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国画《苗寨笙歌》到版画《高台地戏》,从油画《加榜梯田》到雕塑《亚鲁王》,从油画《海龙屯与平播之役》到书法《白水瀑布》……精湛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凸显贵州独特的文化风貌。这些作品都是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的重要成果,是贵州美术和书法史上的"高峰"。贵州于2015年底启动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历时两年面向全国征集创作一批体现时代要求、中国精神,具有国家气派、贵州特色的美术、书法精品力作。2017年12月28日,"翰墨书盛  相似文献   

2.
读到《当代贵州》2013年第16期"文化贵州·毕节专辑",由《当代贵州》编辑部精心策划、组织执行的大型文化系列宣传报道"文化贵州"终于圆满完成。从2012年第10期首推《文化贵阳》以后,《当代贵州》陆续推出了《美美与共》、《桃源铜仁》、《黔中三原色》、《红色遵义》、《水墨金州》、《写意六盘水》、《地球绿宝石》,最后以毕节专辑《乌蒙长歌》落盘。每一期专辑,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喻丹 《当代贵州》2005,(14):56-57
从先锋前卫到古拙简单,风格流变的后面,是一颗挖掘保护贵州山地文化的拳拳之心与凝重责任。用镜头留住贵州的原生态文化2003年7月,法国阿尔勒世界影展上,来自中国贵州摄影家卢现艺的《岜沙苗人》个展引起轰动,这是他1998年在贵州从江岜沙拍摄的一组现场人物肖像和绿色生态环境照片。神秘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当即被誉为“世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22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培华应邀来到"甲秀视线"讲坛作《文旅融合,推动贵州发展新跨越》的演讲,期间,他做客本刊"阳明茶座"。就贵州文化和旅游发展问题,记者与石教授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5.
<正>熟悉贾天兵的人常说他见面喜欢聊文化。他笑答:"做银行的事不一定要就银行谈银行,有时要忘记自己是银行,反而做完事发现业务也一并做了。"自2012年初到贵州后,贾天兵一边忙着处理公务,一边记录他对"贵"字的内涵以及贵州历史人文的思考,最后集结成书,近期付梓,书名为《贵知行》,内容涉及阳明心学,文化遗址,红色文化,原生态文化,贵州历史名人,本土方言等,有不少"一家之言"。担任贵州分行行长伊始,贾天兵连夜挥笔写下《知行聚合,方显锦绣"黔"程——致全行员工的一封  相似文献   

6.
书林漫步     
正《贵州傩戏文化研究》刘大泯王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刘大泯、王义的《贵州傩戏文化研究》在充分剖析贵州傩戏文化源流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特别是贵州及其周边省市关于傩戏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中肯与深刻的研究述评。该书运用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贵州傩戏文化的传承现状、文化艺术价值以及社会功能,并对贵州傩戏文化与湖南、四川、重庆等省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馆藏一批中国科考试卷,数量达500份之多。其中贵州籍进士的考卷占比最多,达67份,为研究贵州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明清两代,贵州出过"六千举人、七百进士"。"贵州文化老人"陈福桐曾著《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一文,一扫历来"贵州无人"的偏见。贵州人民出版社曾出版《明清贵州七百进士》《明清贵州六千举人》两书,填补了贵州人才史方面的空白,遗憾的是鲜有人见过这些贵州人在考场上留下的真迹。  相似文献   

8.
正刘锋不是贵州人,但和贵州的渊源却不浅,"我对贵州感情非常深厚,近十年时间,因为旅游产业,我前后80余次到访贵州。"刘锋长期服务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近十年时间,先后主持编制了《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2017)、《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与贵州相遇十年,  相似文献   

9.
正"一周内,每天要保证两菜一汤,不同菜品。"开学后,麻江县杏山镇隆昌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华甫正忙着为新入学的50名留守儿童安排营养餐。接下来这段时间,赵华甫还陆续为孩子们落实住宿、申请县级助学金、做好新教材培训,以保证新入学的留守儿童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玩得好。赵华甫告诉记者:"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看好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的父母放心,留出更多精力外出务工挣钱脱贫。"  相似文献   

10.
以科技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以创意为引信,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大众科学》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谱写科普传媒的新篇章。2011年12月,贵州大众科学杂志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2年1月,面目一新的《大众科学》杂志正式复刊。同年10月,贵州大众科学杂志传媒有限公司荣获"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众科学》是如何破茧重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的?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工作人员,我经常看《当代贵州》关于脱贫攻坚的报道。《当代贵州》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阅读5月8日第18期《当代贵州》(脱贫攻坚版),让我对精准脱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阅读《"文军扶贫":脱贫攻坚中的文化力量》,我认识到,大文化推动大扶贫,贵州正通过文化事业的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文化产业的兴盛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2016年3月启动《贵州文库》编辑出版工作,2017年12月27日首批书目正式发行。这项工程是贵州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发展软实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历史需要。《贵州文库》有何特色?其编辑出版工作有何意义?如何彰显贵州人文精神?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了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贵州文库》总纂顾久。  相似文献   

13.
姚远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4,(33):22-23
正多彩的贵州文化历来不乏亮点。那些带有鲜明的贵州特征、汲取民族文化精粹的文艺作品,如同散落各地的明珠,与黔山秀水相融相汇,成为向世界展示贵州的最佳名片。原创音乐绽放山野"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首《我在贵州等你》唱出了以张超、玉镯儿等黔籍音乐人的梦想——用音乐展现贵州的美。一个是以《最炫民族风》、《荷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底至今年初,中央电视台陆续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时红遍大江南北,节目用镜头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梳理和总结文物的前世今生,通过"国宝守护人"对文物背后故事与历史的演绎,让人们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在贵州开阳县,同样有一位"国宝守护人",27年如一日,"醉心"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人们称他"何老怪",总是"神龙见首不  相似文献   

15.
正对内凝聚"贵州力量",对外展示"贵州形象",贵州深入推进全省文艺创作出精品,不断打造文化艺术品牌,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蓄势聚力。"一个人,一辈子,一条渠。"8月17日,《天渠》的首演拉开了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大幕。本届文化艺术节以"多彩文化共建共享"为宗旨,以"感恩四十载,圆梦新未来"为主题,集中推出优秀舞台剧目展演、贵州珍藏中国美术精品汇展、文化扶贫优秀剧目乡村展演、2018多彩贵州歌唱活动节目展演、非遗周末聚等活动。自2016年以来,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已连续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1965年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的肖远平,是我国著名的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和彝族文化学者,30余年来,学术成果颇丰,《彝族"支嘎阿鲁"史诗研究》《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屯堡文化综合数据库建设》《中华文化传播示范区建设研究》等课题,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作为学者,既要考虑学术的专业性和长远性,也要让研究与区域性、现实性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研以致用,努力让贵州区域文化走向世界。"肖远平说。对于学术研究,肖远平的感悟是,在书斋里要耐得住寂寞,在调查中要下得了基层,在科研中要找得准  相似文献   

17.
重上高坡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8,(16):53-53
一个成天背着相机,头戴草帽,穿一双解放鞋,长年奔走在贵州的高山深谷里,出版了《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长裙苗短裙苗》等20余部著作的人;一个出生在贵州天柱农村的侗族青年;一位从事文学与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和大学新闻传播教学的教授—他就是潘年英,一个从贵州走出去的知名作家、文化人类学者。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黔中大地的每个角落。而无论在哪个寨子,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被那些美丽的村寨和各种传奇故事所震撼……  相似文献   

18.
正《亚鲁王书系》将平面、单线条的《亚鲁王》史诗认知,提升为立体的、多维度的"亚鲁文化"活体释读,勾勒出色彩斑斓的苗族"亚鲁文化"图景,并建构起一个"亚鲁文化"的研究模型。2014年1月,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在京揭晓。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亚鲁王书系》荣获此次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这一荣誉,是对贵州文化部门、社科部门、出版单位以及民间学术力量共同构建的史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新范式的充分肯定。在2013年12月,《亚鲁王书系》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简介]王燕达,高级编辑,贵州蝉之翼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对坐工坊)创始人、总经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贵州省"四个一批"人才,贵州省妇联锦绣计划专家。有《六百年屯堡——明王朝遗民纪事》《苗族盛装》《苗装》《贵州文史精编·贵阳卷》《六百年屯堡——现代明朝人生活全纪录》等多部专著出版。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大空调,"十里不同天"的多样气候,还带来了多样的生物资源.可以说,贵州不仅是"生态王国",而且是多姿多彩的"文化千岛",只是长久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2005年提出"多彩贵州"这个内涵丰富的品牌,其目的,一是增强贵州人的文化自信;二是更好地展示贵州.围绕这一品牌,可开发出更多的衍生产品,强化品牌的延续性和多样性,促进贵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