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债务     
《实践》2014,(7)
<正>地方债务:也称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债务,例如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包括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还责任的债务。例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偿债资金由政府财政负担;后者的偿债资金则来源债务单位的预期收  相似文献   

2.
词语释义     
《实践》2014,(7):45-45
地方债务:也称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3,(8):59-59
据6月12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国家审计署目前发布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一些省会城市偿债率指标偏高,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有1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偿债率超过20%,最高的达60.15%。"目前,地方政府举债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只要有  相似文献   

4.
马红漫 《当代贵州》2014,(26):60-60
正我国乡镇政府债务状况堪忧。国家审计署近日报告显示,全国有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在湖南一些负债严重的乡镇,政府欠条甚至被视为地方"流通货币"。究其根源,导致乡镇政府债务沉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与分税制改革未到位有关。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主张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再加上2006年为保障农民利益而正式取消农业税,如今具体到乡镇一  相似文献   

5.
新闻新读     
《廉政瞭望》2010,(13):8-8
6月13日,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有关专家表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收缩和对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的叫停,  相似文献   

6.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时,首次披露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25%,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巴西。就债务风险而言,举债规模不在大,而在于偿还能力如何。但是,审计长刘家义对于地方政府还债方式的表述,却让人为地  相似文献   

7.
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面临的现实财政压力。由于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扮演了最终债务人的角色,地方政府并不因其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忧虑;中央政府则由于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填补赤字、偿还债务,同样不担心债务偿还问题,因此纵容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然而货币的超发、债务的积累以及支出的扩张,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人民财富的流失。而能够约束货币发行权、规范政府财政行为、保障人民财产权的,只能是一部严格的财政—货币宪法。  相似文献   

8.
郭田勇  陈澄 《前线》2014,(6):25-27
<正>地方政府债务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近年来其发展规模开始引起各方关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列为首要工作任务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简称《结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责任在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国这个超大的政治系统之中,省市县乡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本地资源有重大的支配权,对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负有重大的责任,对人民的幸福安康负有重大的责任,广大民众也正是从地方政府所为中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农民工待遇是涉及到中国约五分之一劳动人口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在解决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外来农民工待遇的思路上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熊伟 《新视野》2012,(3):105-109
自分税制实施以来,我国曾实行中央转贷地方、中央代地方发行、中央代地方偿还等三种地方债模式。这三者都有发债规模的控制,且都由中央承担最后偿还责任。导致这个事实的原因不仅仅在于《预算法》对地方发债的限制,更在于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下,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由国务院单方决定和调整,地方政府无法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进而独立对外偿还债务。今后应由全国人大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和《转移支付法》,以保障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同时,应制定《公债法》,防止地方滥用发债权,让地方政府有机会成为独立的财政主体。  相似文献   

11.
张丁榕 《唯实》2012,(6):50-51,4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潜藏很大风险。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2.
政府债务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证问题.本文基于51篇地方债务文献的729个效应量,运用元分析方法发现我国地方债务总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加权平均效应量约为0.10.进一步的元回归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一般会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债务的边际效用递减.我国西部地区和省级地方政府债务对经...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4,(12):48-48
梁朋等在2004年第40期的《嘹望东方周刊》上撰文指出:在地方政府中,苦于巨额债务的官员并不稀少。2003年,宁夏查明乡村两级负债达75124.9万元。截至2003年底,安徽省县乡政府负债约313亿元。而四川省由省级政府承诺偿还或直接作为债务主体借的债务总额达394.36亿元。2002年,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政府规模扩大、地方政府借款方式多元化等原因造成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学者们关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观点主要分成三种,分别是:负效应、正效应和无关联影响。政府债务对消费也会产生影响,部分学者认为影响有限,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债务对消费具有挤出效应。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其高昂的债务成本、较高的利率以及评级机构降低主权信用评级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会演化成债务危机,预防危机要做到以下几点:控制政府债务结构;调节国债市场利率;制定法律规则约束;加强市场约束;降低借贷成本;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调整财政规则等。  相似文献   

15.
正化隆县坚持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化隆县严格落实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制定《化隆县政府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偿还地方性债务3.94亿元,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27亿元;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和国家大普查、成效考核等检查验收,各类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强调: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 在过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7.
正地方政府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可以大幅提高政府投资规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居民福利水平。但是地方政府债务如果缺乏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则会出现债务风险,甚至进一步演变成地方债务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各国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中,地方政府举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呈现了规模大、举债方式多样化、隐蔽性强的特点。同时,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防范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新预算法实施开启财税改革大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这是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20年来的首次大修。修改后的预算法规范了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规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有助于倒逼政府行为的规范化,杜绝"拍脑袋"决策,也将引领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是近期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完善的税制所致;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的结果;三是投资计划"大跃进"的连锁反应.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应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度;尽快建立并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和规范力度;提高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水平;尽快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