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党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是党落实路线方针政策的必要手段、是塑造党和国家正面形象的重要工具。然而,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价值取向多元为党统一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压力,媒体传播技术深刻变革而领导干部运用和应对媒体的能力稍显欠缺,这都给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是使党媒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方向;稳妥引导社会热点;做好积极正面的宣传以及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新闻舆论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提高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工具。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党采取了学习教育、舆论宣传、典型示范、全员覆盖等灵活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方式,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把握领导力,始终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二是提高实效性,依托各类载体推进意识形态的科学灌输;三是增强包容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四是加大凝聚力,以人民利益标准为意识形态建设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教育格局以及思想引领工作方式等都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通过重新布局媒体传播渠道,策划创新传媒内容,开展针对青年舆论政治生态的思想舆论引领,建设网络宣传队伍等方式,有利于高校共青团在全媒体平台获得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而做好青年思想的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新疆反分裂斗争的焦点之一,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兵团作为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肩负着维稳戍边的重大职责使命,也面临着深化改革、向南发展的艰巨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尤其重要。要矢志不移推进铸魂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职工群众,强化"四个意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教育格局以及思想引领工作方式等都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通过重新布局媒体传播渠道,策划创新传媒内容,开展针对青年舆论政治生态的思想舆论引领,建设网络宣传队伍等方式,有利于高校共青团在全媒体平台获得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而做好青年思想的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6.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解决理论武装"往心里走"的重大课题。坚持问题导向,从宣传普及、学习教育、实践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探索,是实现"往心里走"目标的突破口。通过抓好关键群体,巩固扩展学习教育范围,通过坚持知行合一,强化提升学习教育意识,通过贴近实践结合实际,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事关培养什么样干部的原则性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性问题。当前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存在薄弱和淡化引发诸多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和完善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在实践中形成长效稳定的教育新格局:一要发挥党校培训政治优势打造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二要依托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三要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契机推进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一个国家意识形态阵地的稳固。当前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话语存在温度不够、效度不够、信度不够、深度不够的问题。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可以通过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网络话语等四个维度建构。新的话语体系的建构,为全面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价值意蕴,维护了高校稳定和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必须摒弃意识形态工作的"为虚论""无为论""无关论",突出"实",力戒"虚",做实做新做强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实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夯实宣传思想队伍建设,筑实民生民情民心基石,不断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新媒体能使党群沟通的渠道更加通畅,群众监督更有力,组织群众更便利;同时也使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党政干部媒介素养、传统舆论宣传等面临新的挑战。要利用新媒体践行群众路线,转变观念并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媒介素养是前提,完善新媒体传播平台并丰富传播形式是基础,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戴道晋 《党建》2011,(5):40-40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既是教育党员干部、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过程,也是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的过程。抓好创先争优宣传工作,要着力思想先行、宣传先声、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总体趋向良好,但面临新媒体传播负面效应凸显,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化、个别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邪教和极端宗教势力露头等挑战;把握舆论引导话语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师生舆论导向,把握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体现时代性,优化舆论阵地,强化工作队伍,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具有符合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  相似文献   

14.
朱志伟 《党建》2023,(2):51-54+7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回望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宣传阵地建设,建成了包含报刊、广播、出版、电视、互联网在内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凝心聚力中推进党的伟大事业蒸蒸日上,在培根铸魂中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前,微信平台已成为党员干部获取信息、传播思想、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也成为基层党组织宣传形象、价值引导、凝聚感情的新渠道。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理应积极适应并主动引领新媒体,顺应潮流、转变观念、创新载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最大限度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高校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加强宣传舆论、课堂教学、学术理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阵地建设,在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中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教育与惩戒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新的存在样态,新时代引导网络爱国主义对培育时代新人、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挑战、推动爱国主义传统转化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鉴于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在发生场域、互动方式、引导主体、存在方式、展现样态方面的特征,为引导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良性发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就要掌握网络核心技术,规范网站内容建设;拓展网络爱国空间,搭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优化网络舆论生态,正向引导青年网络亚文化;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构建理性精神,指导网络爱国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前,微信平台已成为党员干部获取信息、传播思想、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也成为基层党组织宣传形象、价值引导、凝聚感情的新渠道。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理应积极适应并主动引领新媒体,顺应潮流、转变观念、创新载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最大限度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博大精深,集中表现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工作导向、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以逆理论生长进程为路径,全面宣传学习、读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靶向传播,精准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对象,也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