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对文化自信的考察主要涉及三重向度:一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认知;二是对影响文化自信的社会环境的考察;三是对文化传播机制及其传播效果的分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生存理性是文化自信的理性基础,以此为基础提升文化自信的调适路径与制度规范,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优秀的文化和更有吸引力的文化软实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和科技的手段更有效,因为它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和改善国家现实状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核,是文化强国的关键、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文化强国意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创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强国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与世界联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0)
蕴含着心灵、现实和超越三个维度的日常生活是经济交往、人际交往、文化交往的生活场域。文化自信主体的生成依赖于微观日常生活的实践性展开,日常生活成为文化自信主体生活的基础实践平台,是人的主体性自信的彰显产生、创造和维护的前提,文化自信主体生成的日常生活理路对于现代社会文化自信形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发生的前提,文化交流是增进文化自信的条件,文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永续发展,作为提升国魂、民魂的文化自信应摆在突出位置,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指引着这个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文化自信这个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下,文化自信之所以能作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基础,这与它背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可割裂的。它们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无论从内容还是时代价值上,都彰显着其独特魅力,是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提出"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断,为实现理想信念的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开辟出新的认知路径,体现出从思想建党到文化强党的理论跃升。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文化自信的鲜明标志和精神内核。理想信念以政治信仰的形态在文化系统中发挥着引领和统御作用,以价值观凝结的方式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内核,经由掌控话语权的途径为文化自信提供力量之源。高度的文化自信是理想信念的深厚底蕴和坚实根基。近代以来的文化自信重振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生成的思想基础,文化自信为理想信念架构起强大的心理支撑体系,提供认知底蕴和丰厚滋养。可从确立科学的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自信力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增强党内政治文化自信等方面探寻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有其生成逻辑,从近代以来,以国人普遍的文化自卑为起点,经过理性的文化反思,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发展,从而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的构建至关重要,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8,(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中国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为滋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要求,树立起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中国文化自信必要性的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进行分析,重点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意蕴进行深入理解。同时科学梳理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有利于在明确中国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度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不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加快发展、坚守传承、主动传播、推动创新等方面增强自觉、长远筹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与之相应地,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在新时期将文化自信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选择。以下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家软实力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个人发展提升对文化自信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1.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它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有其生成逻辑,从近代以来,以国人普遍的文化自卑为起点,经过理性的文化反思,实现了文化自觉的发展,从而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的构建至关重要,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这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我们国家和过去相比,已经抬得起头来了,挺得起胸来了。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对自己的前途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你如果连对你自己的前途都没有自信你还谈什么文化呀?对旧中国、旧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8)
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影响着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的传播与认同带来了诸多影响,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本文分别探讨了它的现实意义以及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认同的培育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楷芹 《理论导刊》2024,(4):123-12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源泉和灵魂支撑。作为走在新时代前列的生力军,当代青年理应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伴随智媒时代的到来,智能分发、沉浸体验、高频交互和媒介深融的出场为提升青年文化自信创造了新契机;与此同时,政治意图的隐蔽扩张、技术裹挟的“茧房效应”、资本操纵的娱乐狂欢和感性支配的网络圈层也引发了新危机。智媒时代,面对提升青年文化自信契机与危机并存的局面,需从培育智媒素养、深耕内容生产、推动融合创新和加强规制监管等方面入手,积极探寻提升青年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8)
文化自信是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是支撑国家精神纽带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面对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人民对未来精神文化生活充满着新期待。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树立文化自信,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应充分挖掘人民的力量,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造与革新,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从而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应对风险和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需要反思、勘划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呈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价值与核心理念,在建构和提升文化自信中巩固和增强改革自信,并以文化自信为基础,把握、审视、强化、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此引领和推动改革发展。文化自信本身也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才能得以不断巩固和强化,才能不断被锻造成为支撑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引擎。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一个国家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还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文化建设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要想增强文化自信,就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具有生命力。只有这样,我国文化软实力才会得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8)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和经济、政治等国家硬实力相互交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就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引导并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主导性?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文化要为其提供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并能积极应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工具理性,克服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凝聚力、向心力的弊病。因此,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出发,纵览古今和中西文化,深度剖析文化自信的内涵、本质特征、原因、措施,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构建文化自信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弹幕文化作为当今网络社交文化的重要形式,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也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然而,弹幕文化在纷乱繁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往往会产生过度娱乐化、情感复杂化、绝对自由化的倾向,容易引起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消解、被边缘化及传播风险加剧等问题。为此,应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治疗"与加强网络监管来强化弹幕文化的形态规范;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输出形式与加大对不良社会思潮批判来提升弹幕文化的生成质量;推动网络资源的优质化与对弹幕参与群体价值培育来净化弹幕文化的生态环境,主动引领弹幕文化走向常态化、健康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应对风险和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需要反思、勘划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呈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价值与核心理念,在建构和提升文化自信中巩固和增强改革自信,并以文化自信为基础,把握、审视、强化、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此引领和推动改革发展。文化自信本身也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才能得以不断巩固和强化,才能不断被锻造成为支撑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