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已将闭关锁国逐步变成了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一方面是要让世界各国更多地了解、认识中国,另一方面是中国也要积极地走向世界。中国人走向世界后的观念、思想、情感、心态究竟如何?给人以什么启示?在这方面,海员出身的青年作者宗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的世界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求实》2002,(8):8-10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阐述了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 ,必须对外开放 ,而且深刻地分析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如何对外开放 ,以及对外开放的原则等问题。为了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 ,我们必须增强对外开放的意识 ;扩大对外开放的视野 ;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与实践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外开放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实践史的淬炼升华,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实践思考“为何开放”“何为开放”及“如何开放”等问题,科学回答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地位、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等,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而且增强了在开放中谋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开放发展中谋求现代化提供了新范例。  相似文献   

4.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地市党报应如何迎接挑战?目睹国内报业的分化组合,地市党报该怎样谋取发展?把握趋势,方能冷静应对。只有关注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只有了解大局,才能更好地处理微观;只有前瞻将要发生的,才能更好地确定现在要做的。一、报业发展的形势从地市党报的角度看,面临的形势是挑战大于机遇。这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察: 经济全球化,境外媒体将随之进入。中国加入WTO,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由政策性选择转变成战略性走势,如果说上一个世纪我们的对外开放更多地是出于政治性考虑的话,现在我们的对外开放则是战略性的调整;另一方面,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外来文化,包括新闻信息的冲击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真实。2000年10月,丁关根同志在上海新闻出版广  相似文献   

5.
正【内容简介】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面临五千年未有之情势,五百年未有之变局,五十年未有之困境,中国模式,如何做到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中国故事,如何做到基于历史而引领未来?中国外交,如何做到影响自己而改变世界?中国崛起,如何做到始于华夏而惠及四海?中国通过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塑造和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贵州架起了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桥梁。众多海外媒体人来到贵州,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眼中的贵州是什么样?他们如何报道贵州?他们为何爱上贵州?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三位海外媒体人,讲述他们的贵州故事。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廓清了人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论断,他对对外开放战略和举措的大胆探索、成功实践,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气魄和胆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从广阔的世界背景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开放大趋势,科学地指明了对外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使我们对社会主义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开放性有了全新的深刻认识。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对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构筑福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指明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前进方向,这个理论也是构筑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能离开整个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胆“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东西会乘机而入”。因此,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清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邓小平说:“现在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到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必要性,从对外开放的范围到对外开放的方式,从对外开放的内容到对外开放的原则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都进行了系统阐发,作出了卓越建树.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中国,与此同时,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对于与中国情况相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过程中思考和推进现代化,也是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总结了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历史经验和近代闭关锁国、被迫开放的历史教训,对近代以来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各国的兴起都是实行对外开放使然,中国欲求强于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孙中山以互助为“开放主义”的理论基础,主张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等基本原则,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足于当代世界局势和基本国情,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基于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认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在对外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对外开放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1·精辟概括了当前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变化。当前对外开放的内、外条件的新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又有了新发展,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空前提高;由于持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我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对外战略发生重大的发展。因此,“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新任务。在新的条件下,对外开放面…  相似文献   

14.
40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对外开放使"中国需要世界"与"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使"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中国"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进程,使中国"深刻改变自己"与"深刻影响世界"成为国际关系发展变化新常态。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必将以更磅礴的气势和更恢宏的力度,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列宁的对外开放设想与实践,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封闭僵化,给后人留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外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革命性作用。在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亟需进一步对外开放,引领国际秩序变革,型塑中国良好形象,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4,(4):58-59
书荐作者:李光耀出版:中信出版社《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摘录: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国吗?中国第一意味着什么?中国成为第一大国后将如何看待美国在亚洲角色的变化?未来几十年,中国能否保持30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中国会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吗?中国真的会成为第一大国吗?应该如何评价习近平?这些问题对亚洲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84年邓小平在巡视广东、福建两个沿海省份后,提出了开放港口城市实行特区政策的建议。由此中国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帷幕。"闭关锁国"发展不了中国,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世界。4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积极展现大国担当,共建"一带一路"倡仪的提出,使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加速发展。同样中国的发展也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思想新思路。在"对外开放"政策浇筑灌溉之下的中国,正稳步向中国梦进军,并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原来是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胜利以后,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党和国家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进行了反复地思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也是毛泽东同志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曾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对外开放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制定这一国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真正提出对外开放并将其付诸实践,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提出了“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思想,把中国人的视野真正引向了全球。邓小平还从历史角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上,阐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他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保证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贯彻,他还把对外开放提到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最近,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  相似文献   

20.
《党建》1998,(12)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跨世纪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要努力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在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