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绥远原为内蒙古之一部分,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一九二九年建省,一九五四年撤销省建制,划归内蒙古。在日寇侵华战争中,绥远省蒙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有过大青山抗日斗争等光荣史绩,现已有专著及大量专题文章论及。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一九三六年秋冬之际,由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是我军数字序列番号最大的一个兵团,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组成,是解放战争末期我军解决国民党军残余力量三种方式中的绥远方式最直接的胜利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代表意义。该兵团经过不断整训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彻底转化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3.
图说抗战     
<正>在抗日战争中,河北是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通过一组老照片带领大家走进河北抗战,让你直观地触摸和感知那段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的重要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为配合东北我军同国民党军的决战,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开辟新的战场,由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与晋绥军区第八纵队、内蒙的两个骑兵师以及晋西地区部队,共49000余人联合作战.令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与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李井泉率部西出绥远,歼灭绥远守敌,并相机攻占绥远首府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解放全绥远,以钳制国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绥远省是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1949年9月19日,绥远以“绥远方式”和平解放,当时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法宝的胜利成果。“绥远方式”的提出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今年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  相似文献   

6.
温金童 《新长征》2014,(9):22-24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危难之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一定要充分认识什么是抗战精神,充分认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16,(4):43-44
正黄山抗战遗址群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抗战遗址中保护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处抗战遗址群,同时也是抗战遗址中最具国际意义的二战遗址。抗战期间,黄山是当时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外交中枢的场所,是远东战区指挥中心,是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重要历史地位、重要历史贡献的价值体现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时中国时政要务的决策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1945年9月,中国人民经过11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更好铭记历史,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这组文章,探寻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奋勇搏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相似文献   

9.
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傅作义将军,对人才的培育极为重视.他常说:"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1931年,他主政绥远时,深感人才奇缺.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国家建设人才,傅作义在当时人力、物力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办教育.他亲自兼任奋斗中学、奋斗小学校长,并表示抗战胜利后,将解甲归田,效法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效法创办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的陈嘉庚,致力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0.
绥远城的象征——将军衙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远城在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境内,是清朝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而建筑的军事驻防城。它倚阴山,屏大漠,南临黄河,通达长城,西至河西走廓,形势险要。将军衙署既是绥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绥远城的象征。(一)将军衙署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建立的。据《归绥识略》记载:“将军署,乾隆二年建,计房一百八十三间”。从绥远城将军贻谷主修的、于光绪三十四年刊印的《绥远旗志》一书中所绘制的将军衙署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厅…  相似文献   

11.
广西抗战文化不仅是中国抗战文化的总汇,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抗战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广西抗战文化历史,缅怀抗战文化先贤,从广西抗战文化精神的传承中理解其经典,这对激励广大青年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有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回望福建抗战历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此,本刊特别邀请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王盛泽、吴明刚、郑复龙三位研究员座谈,帮助梳理和解读福建抗战历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增进人们对这一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解决剩余国民党军队所采用的"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天津方式"主要是以战斗解决,"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则采取和平方法。虽然同为和平解决,但两者又有若干不同之处。北平和平谈判历经几个回合,傅作义的态度随着时局的发展几度变化;中国共产党则以实力为后盾,边谈边打,以打促谈,最终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在解决绥远问题的过程中,董其武主持下的绥远当局内外交困;中国共产党在傅作义的帮助下,对绥远军政人员既注重打通思想,又解决实际困难,最终促成了绥远起义。  相似文献   

14.
具有经典意义的毛泽东抗战文艺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家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基础之上的,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它的提出始终是基于与时俱进的思想根基之上的,毛泽东没有被陈腐的理论教条所迷醉,清醒、理智地从实际出发,从时代的具体历史语境着眼,建构以抗战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体系,从而使文艺最终成为抗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实践》2009,(3):54-54
绥远城在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境内,是清朝为镇守北疆边陲、严防外患、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而建的军事驻防城.它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于乾隆四年(1739年),据<清高宗实录>卷139<乾隆六年三月甲午>记载,绥远城"西界黄河,北通札萨克,东接察哈尔大青山前后,系满洲蒙古八旗牧场喇嘛游牧地方".同时,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及掌管西北军政权力机构--绥远城将军衙署及其配套的各类(协领、佐领等)权力机构,也在此城告竣之时落成.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4,(9)
<正>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第二批公布),是在明归化城和清绥远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位于今北垣东街的一段直角状城墙和新华大街的将军衙署,是绥远城两处重要的历史遗存。2006年5月25日,这段古城墙与将军衙署一道,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藩朔漠"的塞外军事重镇在将军衙署正门南面高大的照壁正中上方镶有一块"屏藩朔漠"的石额,为光绪十  相似文献   

17.
抗战历史遗迹是东北地区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之一。然而,除了极少数比较著名的抗战遗迹以外,还有很多抗战遗迹资源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保护和管理措施严重滞后。本文首先分析了东北地区抗战遗迹的分布和分类及其意义和价值,并在探讨其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散存相对偏远的抗战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管理与开发的措施。旨在能有效增加东北地区发展中历史文化气息,为树立富有个性的东北地域风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抗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对中国抗战的胜利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在7月30日关于抗战史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让我们翻开敌后游击战的细节,用历史说话。滴水穿石的战略众所周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阐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采取广泛的游击战争。但游击战争究竟是什么,要怎么打,就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大科学理论思维,在回顾与反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历程中处处闪现着理性的光辉。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抗战史观是对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论断是习近平抗战史观的重要观点,它是对"八年抗战"传统提法的重新正名,不仅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正当性,还拥有重要的现实依据和文本分析来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在淞沪地区先后举行了一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抗战。这两次轰轰烈烈的抗日之役,英勇悲壮,震惊中外,影响深远。在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二八与八一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历史联系,然而知不是历史的重演,两者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诈用不可同日而语.(一)一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抗战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都是长达15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同一战争历史过程中,在同一地区先后发生的两个重大战役和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所不同的是;一二八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