封山育林621.4万亩;营造生态公益林395.5万亩;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68万亩。全市森林面积由“八五”期末的2530万亩增加到2970万亩,增长11.4%;森林覆盖率由“八五”末的20.47%提高到2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相似文献   

2.
滇云     
《创造》2012,(9):16-16
云南全省陡坡地生态治理启动9月7日,云南全省陡坡地生态治理启动会议在昭通市举行,全省陡坡地生态治理正式启动。省委、省政府决定,2012年至2020年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1000万亩,其中,"十二五"期间实施400万亩,"十三五"期间实施600万亩。秦光荣书记在批示中指出,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是省委、省政府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1,(1):212-213
2008年市委三届三次全委决定加强"五个重庆"建设以来,永川区在"森林永川"的建设中累计投资近15亿元,新造林35万亩,提前2年超额完成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32万亩新造林任务。城市森林工程:重点实施了55公里景观大道,11个城市森林公园,11个城区山头绿化,7500亩城周森林屏障工程,新增城市景观林1084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20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农村森林工程:实施了1911公里通道绿化,431公里水系绿化,新发展30万亩速丰林工程,建立了5个万亩示范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2010年,永川区投资54889万元,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15.5万亩,占重庆市下达计划的103%。  相似文献   

4.
潼南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幅员面积239万亩, 辖31个乡镇,总人口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全县现有林业用地63.4万亩,其中有林地54.3 万亩,森林覆盖率22.9%,活立木总蓄积113万立方米。潼南县天然林保护工程于1998年正式启动,共实施管护面积15万亩(划分为重点生态保护区9万亩,一般生态保护区3万亩,商品林区3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2万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  相似文献   

5.
《公民导刊》2011,(1):291
2010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绿色兴政"的要求,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彭水、打造生态苗乡、绘好风景画廊、实现富民兴县"为主题,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纵深推进森林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了森林工程各项任务。全年完成造林13.25万亩,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12,(1):242-243
2011年,森林荣昌建设立足"开发致富之山,打造宜居之城"两大主题,按照"以森林换生态、以森林造宜居、以森林富百姓"的工作思路,狠抓了森林工程项目、退耕还林工程、林权制度改革、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全年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8.693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首批"市级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7.
《山西政报》2011,(24):2
201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平鲁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把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转型跨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抓手,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奋力赶超,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布局、大工程带动、大投入支撑,身边增绿和山上治本同步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富民有机结合。五年投资7亿元,完成大片造林35万亩,通道绿化350公里,四旁植树300万株,村镇绿化60个,林地面积达到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9%,林木绿化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新建万亩种苗基地1处,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带网衔接、城乡互动、快速推进的造林绿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1,(6)
“九五”期间,全县水利水电建设各项总投资达 5967 6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水利基本建设,小农水等资金 1606 1万元,永芝河、霞若、书松河等电站投资 2957 2万元,“村村通电”工程建设资金 874 35万元,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资金 5308万元,落实农网改造资金 1600万元。根据地方统计年报,“九五”期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由“八五”末的 3 63万亩达到“九五”末的 3 9万亩,净增 0 27万亩;全县电力装机由“八五”末的 0 67万 kw,增加到“九五”末的 1 394万 kw。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为缓解人畜饮水困难,加强防洪…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1,(1):242
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重庆版图中心,幅员面积2904平方公里,长江横贯县境47公里,是渝东北地区速丰林建设中心和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自2009年2月被确定为全市长江两岸森林工程示范段建设试点县以来,该县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动,完成示范段工程9.83万亩,建成龙眼、花椒、桉树万亩示范片3个3.75万亩,基本实现了"当年造林、当年见效"的目标,为改善  相似文献   

10.
滕英明 《重庆行政》2010,12(3):18-20
实施森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庄严政治任务,是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云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全市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建设的契机,在全县实施"生态兴县"战略。2008年以来,全县已实施森林工程60余万亩,超额完成了森林工程建设年度任务,被评为全市森林工程典型区县,森林云阳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正>万州从森林工程启动之初,就把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森林万州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城市经营理念,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充分利用万州依山傍水的自然禀赋,打造绿色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他们按照"城市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更宜居;农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库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三峡工程更安全"的总体要求,着力对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研究,确定万州区森林工程建设期限为8年,即2008—2015年,比全市森林工程总体安排提前了两年。总体目标是2011年建成市级森林城市,力争2015年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即2008至2011年,全面推进森林工程。完成新造林52万亩,改造低效林54万亩,建设城市绿地2.28万亩,全区新  相似文献   

12.
潼南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幅员面积239 万亩,辖31个乡镇,总人口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全县现有林业用地63.4万亩, 其中有林地54.3万亩,森林覆盖率22.9%,活立木总蓄积113万立方米。潼南县天然林保护工程于1998年正式启动,共实施管护面积15万亩,其中重点生态保护区9万亩,一般生态保护区3万亩,商品林区3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2万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潼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经过县林业局、县天保办的精心组织实施和全体管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通过严格保护、大力培育,潼南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潼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象山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部署要求,坚持高起点、高质量,以城市绿化提升、森林城镇(休闲公园)建设、森林通道绿化彩化、山体森林优化改造、废弃矿山复绿整治、生态公墓绿化美化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打造象山特色森林城市。五年间共完成平原绿化1.7万亩、山地造林2.73万亩、河道和村道等林带林网绿化长度213公里;移坟墓1.3余万座、治理废弃矿山41座,增绿730余亩;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城镇9个、森林村庄167个、森林休闲公园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放大生态优势和提高环境质量,创建打造最佳人居区,宁海县从提高人均拥有林地面积、人均森林蓄积量、县域森林覆盖率着手,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园林城市、森林村镇、绿色通道、绿色水岸、效益林业、生态森林等六大建设工程,全面实施428行动计划:完成造林4万亩以上,新增森林蓄积量50万立方米,平原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我们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林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县成片造林52万亩,其中经济林24.7万亩,四旁零星植树2927万株,全民义务植树1560万株,封山育林58.9万亩,幼林抚育26.3万亩,与“八五”期末相比,全县有林地面积增加6.2万亩,增长3.6%,活立木蓄积增加45.6万立方米,增长22%,绿化覆盖率由45.5%上升到53.3%,增加7.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24.2%上升到27.8%,增长3.6个百分点。受到了国家和重庆市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全国营造林先进县、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示范县、重庆市生态林工程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并两次捧得“绿化杯”,12人获得市级以上的表彰,顺利通过了基本绿化达标验收。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实施50个扶贫整村推进和50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二、解决8300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水窖3000口。三、完成通乡油路建设89公里,实施通村路面硬化工程150公里。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00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80套。五、实施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保险25万亩,森林火灾保险465万亩,民房火灾保险6.47万户。六、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完成投资2500万元。七、实施金保巷、莲花巷、金安巷、春溪巷等4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八、投资1900万元,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实现集中供气3000户,免费发放节能灶具1.1万套。  相似文献   

17.
玉树藏族自治州属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十五”期间,玉树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社会政治稳定为保障,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州力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生态立州、畜牧稳州、非公活州、旅游强州、项目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七大战略,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特色经济日益壮大,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十五”末,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比“十五”计划提高6.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14%;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602元提高到2005年的4363.6元,年均增长10.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完成266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五年集计完成25.2亿元,年均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86亿元,年均增长19%,是“九五”期间的2.66倍。——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了畜牧业防灾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牧草良种基地、农牧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工程和青稞、洋芋、中藏药材、蔬菜、饲草料、牛羊育肥、特种养殖等“七大”基地建设项目,五年内共建设围栏草场325.73万亩,畜棚49.04万平方米;解决了4.56万人、49.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有近16%的牧民搬出了帐篷,实现了定居,目前,全州定居牧户占总牧户的73%;农牧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牧民生产经营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商品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开始向多元经济转变,农牧民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7%上升至目前的10%,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3.9元,年均增长6.87%。——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州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牢固树立“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职称”的责任意识,把抓好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强州富民的重要举措,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促进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五”期间累计开工建设637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7.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近3倍。共建成了106条县乡村公路,修建99座乡村独立桥,公路总里程达6285公里。实现了州府到省会、州府到县城的路面黑色化,县城到乡的部分公路等级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拉贡、龙青峡、聂恰河、坎达水电站先后开工建设,农(城)网改造和乡镇光伏电源项目全面实施,全州45个乡(镇)、80个村已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共争取落实地勘项目168个,储备了一批优势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旧城改造和小集镇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建成或即将建成,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六县危房改造工程和六县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公检法司办公用房项目,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用房和千部职工个人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成了州府及各县的电话扩窖改造,开通了互联网宽带业务,移动通讯覆盖全州主要城镇及4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商万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紧紧抓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启动实施的历史性机遇,狠抓递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的组织实施,使生态立州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全州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种草42.5万亩;天保人工造林0.39万亩,封山育林234万亩,天然林管护573万亩;长防林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12.2万亩,育苗0.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9%增长到2005年的3.2%;完成了2003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实现禁牧、休牧草场712.64万亩,减畜52.47万个羊单位,生态移民3003户;“消除白色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实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民族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3亿元,比“九五”末增加2亿元;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1420人次,比“九五”末增长214%,实现旅游收入2570万元,比“九五”末增长425%;个体工商户达到2535户,注册资金3951.5万元,从业人员5016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56.5%、69.2%和189.6%;私营企业达到67家,注册资金达到5514.8万元,从业人员近891人,分别较2000年增长204.6%、122.7%和185.3%;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年均增长9.1%;以宾馆、餐饮、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以加工制作安冲腰刀、民族服饰、帐篷、藏毯、陶艺、佛教工艺品、嘛呢石刻为主的民族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工作,保持了连续三年行政机关人员零增长的好势头;农牧区税费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乡用、财政专项资金分级管理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及上划工作,国土资源、药品监督、烟草专卖、编制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坚持不懈地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五”期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个,资金达2.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群众利益得到维护。围绕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职能,多形式引导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累计共安置城镇各类人员就业4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9%以内;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37元,年均增长9.57%。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以殛文化、教育、旅游、保健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富民县地处滇中,位于昆明市西北部,距市区2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003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7.9%,农村人口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常用耕地9.9万亩,其中水田46万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83亩,森林覆盖率59.3%。境内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多元的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许多有利条件。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九五”期间,全县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滇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等项目,五年间投入建设资金1.34亿元,兴…  相似文献   

19.
苏波  沈再新 《政策》2003,(1):49-49
来凤县国土面积20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3.4万亩,森林覆盖率47.79%。近年来,全国林业六大工程在我县启动实施的就有三个,即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县各地紧紧围绕三大工程建设总体思路,加强领导,大胆探索,较好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目前工程效益正得到发挥,农民正在从实施工程中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20.
我们如东县拥有104万亩滩涂,建国以来至90年代初,我们先后十一次组织大规模围垦,共匡围、开发土地31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去年省委、省政府将我县凌洋垦区3.5万亩滩涂作为全省“九五”期间百万亩滩涂开发的启动工程后,我们从搞活滩涂围垦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滩涂开发的新路子,实施大动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